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文化是城市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把一座城市的广场文化打造成品牌,这对熏陶市民的文化层次、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立足实际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笔者认为,应注重在特色、高品位和创新上下功夫,以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功能,促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时下,一些文化广场存在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一是活动单调,利用率低。有的广场设施很好,但仅仅是市民在这里散步,晨晚练,溜早冰,很少举办文娱演出活动,处于较低层次的使用上,这不能不说是资源的一种浪费。二是节目老套,缺乏吸引力。有些广场文化活动,夏日乘凉晚会是这些节目,节庆晚会有这些节目,促商招商又是这些节目,观众看腻了看烦了,演出不久人走过半。三是格调不高,有失大雅。有的节目热衷于打情骂俏;有的以暴露、扭捏为快;有的唱词别扭晦涩,不知其所云,毫无文学性和审美性可言。如此品位的广场文化是不会有多少生命力的,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是其必然的结局。由此看来,发展广场文化,打造广场文化品牌,很有必要在提高广场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动脑筋。
(责任编辑:白雪松)
怎样提高广场文化品位?首先,作为广场文化组织者,其文化素质、思想品德和艺术情调要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准绳。在广场文化的规划和总体设计上要立足高品位,在具体活动的内容、形式方面要把好关。其次,要加强对广场文化产品的创编者、表演者的宣传教育,提倡高品位的文化理念,鼓励创作、演出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第三,要通过以多种渠道对广场文化的消费者进行正面引导,逐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档次。我们说,广场文化品位的全面提升是城市文化进步的表现,也是政府部门和市民的共同任务,大家都应该为之努力。 三、创新是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不竭动力 不少城市建设高质量广场文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注重创新、励精突破、年年有新套路、不断给人以新面貌,是保持广场文化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坚持在实践中探索进取,是发展广场文化的明智之举和正确之道。创新离不开基础,创新不是猎奇,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开拓,是沿着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向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去提高。 广场文化的创新,首先是文化观念的创新,是文化传统在思想上的深刻反思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精华无疑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必须继承弘扬,而对其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的某些劣根性,又必须扬弃。应当承认,我国的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比起欧美许多国家兴起的比较晚,还不够成熟。国人似乎习惯了那些空旷的能“威慑”人心的广场,只不过是眼中或心中一道风景而已,而实际上这“风景”对他自身的生活、感受甚至是体验有多少却不怎么在意。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城市的“会客厅”,广场的面积不论多么巨大,装潢不论多么气派,市民应该而且必须是它的主人,而不是客人抑或是“仆人”。近几年,“形象工程”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动范围。硬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与这种公共空间是否归属于城市每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关。在西方国家,平日里广场上随时可见弹奏乐器唱着歌的歌手、摄影师、艺术家为游人摄像、作画,杂耍表演、木偶模特等无不吸引着行人、游人驻足参与,这已是常见的场景。我们的差距就在于文化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广场文化以唱主旋律为主,配合官方大型活动是非常应该和必要的,但经常性的、民间的、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塑造和优化市民的群体文化品格。 广场文化的创新,又需要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拓宽领域,不断有新的思路,占据新的至高点。以大连为例,从1996年起,大连市的广场文化活动经年不断。持续至今,每年5月初至10月末,大小演出遍布城市中心广场和社区广场。2003年走到第8个年头的广场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不断升华?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文化大连”的城市文化品牌,旨在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大连的文化内涵不断增加,文化品位不断提高,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把大连逐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现代文化名城。为此,“打造文化大连”系列之一,首推“让高雅艺术走近市民”活动。多年广场文化的良好基础成就了这一活动的成功,把广场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升华与丰富,显示着浓厚的创新意识。2004年的“打造文化大连”系列之二,又推出“市民才艺展示广场文化活动”,受到市民的普遍喜爱。“打造文化大连”将一年一个主题,作为一个系列广场文化活动推广下去。这一成功的实践表明,广场文化不仅仅是经济发达之后的“附庸品”、“装饰品”,更应该是政府给老百姓提供的一个文化生存发展环境,是一个长效工程。站在这一高度审视和开展广场文化,自然就有了创新的实力和基础。 广场文化的创新,还要在活动的组织上进行探索创新。仍以大连为例,与往年的广场文化活动不同,2009年开展的“让高雅艺术走近市民”活动注重专业性,3个多月的活动中,歌舞演出13场、戏剧曲艺演出12场、交响乐演出12场、放映电影23场,进行美术、书法和文学讲座31场,专业文艺工作者如此集中、全面、持续地为市民演出是首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共同主办,不仅从财力上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还将艺术演出与文化普及的触角深入到中小学,扩大了高雅艺术的覆盖面。 中国规划网北京4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