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你觉得现在中国城市的根在什么地方?中国城市与世界城市有什么样的联系? 潘石屹:在美国规划界有两派观点,第一派就是我们要把城市建设得漂亮,规划要合理,建筑要好看,这就是一个漂亮的城市。另外一个的观点,说这些不重要,最重要是这些城市有一批有创意、有活力的人,如果有这批人,城市自然会建好,资金市场自然会过来。其实从我心里说,我觉得一个城市的根,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人,这个城市有没有有创意的人是最重要的。
另外,中国的城市与国外的城市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简单模仿。像巴黎,拿破仑三世的时候建完以后,在一百年的时间里都是全世界城市建设的楷模;纽约上个世纪初建完的,它成为一百年来所有富裕起来的城市无论是吉隆坡,还是香港学习的对象。中国不能简单地模仿,因为我们赶到了21世纪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的时代,赶到中国特有的建设时代,今天中国北京、上海的建设也要成为今后一百年全世界城市建设的楷模,任何的模仿都是没价值的。
听众:目前中国城市的未来在什么地方?目前中国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和影响在什么地方?
潘石屹: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一个差的城市总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模式,想象的一套东西强加在一个城市中,这样的城市不是好的城市。
听众:我听您的报告,我有一点感觉,第一,以前靠计划经济产生这样一个城市建设,房地产市场也好,是不好的,我感觉你是指最近七部委出了这些文件是不好的。第二,如果是这样的话,七部委也做了,也都计划了,房地产商应该怎么做?
潘石屹:我说的是城市的规划跟房地产市场实际上不太一样,你一定让我对七部委的文件进行评价的话,其实最近政策比较多,我还是相信我们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应该让市场上面无形的手发挥作用,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就让政府有形的手伸出来,任何的市场都是起起伏伏的,像房地产两年时间在全国各地以50%速度增长,在这样的急剧变化过程中,一定有一个力量往下拉的,这个力量政府不出手,市场本身也会调节的。
从我心里来说,现在整个房地产形势,包括政策是像雾、像雨又像云,确实不明朗。前些天我们跟北京的几个部门还在一起探讨,因为国务院七部委文件出台了,说购房之后两年内交易的话,要交5%的营业税,地方各个政府尽快制定政策,6月1号就要实施。这样的话去讨论购房的时间是从什么时候算,比如“6月1号起”我们应该怎么理解,问我们的意见,我就跟他们说,购房之日起,可能有四个时间算,第一,房地产发展商跟客户签了协议;第二个,签了协议,合同还没生效,应该是房管局备案,这个合同生效了,算是购房的时间;第三,交了契税;第四是办了房产证。我的观点是应该到北京市房管局备案之后,就算是购房的时间,我觉得在会上好多人都同意我这个观点。有人说房产证,有人说契税,我就问他们,如果你认为房产证和契税算是购买房子的时间,签合同还生效不生效,如果不生效的话,签合同就没用,你就不应该收人家的钱,从法律上说,就会发生抵触。
听众:建外SOHO的空房率比较高,我想问您对您的经营状况怎么看?第二个问题,你对请国外建筑大师来中国设计建筑的看法是怎么样?
潘石屹:建外SOHO我们大概有79万平方米的建筑,现在交完房的三分之一多一些,交完房的,除了东边其他三面都是工地,现在的入住率应该说是非常高的,而且交付一年时间有一个慢慢上升的过程。我对经营上的想法是“无为而治”,我头脑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卖给大家爱做什么做什么。我们一个比较成熟的项目是现代城,过去的时间它的出租率一直是97%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出租率,建外SOHO现在还达不到,80%多的出租率。我想慢慢会好的,因为建外SOHO的位置是国贸的正对面,尤其是三环的地铁通了的话,是处在东三环和长安街的交界处,处在一号地铁线和十号地铁线的交界处,算是北京CBD最核心的位置,从位置来说比现代城要好得多,所以我不为这个地方的任何前景担忧,这是对建外SOHO空置率我的看法。
在跟山本理显事务所的合作过程中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因为之前我们跟国外、国内的很多优秀建筑师合作,再跟日本的这个团队合作,我们确实觉得非常感动,因为他们的工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山本理显手下还有一批人,这一批人过来的时候可能都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研究生,都是一帮年轻人,他们过来后从来没有在凌晨一点钟之前睡过觉,天天在那儿工作,你把他们安排在好的办公室,他们把好的办公室搞得整整齐齐的,最后我们把他们赶到工地上,工地上也是整整齐齐的,整个的工作有的时候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工地上天天都是打架的事情,就是设备、设计、材料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一次我们一个部门提出来山本理显事务所跟我们配合不得力,于是山本理显过来以后,我就跟他说什么地方配合不得力,你需要一个什么东西,他特别客气,拿出一个工作记录,是一张彩色打印机打出来的图,这张图写得清清楚楚:什么问题,我给你发的是E-mail还是传真,多长时间你们没有答复,还有别的什么问题。最后说得我们这边的人哑口无言,后来我就说你能不能把这张图送给我,他说可以。所以,我觉得日本的管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我觉得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听众:潘先生我想问一个关于历史的问题,我知道五十年前,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搞了一个关于北京的方案“梁陈方案”被当时的政府给驳回了,您认为“梁陈方案”对现代北京的规划有多大作用?再一个问题你刚才说在纽约三十年的建筑都是文物,在我们这三百年还不认为是文物,您对于北京现在的文物保护问题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
