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生态规划 >

上海规划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解决资源不平衡

时间:2012-03-27 20:45来源:东方网 作者:为之

   

    东方网3月27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建设生态安全体系的目标之一,市民出门500米就有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

    人多、车多、交通拥挤……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上海的城市生态环境一直面临挑战。昨天在沪举行的“2012上海世界生态城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透露,上海规划了生态安全体系,以平衡土地的使用,保证水源的安全和空气质量等生态安全。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个过程,上海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这其中既有自然生态,还有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决资源不平衡

    郑时龄认为,近30年以来,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经历了根本性的转型,逐渐形成了多核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黄浦江沿岸滨水空间、中心城区和郊区的有序发展,则加速了黄浦江两岸由工业岸线向公共开放空间的转型。但上海仍然存在各地区之间环境资源、交通资源、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的现象。

    “对于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而言,应更注重发展中的平衡问题,不仅要满足精英阶层的居住、生活需求,同时还应该让大众宜居。”郑时龄坦言,直至目前,上海还存在“上只角”、“下只角”的地区差异,要让公众更公平地使用各种城市设施。

    眼下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郑时龄认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上海会逐步减少汽车的拥有量,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他透露,上海目前规划的轨道交通网络已达1051公里,已建成的有11条线,在建的有5条线(段),这方面也有助于减少车辆的增长。

    “私车额度拍卖只是对汽车保有量进行控制的手段,未来或许还可以通过限流、限行等措施缓解交通紧张的难题,比如像意大利米兰等城市对进入中心城的汽车收费等。”

    注重土地二次开发

    对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郑时龄认为将来上海应更注重土地的二次开发。“因为上海不像其他城市,动辄有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可以用于新城建设,因此像世博会那样,把原先的工业用地作为世博园区,这种二次开发是上海将来的(用地)趋势。”

    在自然生态建设上,上海也在不断推进。郑时龄表示,外环沿线规划了500米宽的绿带,目前已建成了100米绿带。建设生态安全体系的目标之一是,让上海市民出门500米就有绿地、小型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每个区都要有一所公园。同时,要对上海的整个水系进行有效保护,保证水源安全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