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新进程再一次启航。 这次启航,是以过去七年铿锵发展为前行基础。2006年以来,我省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全省四分之一的村庄环境得到改善,1100余万农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这次启航,是以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为前行目标。根据规划,三年后,全省一半的乡镇和村庄将生态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 这是一次再出发,更是一次再提升。它回应了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之后的新追求与新期待,它呼应了历史车轮前进途中对农村农民的新支持与新赋予。 绿树掩映、碧水环绕、民富心畅、邻里和谐……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赣鄱大地上徐徐展开,这是秀美江西的最好诠释,这是美丽中国的最佳注解。 万安县杨万线窑头休闲公园。通讯员高春燕摄 新干县溧江镇皮家村旧貌换新颜。本报记者郑荣林摄 七年后,新农村建设模式再升级 2006年,我省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7年后的今天,我省新农村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高点: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适应农民新期待,建设和谐秀美乡村是一个突破口。 11月12日,万安县芙蓉镇山田村一个农家小院里,温暖的阳光撒在77岁的曾品人身上,一杯清茶,一把摇椅、一张报纸,悠闲地享受着退休时光。 背后一栋两层半小楼,就是他的家,飞檐翘角、坡屋顶、马头墙,有着浓郁的庐陵文化气息。就在几个月前,和村里其他农房一样,从外面看就像个“火柴盒”。立面改造、屋顶改造都是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进行,政府给予了三分之一资金补助。 变化的不仅仅是曾老伯的家,还有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小村庄。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居民门前屋后不过度硬化,一条水泥道路进村庄,一切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批有碍观瞻、拦路挡水的闲置杂房被拆除了,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庭院种上了柚子树,门口留出了停车位。山田村委会主任曾爱萍说,新农村怎么建、建什么,都是村民理事会征求村民的意见拟定的。村民们的诉求得到充分体现,村里建了可看书看报、跳舞的活动中心、休闲广场。 山田村紧靠万安县城连接泰和县的省道杨万线。今年2月,这条26公里的省道成了万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示范带,山田村和沿线其他63个自然村一道率先“美”起来了,4万多名农村居民过上新生活。按照万安县的规划:以杨万线示范带动105国道、赣粤高速等沿线,每年集中精力打造一个区域,争取用5年时间使全县农村有一个明显变化。 从单一村点建设到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建设;从“三清六改四普及”到产业发展、新社区建设、城乡一体化,显现出来我省新农村建设“步步深入、与时俱进”的转型、提升过程。 万安县委农工部长曾云说,万安县共有17个乡镇、1800多个村小组。按照传统推进模式,全县每年安排的新农村建设点只有50个左右。有限的建设资金如同“撒胡椒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只能停留在改水改厕村容村貌提升方面。而沿公路干道集中力量连片打造,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从单一化向全面化、综合化转变。 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志认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更全面、综合、科学的范畴,不断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整治,还包括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方面。这是对农村一次系统“再造”,是推动农村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 自7月份启动以来,像山田村这样已完成或正发生大变样的村庄,在全省有8800余个,涉及310余万人口。按照全省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规划:到2015年,全省约一半的乡镇和村庄要达到和谐秀美乡村的标准,乡村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到2020年,约80%的乡镇和村庄达到和谐秀美乡村的标准。 “触角”延伸,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可否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鸿沟”仍然存在,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不仅是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更是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黏合剂。 11月16日,已过中午12点,黄六芽夫妻还在忙着将建房用的砂石挑到工地。新房是今年5月动工的,黄六芽是分宜县双林镇旗下山村的村民,已经有着60多年历史的土坯房被拆除了。搬进新房后,他盘算着给26岁的大儿子说一门亲事。 其实,旗下山村并非黄六芽一人在建新房,全村89户都推倒旧房建新房。黄六芽说,原先村子里的老房子建设毫无章法,所以条件好一点的村民都到城里去买商品房了。 今年旗下山村被纳入新农村建设点,这对村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村里第一次来了专业规划人员,对全村的功能布局进行了规划。