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智慧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更是政府服务高效运行的基础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政府网站国际化程度测评暨智慧政府发展策略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火速兴起,使建设“智慧政府”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以电子政务为代表的“智慧政务”将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那么,智慧政府究竟应如何定位?民众相对熟悉的电子政务和智慧政府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郑爱军。 智慧城市建设需智慧政府先行 我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工业型、经济型到数字城市的逐步演进,当前,它正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朝着智慧的方向发展,智慧城市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将使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市政管理、社会民生等方面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变革。 事实上,智慧城市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城市病解决的有效手段,更是政府服务高效运行的基础。对此,郑爱军告诉记者,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中生活便捷,使城市相关元素可测量、可监控和最大化被利用,通过整合把城市中众多的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互联,协同作战,这也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 郑爱军强调,智慧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高效政府服务体系即智慧政府的建设。“政府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政府先行,全面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智慧化建设。智慧化正在成为现代政府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城市下的政府可以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提高城区管理能力。” 智慧政府有助于提升“智慧生活”的全面感知 那么,民众相对熟悉的电子政务和智慧政府又是怎样的关系呢?郑爱军告诉记者,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高级阶段,是电子政务效率最大化,是政府从服务型走向智慧型的必然产物,也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它有助于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让政府的管理服务效能提升,让群众感受到政府服务无处不在。 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可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政府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府机关要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已然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能有效提升政府决策水平、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及城市发展,从而快速提高对‘智慧生活’的全面感知,促进智慧政府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郑爱军说。 以民众为中心是智慧政府建设关键 因此,以上角度分析,郑爱军认为,智慧政府应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全面融合的、提供统一完善服务体系为特征的新型政府形态;是现代政府的网络版,现代政府运作的支撑体。“它具有一体化、协同化、互动化、最优化的特点,”郑爱军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则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经营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水平、使城市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提升城市竞争力。 那么,智慧政府如何解决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张爱军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构建政务云平台,促进互联互通;三是融合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是创新服务内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据介绍,国脉互联目前已对智慧政府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步骤,阐释了规划方法与思路,并从基础设施层、数据库、应用层、服务层讲解了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在政府公共服务层面,郑爱军对预期效果进行了剖析,在服务方式上将实现服务供给方式的转变,在服务内容上将实现形态的转变,在服务质量上由现实政府的5*8小时服务向7*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转变,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成本上更将大量减少政府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及人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