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杭州市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

时间:2012-10-08 10:48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为之

    编者按: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现实课题。今年四五月间,浙江省老领导薛驹、许行贯同志深入杭州城乡基层,围绕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杭州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对推进浙江省“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报今摘要刊登这个调研报告。

    今年伊始,中央发出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坚持城乡、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这是在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改革开放面临深化攻坚的关键时刻提出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今年四五月间,我们到推进“三化同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全省比较领先的杭州市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杭州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五条。

    A 推进“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与市、县(市、区)和乡镇、村干部座谈中,不少同志都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重中之重的认识是很不够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后,大家才逐步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光要有强大的工业化,光鲜的城镇化,还必须有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三者必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通过实地调研,我们认为,杭州市在统筹区域发展中,把着力点放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关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这样统筹,应该说是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的一条有效途径。

    余杭区虽是杭州市的一个区,但在区域面积1220平方公里中,有耕地68万亩,其中农用地30万亩,绝大多数还是农村,绝大多数人口还生活在镇、村,他们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推进“三化同步”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余杭区土地流转率达60.38%,正围绕“规模化、企业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要求,加快培育专业化、职业化技术农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计划在五年内建成100个千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建成26个。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村一镇”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村社保水平、深化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等措施,提升现代都市农业水平,努力使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跟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

    作为杭州和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的临安市,有绿水青山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杭州乃至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优良的生态环境也是临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所在。他们按照“生态、高效、外向”的要求,调优种养结构,提升竹笋、山核桃等主导产业,有序发展生态规模养殖、香榧、杨桐柃木等新兴产业。目前山核桃、竹笋种植面积分别达40万亩、100万亩,产值达5.9亿元、7.3亿元。种植香榧达26万株,栽培新茶3000余亩,香榧、茶叶正在成为临安老百姓继山核桃、竹笋之后的第三四棵“摇钱树”。板桥镇采用以色列节水微灌设施,采用设施避雨高效长季栽培技术,引进美国“多保丽”早出高效芦笋新品种,亩均效益6300元以上。同时还发展高山蔬菜、太阳米(有机米)、寿星鸡(用中药材喂养)等特色种养业。积极实施畜牧业“退村进山”发展战略,改变一家一户饲养畜禽习惯,利用闲置山坳山地、配套的种植业面积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场,已建立生态养殖场(小区)29个;通过推广“猪—沼—经”、“猪—蚯蚓—鸡”、“果园套养家禽”等生态循环模式,完成262家养殖场排泄物治理设施建设,建成了以潜川生态农庄等为代表的循环利用示范点13个、畜粪有机肥加工点4个,规模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达90%以上、粪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很好地实现了养殖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统筹城乡中,临安、余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实践证明,只要上下思想真正统一,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思想不动摇,五年、十年、二十年,一以贯之,农业就不再是“口号农业”。农村将会有大的改观,农业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B 推进“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调研中,杭州市统筹办列举了一组数据, 2011年,五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429.96亿元,总量抵不过一个萧山区;五县(市)的财政总收入188.02亿元,占全市的11.77%;地方财政收入102.88亿元,占全市的13.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448.61亿元,占全市的20.63%;农民人均纯收入12767元,与全市水平相差2478元;“新农保”标准普遍较低,西部仅富阳能按市区标准执行,其他都只有每人每月70元。这揭示了杭州东强西弱,东西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现状,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大家认为,必须以党的“三农”工作重要方针政策为指导,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让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的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要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统筹、合理优化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布局,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下城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先后把辖区内的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杭叉集团和富沃德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迁入临安青山湖科技城。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搬入临安后,厂房面积由原先的22万平方米扩大到33.5万平方米,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空分设备生产制造基地。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工程承包、设备制造、气体供应的完整产业链,已成为国际空分“五强”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总市值超过100亿元。许多外商来临安考察后,都认为这里自然生态一流、生产环境一流。没有因为企业搬到临安而跑了一张订单,相反生产、销售两旺,2011年销售产值还比上年增加17.7%。杭叉集团迁入临安后,2011年的工业销售产值60亿元,增幅达14.4%。蓝海轴承、杭叉铸造、德福线缆、银星机械、神洲电器等多家企业已正式投产。与此同时,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研究院等24家院所也陆续签约迁入。

