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人字当头 新型城镇化的陕西路径

时间:2012-10-11 10:44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陈艳 海花

    一个乡村中国渐行渐远,一个城镇中国迎面而来。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而陕西省的城镇化率也已经达到47.3%,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水平剑指57%,改写陕西城乡空间格局的历史关口已然到来。
城乡统筹:农民进城有多个去向
百姓富,是省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陕西发展目标之一,在3800多万的陕西人中,农业人口占到了70%以上,百姓富的首要命题就是农民富。
据陕西省测算,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民的3倍以上,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刺激增加消费30.5亿元。农民进入二、三产业从事生产、服务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则更为明显。经济强了,百姓自然会富。
进城,曾经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期望,它有历史传统也要考虑现实。大中城市机会多,加之长期城乡二元分立,城里生活水平与条件更好,往往吸引着人们驻足其间;现实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承载力有限,拥堵、环境问题等矛盾凸显,农民全部进城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百姓富裕、农民进城需要多层次的路径设计。
陕西城镇化的做法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
建好西安,是做美城市的重要命题,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大西安正在拉开骨架,这个范围包括三个层级,即西安和咸阳核心城区、西咸新区与泾阳、三原、高陵、阎良、临潼、蓝田、户县等辐射带动的卫星城镇群。
做美城市的另一个方面,针对省内其他城市,“一市一策”,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杨凌农科新城建设、渭南陕西“东大门”建设、铜川转型发展、延安率先统筹城乡发展、榆林新增长极建设、陕南三市绿色循环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郡县治,天下安。做强县城即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强功能、聚集人气的要求,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达标,具有很强人口产业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县域经济文化中心。目前,全省县城建成区面积为641.8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为566.98万人,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32.19%,建成千阳、麟游、凤县等国家级园林县城4座,省级园林县城26座,县域经济实力也正在不断增强。
不是所有农民都能进城,也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进城,另外,随着80后农村青年离开农村进城,常住人口不断减少的空壳村也不断增加。做好社区就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满足,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生活。
地处关中腹地的五泉镇,位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部,昔日“一条街道、两排平房、几家商户”的小镇,现正朝着“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转变。在它的身后,是全省43个重点县城、107个重点镇、31个重点示范镇的建设矩阵。
进城、上县、赶集,或者就留在家门口,享受同样的城镇化的便利,农民进城之路越走越宽。
提升水平:为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2010年以来,陕西省已有239万农民办理了进城落户手续。
农民进城,不单是身份的变化,更是生活方式的转换。城镇化,数量上看,是增加非农人口;质量上看,则需要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生活的水准。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商南县,近几年以“区域最美、人居最佳、产业最强”的要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打造“绿色、水韵、不夜、文化、健康”的“五个商南”,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和保障性住房综合管理工作“十佳县”,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城镇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相当的公共事业服务,安居乐业才会有保障。
今年开始的31个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要求三年之内每一个镇都建成包括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与中小学在内的基础设施。
交通、管网、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陕西省城镇化过程中的优先建设项目。敬老养老中心、公墓、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之中。
陕西省彬县13个镇247个行政村配备了垃圾转运车和洒水车,并购置了320辆手推式垃圾车、配置了2000多个垃圾桶,做到了乡镇有垃圾收集台、村村有垃圾填埋场。
规模适度、梯层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城镇化的水平。
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是一千万,宝鸡、榆林、汉中、渭南等形成百万人口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延安、安康、商洛等建设
五十万人以上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县城人口保持在15至20万、集镇人口3万左右。
城镇,总有发展规模的上限,不是把城越建越大,以容纳更多人口,而是让即便不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也享受相当的便利。
革命圣地延安,在全市13个县区确立了15个市级重点镇、13个县级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梯次推进的城镇化体系。每个农村新型社区都建设学校、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原计划建设的三四百所,现在就建100所,校舍标准与师资力量均优化提高。
城镇化与工业化一体两面,无工不富,稳定并不断提升的收入让农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目前陕西省县域经济占到了全省的一半多,工业总产值占到了65.2%。重点建设的10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去年收入达2654亿元,今年上半年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50多万人实现就业。县城实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进城生活、在家门口就业。
规划引领:城镇化驱动科学发展
城市化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从城市化到城镇化一字之差,正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城乡政策一体、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是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方针。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就全局来说,到“十二五”末,陕西省将基本形成“一核四极,两轴两带”的城镇体系格局。“一核”即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四极”即以宝鸡、渭南、榆林、汉中为省域次核心城市;“两轴”即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沿线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西包—西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沿线南北向城镇发展主轴;“两带”即陕北长城沿线城镇发展带和陕南十天高速及阳安铁路沿线城镇发展带,初步实现全省城乡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陕南地区城镇体系规划》、《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规划》、《西咸新区规划》、全省107个重点镇规划先后出台。
关中,“一核两副、一轴三走廊”;陕北,“一轴一带、两心六区”;陕南“一带、两轴、三心”,三秦大地城镇化蓝图绘就。
市县一级城镇化思路进一步明晰。比如安康确定了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五极多点”的新型城镇体系,汉中则勾画了“一主两副三轴四区”发展格局。不少区县更是聘请国际著名策划机构完成规划工作。
8月25日,主题为《现代田园·绿色城市》的第二届中国现代田园城市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会议的主办方西咸新区在陕西省城镇化中扮演着探路角色,五龙舞西咸,一个“核心组团支撑、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城市新区正在显影。
为了保证规划的稳定性,不因领导变化而出现规划变化,在市级设立总规划师的基础上,陕西省县乡两级都要设置同样的岗位。
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陕西省破解发展难题、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了科学发展。
城镇化对土地实现了集约化利用。到十二五末,陕西省GDP将超过2万亿元,建设用地需求预计超过180万亩,而“十一五”期间使用剩余的155万亩已不能满足“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的需求,加速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安置,改善了群众生活,增加了耕种面积,也提供了更多的建设用地。
扶贫避灾,新型城镇化也与移民搬迁工作结合在了一起。2011年启动的陕南陕北移民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投资1300多亿元,搬迁近280万人,集中安置点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大。
新型城镇化也是城市发展转型、旧城改造步伐加快的推手。铜川以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为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61万平方米,3.45万户、12万困难群众已迁入新居,城镇化率达到59.1%,并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一场重绘历史新貌的伟大工程,正在三秦大地上演。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陕西,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