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大连全域城市化力推城乡发展新阶段

时间:2012-10-12 14:22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夏连德 王忠

  全域城市化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新的历史时期立足科学发展提出的一项事关大连未来发展的创新之举,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将有力推动大连统筹城乡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全域城市化战略将大连统筹城乡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中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末,是城乡相对独立、竞相发展阶段。首先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后大量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极大地刺激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涉农区市县的经济面貌,还诞生了一大批“强镇”、“名企”。

  第二阶段,本世纪初的前十年,是城乡相互融合、联动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前后,中央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随后,党的十七大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又强调,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大连以实施“北三市”开发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为标志,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文件,在土地、税收、财政补贴、要素支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良好环境。同时,大规模实施城区工业企业向郊区、农村搬迁转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偏农型”经济形态被逐步打破,县域经济迅速崛起,城乡差距快步缩小,从而翻开了大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篇章。特别是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全市围绕“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规划了一批广泛分布于县域的产业园区,统称“一岛十区”,推进城市发展“西拓北进”,促进城乡相互融合、联动发展,使大连原有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以来,是城乡相依共建、一体发展阶段。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了大连新的战略定位,使大连发展又迎来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推进“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适时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战略举措,总体构想是按照组团式、链条式发展思路,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规划建设“四大组团”,并以19个省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区域为依托,推动制造业布局向北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向北延伸、重大项目和生产要素向北聚集,形成城乡建设和发展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相互依存、共建共享的局面。应当看到,全域城市化战略实施以来,在突破资源、空间制约,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各重点区域发展能量不断释放,各项经济指标突飞猛进,使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迈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推进全域城市化,应重点把握好五个着力点

  推进全域城市化必须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既要着眼长远目标,又要立足操作过程;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又要兼顾局部利益;既要注重建设形态,又要深化发展内涵,合理把握时序、进程和运作方式,避免走入“拉美化陷阱”。为此,应重点把握以下五个着力点。

  一是统筹规划,树立整体发展理念。按照全域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思路,统筹搞好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建设规划,使大连城市发展的主体架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促进产业布局更加集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形成港口、城市、经济功能区互动发展的新局面。“四大组团”规划要充分体现各区域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优势,根据各自特色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产业方向和功能定位,重点开发区域要早日建成,充分发挥在全域城市化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产业先行,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推进全域城市化还要把产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按照高端化、低碳化战略导向,加快产业发展由外延式、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化、生态型为主,由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为主的转变。发挥产业园区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通过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经营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三是民生为本,努力均衡公共服务。推进全域城市化,就是要实现城乡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全域覆盖,让开发建设成果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惠及百姓。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均衡发展。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真正让他们进可融入城市、退无后顾之忧。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优化的有机统一,按照城市组团、生态植被、交通走廊相结合的空间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经济与自然环境良性发展。

  四是注重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是保障全域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积极通过制度创新营造城市化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在深入推进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重点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强镇扩权”政策,培育一批经济活力强、人口聚集度高、生态环境好的新市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户口登记制度,确保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和就业城市化同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和收益权。探索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有效办法,实行土地与投资强度挂钩制度。

  五是强化扶持,继续增加有效投入。近年来,我市之所以能够在宏观环境日益严峻复杂的冲击下,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重要抓手和主要推动力。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扩大投资、集聚要素、促进消费的过程。从目前情况看,各重点开发建设区域都处于塑造形态、扩张规模的集聚阶段,必须持续加大投入,发挥项目建设拉动内需、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要坚持多予、不取、放活,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保障各项扶持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对涉农区市县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服务力度,促进全域城市化快速健康推进。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