    二是要发挥中心城区高校院所、高新企业、流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辐射作用。2011年6月,下城与临安在於潜镇召开统筹城乡发展暨工业项目对接会。下城区辖区内的40余家大专院校、高新工业、大型商场和金融投资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对接会。浙江工业大学科技处与临安市经发局,杭州轴承集团与於潜镇政府分别就科技项目合作和工业投资签署合作意向。南京银行杭州分行、上海银行杭州分行等金融机构与临安多家中小企业签署融资协议。下城区的杭州依家美越百货有限公司与临安银鑫百货有限公司合作,在临安筹建一家近万平方米的大型百货商场。商场开业后,将成为临安最大的百货商场和百货零售业的龙头,向周边辐射,预计年营业额将达到1亿元以上。两区和临安还充分利用浙江省、杭州市联合创办科技创新基地的优势,分别在北京、武汉、昆明召开了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跨国公司和高校、科研院所参加的项目推荐、招纳人才的大型说明会,突破人才引进的制约,为区、县培养造就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是要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道路,主动接轨中心城市。连接余杭未来科技城和临安青山湖科技城的临余公路,全长25公里,道路功能为交通道路兼顾城市道路,其中余杭段12公里、临安段13公里。临余公路对于余杭区来说,并不十分重要,但对于临安市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临安接轨杭州的重要枢纽。为此,余杭区委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主动接轨,投入6.55亿元,于2011年9月8日全线贯通,为实现青山湖科技城和临安更好地融入大杭州,主动承接杭州主城区对县(市)的辐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要合力打造中心镇,发挥其对城市辐射的承接作用和对周边乡村的引领作用。临安的昌化和於潜两镇是千年古镇,历来是市区和中西部地区连接的重要枢纽。根据《区市协作框架协议》要求,余杭区到2015年将投资6亿元,帮助昌化镇建设产业集聚平台。目前,已投入9100万元,完成了工业功能区主干道路建设,三条城镇道路正在建设中;已投入2500万元,完成了滨江路城区段路基填埋、昌化溪(昌化段)护坡综合治理工程和护坡绿化、护栏的装建等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的昌化大桥也已开工,预计年底建成通车。下城区到2015年将投资6亿元,帮助於潜镇建设产业集聚平台。现已投入2000万元,实施功能区道路管网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设城市商贸休闲综合体。这些举措,有力地增强了昌化和於潜两镇作为省级中心镇的承接、辐射作用。

    大城市的引领和辐射,县域中小城镇的承接,加快了城乡融合发展,为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双方来说,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而是互利共赢。临安市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40.8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和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594元和13926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5.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2.05∶1下降到2011年1.98∶1。下城区由于大企业、大商场的搬迁,为“楼宇经济”腾出了发展空间。2012年一季度,下城区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381个,到位资金40.6亿元,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9%。下城区114幢楼宇累计实现税收58亿元,每平方米税收高达3420元,真正使黄金地段产出黄金效益。

    C 推进“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余杭、下城和临安在区市协作中,以增强人民富裕水平、改善生活福祉为目标,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努力做好教育、卫生、医疗等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加快提高县、乡社会发展水平,缩小城市农村的差距。

    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下城、临安两地教育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协作对接,签订定了《下城区与临安市教师互派工作方案》。结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干部教师互派、教研成果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先后开展“送教下乡”、“进城观摩”、“联合展示”、“师徒结对”等多形式交流。同时临安市还努力做好区域内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调研考察的於潜二中,是一所现代化的公立初中,某些教学设施超过杭州一些重点中学。

    统筹城乡公共卫生。下城、临安两地卫生局结对后,下城区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临安市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临安锦城街道卫生院先后赴长庆街道、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合作交流。下城区石桥、东新、天水、武林等四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到临安结对镇社区(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并为临安镇社区(卫生院)卫生服务机构创办实验室、购置仪器装备等给予资金支持,改善了办医条件。临安投资9245万元,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站),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1.79%。

    统筹城乡基层文化。临安组建了850余支基层文化队伍,1600多位文体骨干,形成了太阳镇的“五金节”、昌化镇的“山核桃节”、湍口的“馒头节”、锦城街道“横街葡萄节”等地方文化品牌活动。举办了“红歌嘹亮·唱响临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电视红歌会”,广泛开展城乡同唱经典老歌活动。同时,在18个镇(街道)组建了“新农民快乐宣讲团”,用“唱山歌、讲故事、作图画、办晚会、发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形势政策教育送进山里农家,受益群众12万多人次。

    统筹城乡社保。截至2011年底,临安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7万人(退休1.5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万人(退休0.6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7.7万人(退休7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3.3万人(退休1万人),合计参保35.7万人,基金收支累计结余15.8亿元。其中退休年龄段享受相应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劳动年龄段符合参保的参保率达到91.2%,其中45至59周岁参保率达到99.7%,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统筹城乡环境。2012年临安将建成20个“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精品村、特色村和8个杭州市中心村、10个“美丽乡村”,同时还要从单个村的创建向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汇点成面转变。在深化提升天目山“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基础上,未来五年 “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将实现“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创建150个精品村、特色村,打造昔口—横鑫、研口—研里、上田—花戏等三条精品线,率先在杭州地区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D 推进“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出发点、落脚点

    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临安昌化地区具有种植山核桃的传统,年产1万吨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市拥有山核桃加工规模企业十余家,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品牌。在山核桃主产区,山核桃收入占农户收入的85%。下城区经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昌化镇投资建设占地800亩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进一步提升临安山核桃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提高山核桃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营业用房628间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一期已基本完工,开张后可吸纳劳动力1884人、实现增收6500万元。

