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随拆随建” 短命建筑毁掉城市的根

时间:2012-06-19 08:3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为之
    投资8个亿,使用了不到10年的沈阳绿岛体育中心日前已被爆破拆除。这座曾被冠以“豪华、地标、最大”等字样的体育场,在投入使用后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被拆除之后,它的旧址将用于商业地产开发——这似乎也是短命建筑屡见不鲜的根本原因:既然拆除的收益比不拆除大得多,相关部门自然不会考虑背后的巨额浪费。短命建筑,有些是建筑质量的原因,有些是规划的原因,有些是不当决策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与权力的不正当原因相关。
    决策失误 追究制缺失
    短命”建筑,根子何在?这固然与“一届领导一套规划”、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某些建筑的质量不过关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相关决策者往往没有为此付出相应代价,不仅如此,他们还因此获得了经济数字及形象工程上的“好看”,政绩颇丰。可见,该“炮轰”的不是“短命建筑”,而是“炮制”短命建筑的决策及制度。
    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至5000亿元,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按照全社会投资成功率70%计,每年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对比之下,决策性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比腐败严重得多。
    设计通则 挡不住爆破之风
    八亿元投入,只为刹那的虚荣,不到十年便灰飞烟灭。
    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100年,但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在25年~30年。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豪华体育场就这样“英年早逝”,无疑不正常。
    公共设计的普适性和前瞻性,正是当前公共决策过程中极度欠缺的理念。对于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什么时候能够摆脱这种粗糙和随意,绿岛体育中心的短命现象才不会重演。
    “短命建筑”在短短几日间就成为了网络乃至街头的热词,但是其存在的事件却更加的长久,时下,一些城市在谋转型,而建筑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老建筑散发出的历史感,还是摩天大楼营造出的热力感,都会影响一座城市的形象。而“随拆随建”之风,并不能塑造出城市的形象,只会在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一个模糊、灰色的影子。建筑的短命,毁掉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还有城市的文化与形象。
    小编语:资料显示,国内建筑平均寿命仅有25-30年。上马时迫不及待,建成后弃为累赘。建造时的理由花团锦簇,拆除时的理由万紫千红,一样的无瑕可击,总之是当初不建不行,现在不拆不行。其实,有些项目从上马之初就注定了没有未来,但对种种风险和隐患,拍板者在决策之初却视而不见,心存侥幸。反复折腾凸现了城市规划的混乱。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