洛阳,一座13个王朝在这里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古都。近年来,洛阳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福民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经济转型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强力支撑洛阳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12年5月,洛阳市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掀起创新热潮
近年来,洛阳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路上走得很扎实。2002年,洛阳市被确定为全国专利试点城市,2005年被确定为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创建城市,2008年被确定为全省首家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12年5月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这个过程中,洛阳也曾经历过风雨。2010年,时值洛阳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城市示范创建的关键时期,洛阳北玻公司因“专利侵权门”事件,在上市前夕被证监会紧急叫停。此事引起洛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洛阳市各相关单位积极部署,及时研究解决知识产权促进经济转型中的重大问题。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工商、财政、商务、金融办等多个知识产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出台对知识产权的支持性政策,在投资项目引进、重大活动专项、科技项目评定、驰名商标奖励、企业融资、产业化实施等方面融入知识产权内容,重大活动确立知识产权评议机制,促使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2011年,洛阳对全市拟上市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预警等工作,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北玻公司建立完善了知识产权机构和预警机制。中航光电、洛阳轴研科技、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等30余家上市或拟上市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机制。
洛阳也是中西部地区较早开展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工作的城市。2010年,洛阳在高新区、洛龙区开展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托管工作试点和实施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目前,专利服务机构已与两个试点园区中20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园区内中小企业解决了在专利检索、专利预警、建章立制、专利质押融资等方面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洛阳还采取措施积极实现知识产权转化对接。2011年通过8场“产、学、研”对接“大戏”,推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458项,发布企业技术难题213项,企业申请专利百余件,5家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
实现创新跨越
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高度评价了洛阳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洛阳是古城,有历史,有底蕴,文化积淀厚重;洛阳是新城,新区建设很有特色,展示了活力、朝气;洛阳是重城,包括历史厚重、文化厚重,产业也很重。
近3年来,洛阳市在知识产权工作和经济发展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4752件,3年年均增长30.64%,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名列中部地市级城市第1位;全市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比例均超过80%,在全国名列前茅;一批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在同行业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洛阳也创造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全国首创公安常驻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动机制,是首批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城市。
——在全国较早开展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和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工作,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试点示范)企业,依托洛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联盟,助推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运用知识产权提升洛阳牡丹、洛阳正骨等品牌核心竞争力,传承创新“千年帝都”厚重文化。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洛阳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古都洛阳再次焕发新的生机:
——30余家已上市或拟上市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专利预警工作,其中2010年5家高新技术企业依靠专利优势成功上市。
——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工程和研发中心的大量专利实现了产业化。
——10 个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试点基地”、12个单位获得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个单位获得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等称号。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17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6位、中西部城市第10位、中部城市第5位,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知识产权的强力支撑,走在创新前列的洛阳必将在中原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实现新的跨越。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