潘石屹:其实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对清华这个系统的影响更大。当时提出的北京城市规划,到现在为止,你到任何一个分馆设计都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设计,从目前来看,是很好的,第一,把城墙保留;第二是所有政府都搬到西边去,就是不要在中南海、故宫里面办公,我觉得这个方案很好。可是五十年前这个年代跟今天的年代不一样,大家不认为城墙这些东西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所以整个的东西都破坏了,说的话也晚了。我觉得除了北京的规划之外,梁思成提出来衡量一个好的建筑的两个标准,在今天来说还是很适用的,第一是中国的,第二个应该是今天的。放在今天21世纪,你看一个建筑是不是好,是不是有价值,用梁思成的标准来说,还是很符合的。
听众:潘总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要做一个全球性成功的投资商人,应该学习哪些专业,掌握哪方面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在学生阶段要做好哪些准备?
潘石屹:我不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人,我就是围绕着北京,在北京国贸桥一千米,所以我也不知道全球性的商人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要学什么样的东西。不过我接触过一些全球性的商人,我的一个体会是,不能够太刻意,如果太刻意的话,你端着一个架子,你一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最近一个月时间,我接触到雅虎的老板杨志远,他给了我一个名片,头衔是雅虎的“酋长”,他下面还设有一个董事长,CEO,CFO。据说在一个部落里“雅虎”就是“好”的意思,所以他的“雅虎”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并且自封“酋长”。我觉得这个就特别随意,而且商业上的成功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式。我常常想商业的成功就跟天上的飞鸟一样,第一只鸟飞过去了,第二只鸟非要循着它的轨迹飞的话,肯定会掉下来,所以你就非常自由地去做,不要刻意。在学校里上学,学习非常重要,最关键是学了之后还要学会忘掉。
这有一个典故,是一个人问印度的一个哲学家,什么是教育,这位印度哲学家就说:中国有一个哲学家叫老子,他说,弹琴要二十年才学会,学会弹琴后还要二十年把弹琴的技巧忘掉。所以有好多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学生气很重,学完的东西老想使用一下,觉得课本第几页的东西我还没有使,如果你老想使这些东西,就偏了。当你学习出去以后,能把身上这些学习留给你的痕迹忘掉,就会把这些知识和技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这也跟驾驶车一样的道理,开车可能一个月就学会了,一个月以后一定要忘掉,最后你踩油门也好,踩离合也好,都是下意识的动作,如果是你很刻意地说我要转多少度多少度,肯定会撞人的,而且你开的话也很辛苦。
在今天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就一定没有出路,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只能加入到国际化大循环里面去。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一个差的城市总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模式,想象的一套东西强加在一个城市中,这样的城市不是好的城市。
人物简介
娱乐化地产商人 潘石屹[1],甘肃天水人,祖父潘尔燊,字乐伯。
出生年月:1963年10月
籍贯:甘肃省天水 。
职位: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院校: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潘石屹先生,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5年潘石屹先生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分别为:SOHO现代城;建外SOHO由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完成的一个当代私人住宅建筑艺术收藏馆,并在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大奖。,长城脚下的公社(
2002年潘石屹先生受到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和热门报道,其中有时代周刊、CNN、中央电视台、华尔街日报以及南华早报等等。时代周刊曾在2002年11月刊中这样报道潘石屹,“房地产商潘石屹给中国一贯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楼盘在品位上已国际化。”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潘石屹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以城市标志性符号引领这个城市的建筑潮流。潘石屹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所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商业上取得空前成功,SOHO中国的销售额及纳税额都连续多年在中国地产行业名列前茅。
潘石屹对商业有其独到理解,他不单纯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更注重建筑的长远价值,强调要做中国的、当代的建筑。潘石屹所开发项目利润率在中国地产行业最高,据国家地税局公布数字,2003年SOHO中国公司纳税1.778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二,2005年,SOHO中国纳税3.03亿元,增长幅度超过70%。
同时潘石屹把商业、生活娱乐化,坦诚面对社会公众,是中国广大传媒追逐的对象。
潘石屹自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改名为新城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