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穆棱河水上公园建设团队群像素描

时间:2012-07-10 16:33来源:鸡西新闻网 作者:吴天雯

  东北网鸡西7月10日讯 当命运与城市建设有了契合的机缘,青春便向未来交出斑斓的诗卷。那诗篇,是一群来自市园林处的青年建设者,挥洒在一片平湖浅滩上的美景——水上公园。
  水上公园,两年前就以其蓝图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作为穆棱河综合治理改造项目之一,水上公园是我市为“加快推进滨水城市建设”、“做好以水兴城、富城丽城文章”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她以水为主题,是穆棱河风光带核心区总体规划景观之一。规划总面积60.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5公顷,呈“凸”字形分布。
  2010年12月,市园林处的5名年轻人就开始“涉足”这里,踏勘地形地貌,为正式施工做准备。春迎风沙、夏顶烈日、秋披霜露、冬踏冰雪,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一支来自市园林处的建设团队便聚集在中心城区边际,落户在穆棱河畔,打响了在穆棱河畔建设滨水城市亮丽景观的攻坚战。
  “那时河道上荒草丛生,垃圾成堆,冰冻的土层凹凸不平,我们5个人来到这做前期地貌勘察时,就是这样的景象。没有遮风挡雪的地方,羽绒服外再套上军大衣,可不一会儿还是冻透了。在做穆棱河河道勘测时,哈尔滨勘测院的一位同事一不小心踩透了冰层掉进了冰窟……好在及时脱险了。”工程现场技术员佟喜亮说起当初的情景,依然显得很平淡。
  60.5公顷的勘测面积,1万多个测量点,上午9时至下午15时紧张的测量时段……项目施工组组长郑晓明和他的5人攻坚小组,仅用20天就完成了勘测任务,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从人工湖60多万立方米土方的挖掘,到人工筑岛桩基的浇筑;从荷花池的修建,到张拉膜的安装;从主环路的铺装,到主路桥的建设,一路走来,烈日、风霜、雨雪同这支团队相伴,郑晓明和他的团队始终坚守着,“五加二”、“白加黑”、“7×24”的工作作风成了他们奉献这片热土的生动写照。
  去年9月10日,32岁的佟喜亮妻子临产,可这时正赶上主路桥桩基的浇筑,由于桩基施工要求的安全系数高,只要开工就必须得24小时跟进。为了不影响工期,佟喜亮只请了两天假照顾妻儿。现在孩子已经十个月了,正是咿呀学语的时候,当记者问他孩子都会说什么时,佟喜亮不假思索地笑着回答:不知道。是啊,这十个月他几乎没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早走晚归时看到的都是孩子熟睡的模样。
  夏天是色彩斑斓的季节,可对于这个团队的李强和谷桂云两位女性建设者来说,却与漂亮的裙子无缘。她们跟同事们一样,每天穿着迷彩服,戴上遮阳帽,奋战在工地上,很多人看不清她们的脸庞。东北林大毕业的李强肩上担负着建筑图纸、通信线路、工程预决算的设计、分析、制作,每天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谷桂云的孩子正在读高二,可为了公园的草坪铺装和花草种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却无暇顾及。
  郑晓明是水上公园项目施工组组长,施工队伍进场以来,休假日屈指可数。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他每天都要围着施工现场转几圈,对所有施工现场督查跟进,白天工地上的施工单位最多时达到22家,协调管理来不得半点马虎。
  像郑晓明这样全心全意扑在工地上的建设者还有很多:去年7月,项目施工副组长张晓东的外婆从病重到去世,他只匆匆地去告别后马上又回到施工现场;孙泽峰负责施工单位预决算,每个预算都得做上四、五稿;就连年近花甲的电气总工王仁龙也是尽职尽责,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电力技术保障。
  如今,各项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的水上公园靓姿初现,人们不禁要问,在短短的1年半时间里,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片荒芜河滩变成了如今风景如画的水上乐园?
  也许从水上公园的建设者身上,您能看到答案。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