    利用城市优势,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经协商,下城、临安两地签订了《临安特色农产品进驻下城区农贸市场框架合作协议》。临安精选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12个大类,涵盖坚果、竹笋、茶叶、休闲食品、水产、蔬果、禽蛋、肉类、竹纤维、竹家具以及地方特色系列产品3000余个品种,在东新园农贸市场设直销中心,还在万寿亭、刀茅巷等农贸市场定点委托销售。下城区还通过成立“杭州绿之谷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建立网络购物平台,扩大销售。同时,筹备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立临安优质高山蔬菜销售中心,试营业7个月来,已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346.57万元,月均销售额50万元,深受杭州市民欢迎。下城、临安还与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签订了3500平方米的“临安山货大卖场”场地租赁意向,现正在装修,拟于国庆节前开张营业。临安农产品直销杭城,在满足杭城市民对生态、有机农产品需求的同时,由于流通环节减少,农民增加了收入。

    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是实现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2012年2月8日,余杭、下城和临安在余杭体育馆共同举办城乡统筹人力资源协作暨“春风行动”招聘大会,来自余杭、下城、临安等地的183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用工岗位近9000个,展示创业项目50个。据统计,参加此次创业项目现场洽谈的有2594人次,达成合作意向的366人;进场人数达7000余人,有1828人达成就业意向。富沃德公司进驻临安后,有员工684人,其中在临安招工609人,平均年工资达65000元。2011年,临安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3%,拉动农民收入增长达7.9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

    E 推进“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一干部思想,突破体制障碍,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统一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

    在和市、区干部座谈中,大家认为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依靠工业和城市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也是如何进一步吸取和整合农业农村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和城市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一定要把城市和农村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结构的调整和再平衡,扭转目前存在的“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公平发展与和谐发展,实现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逐步走上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道路。临安和余杭通过对苕溪源头和青山水库的基础设施共建与生态环境共保,共同实施临安城市污水厂提标和南干渠河道整治等工程,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确保“两区一市”人民饮用水安全,实现苕溪流域环境共享共保。这一事例生动地表明,城乡统筹、区县(市)协作发展是融合发展,城乡谁也离不开谁。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统筹城乡发展是追求公平,走共同富裕道路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要求,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还需要不懈地努力。

    (二)突破市、县(区、市)财政“分灶”瓶颈,创新体制安排,是杭州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中富有创新的一大亮点

    在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两个趋向”中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趋向,正日益成为各级领导,特别是市、县(市、区)主要领导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不少同志都认为,随着整个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目前杭州市本级和萧山、余杭等城区有实力、也有义务,冲破原有财政体制束缚,帮助西部五县(市)加快发展,跟上全市发展步伐。提出区县(市)协作后,杭州市和各县(区、市)思考问题从“小杭州”向“大杭州”转变,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开展县(市)区协作,对西部五县(市)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进而增强发展的信心,五县(市)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全市的发展。

    为突破原有市、县(区、市)财政“分灶吃饭”的瓶颈制约,在原有支农资金和“联乡结村”帮扶资金不变的基础上,杭州市本级财政每年再安排10亿元统筹专项资金、2亿元“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专项资金,并在全国率先募集近1亿元农村公益金,用于五县(市)的发展。2011年全市县(市)协作资金达3.043亿元。各县(市)也都按照市统筹资金1∶1进行配套。2011年全市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支出180.37亿元,较去年增长24.39%,其中市本级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支出5.28亿元,较去年增长10.06%。专门安排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6.2亿元,比去年增加10.5亿元。在突破“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过程中,开始阶段杭州市设计了一个稳妥的、分步实施的政策,即对那些大型国有企业外迁到县(市)的,采取“保基数、分增量”的办法。原有列入市级财政的基数三年内不动,迁入地建厂后,产生的增量,实行分成的办法,三年后,全部产值、利税归所在地。这是一个可行的、互利的好政策,这样做减少了许多阻力。座谈中,基层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勇于突破长期来制约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体制瓶颈,从“分灶吃饭”的老规矩中解脱出来,这是一大亮点。同时,市委、市政府还细化和出台了40多个配套的政策文件,涵盖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形成综合部门协调、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

    杭州市在城乡统筹、区县(市)协作发展工作中,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各工作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杭州市建立了一套上下联贯、层次明确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区(县)协作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建立市领导联系区县(市)协作制度。市委建立了城乡、区域统筹委员会,由市委书记黄坤明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副书记王金财任副主任,统一研究决定统筹中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组成五个指导组,联系指导五个协作组工作;二是成立区县(市)协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按照“每月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季季有看点”的要求,通过现场会、推进会、专题会等形式,强势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建立区县(市)联席会议制度。各协作组都建立由协作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以上联席会议。各县(市)的农办(统筹办)主任和联络员为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具体协调相关工作。四是建立区县(市)联席协作联络制度。参照援疆、援川干部挂职模式,由协作单位(城区)选派3名干部组成联络组,派驻协作县(市),联络组组长兼任当地县(市)的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统筹办副主任。

    同时,杭州市还对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工作进行考核,并把它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各协作的区、县(市)都将协作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对有关部门、街道的年终考核。通过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和区市协作工作的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