村里所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都是政府投入。从村口张贴的规划可以看到明年旗下山村的模样:家家户户门口都连着宽敞的水泥路,路灯、排水沟、公园一应俱全,村民们期盼多年的自来水也通了。更重要的是,圩镇也正在逐渐向旗下山村靠拢,一条长一公里的宽敞马路直达村口,以后,村里的小孩可到镇里上学,村里还会建标准卫生室。村口一个标准篮球场已经可见雏形。 在我省和谐秀美乡村建设规划中,就包括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工程,加快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等公共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秀美乡村建设与集镇建设同步规划、建设,让集镇周边的村庄实现与集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城乡一体化新社区逐步形成,让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服务的“触角”也在延伸,打通连接农村“最后一公里”。 “因为村庄美化需要,拆了我家杂房,现在家里农具都没地方放。”村民曾兴平走进镇山田村“村民说事室”,希望村里能解决这个难题。在提交村民理事会讨论后,同意帮他出工钱,在他屋后建两间杂房。对于解决方案,曾新平感到满意。 “村民说事室”的调解员都是村里社区志愿者协会成员,定期会有镇、村干部接待村民“说事”。翻开记录本,村民们“说事”的范围大到农业生产,小到邻里纠纷,可谓“无事不说、无话不谈”。 “村庄治理必须以村民自治为动力,让群众成为村庄治理和管理的主体。”万安县委书记李伟平说,目前该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村民自我管理体系,搭建起“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组织+社区+村民理事会”模式,把党和政府的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小组。“一组两会”不是临时机构,而是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的长效组织。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主任陈洪生认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建设是一时,管理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民自我管理体系,那很可能就会出现建、管脱节。因此,需要以农村社会管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建立村落社区自主管理机制,从而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产业富民,让农民享受富足之美 如果说秀美是乡村的外在肌理,宜居是乡村的内在归宿,那么富裕则是联系乡村内外的脉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产业富民,是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重要支撑。 11月14日中午,刘九英走出千里山果业公司的车间,她不是公司的员工,而是刚参加完一场特殊的培训课。种了10多年脐橙,她第一次知道,一箱(15公斤)最好的脐橙,里面是装28个重量、个头差不多的果子,每公斤价格能高出四五角钱。 刘九英是万安县百嘉乡廊埠村的果农。今年家里种了10亩脐橙,产量约3万公斤。在别的果农还在纠结什么时候出售获利高时,她已将还挂在果树上的脐橙全部卖给了千里山果业公司,“每公斤2.76元,比市场价高出了近4角钱。” 今年10月,刘九英加入当地的果业合作社,与千里山果业公司合作。从明年开始,她只需要负责果园的日常管理,技术方面的事情由公司操心。更重要的是公司承诺,收购价肯定高于市场价格。 依托千里山果业公司打造的果业产业基地,是万安县在27公里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上布设的17个产业基地之一。当地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尽管果业公司投产后纳税远不及工业企业,不过为了从广东引进这家企业,政府给了不少优惠条件,因为它能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搭上龙头企业的致富快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引导果农转向西柚等高端水果种植。 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不仅要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更要让农民生活美。而经过“再造”后的秀美乡村,本身就是做大“美丽经济”的蛋糕。 最近,泰和县马市镇蜀口村村民张敬军忙得焦头烂额,他投资120万元打造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尽管刚进入试营业,每天门口就停了不少车。这都是得益于蜀口村秀美乡村建设带来的“财气”。 蜀口村有800多年历史,是吉安市最大的一块四面环水的绿洲,随处可见树龄四五百年古樟树,当地生产的蜀口茶在乾隆年间一度被列为贡茶。只是,这样一个底蕴厚重的特色历史文化村曾经长期是一个贫困村,主要原因就是四面环水,十年九涝,进出全靠渡船,形同孤岛。 蜀口村支书钟金咸说,新农村建设启动后,村民们盼望已久的公路修通了,宋代古墓和明清时期的古祠堂、古民居也得到保护,拆除了一批拦路、拦村的闲置杂房,整个古村焕然一新。如今的蜀口村,被当地纳入美丽乡村游重点扶持的古村,准备把蜀口村打造成一个农业生态旅游与古村旅游的精品线路。 陈洪生说,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必须要以发展产业为依托,如果不提升农村、农民的自我造血功能,最终还是会衰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殊资源禀赋,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强引导、扶持。 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不只是为了给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还在于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