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三大机构把脉广州新型城市化之路

时间:2012-06-18 14:57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刘怀宇

    中国规划网广州6月18日电(记者/刘怀宇 通讯员/史伟宗 余宏炳)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广州要如何进行城市功能布局?昨日下午,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王如松、许学强、唐凯等共19位国内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领域的顶尖专家,对《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研究》规划成果进行研究论证。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等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研究》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要工作部署。广州市规划局于今年2月启动研究工作。目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家单位分别完成了咨询研究成果。昨日下午,三家单位集中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汇报。三家规划单位的方案各有侧重,分别从各种角度回答了广州“如何才能走上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问题。

    万庆良强调,城市功能布局研究要把握“三个重点”和“三项原则”。“三个重点”是:一是明确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核心城市、省会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全省、周边和全国,应该具备哪些城市功能。二是紧紧围绕“人”的要素对城市功能布局进行研究。要明确广州“一二三”(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各个功能区所承载的功能。三是对规划功能的落地进行研究,结合广州实际,对各个功能定位布局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确保各项规划成果能够落地实施。

    “三项原则”是:一是以人为本原则。要把人的需求作为城市功能布局研究的核心,根据人的需求、人的期望、人的发展趋势来谋划城市发展,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二是错位发展原则。“一二三”空间布局共六个组团要充分发挥每个区域的独特历史渊源、人文传统和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处在珠三角交汇点上,要把广州与周边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来谋划广州的城市功能布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珠三角地区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三是吸纳原则。要以广州现有的基础和优势为支撑,进一步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地位,充分吸纳周边、全国甚至世界的先进技术、资源、人才等,不断提升广州的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

    万庆良要求,市规划部门要进一步配合3家汇报单位深化广州城市功能布局研究,充分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选出一家牵头研究单位,汇总吸收其他两家的成果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形成综合研究成果,报市委、市政府。要做好全市功能布局研究与相应功能区的对接,确保规划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用一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做好规划体系的梳理衔接,确保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

    陈建华说,广州作为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广州之所以被赋予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与2000年所作的城市总体规划引领的城市发展是分不开的。现在,广州要进行新一轮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不能脱离国家对广州的定位,要紧紧围绕“广州要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将广州建成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开展功能布局。

    ◉中国社科院:

    培育多核心 控制“摊大饼”

    目前问题:空间结构不完善,功能布局不平衡。中心城区人口与设施过于集中,功能疏解压力巨大;外围地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组团之间联系弱,未形成系统的空间体系;功能分区不合理,“城市病”日益凸显。中心城区功能分区不清晰,功能混杂,交通设施整合力度弱,随着交通机动化,带来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文化特色挖掘不足,城市形象不清晰。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领域创新不足,未发挥出对城市凝聚力培育的引领作用,城市整体形象不清晰;空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功能拓展侵蚀生态环境。白云山、珠江生态廊道逐渐被蚕食,降低城市宜居性,同时城市培育新兴职能所需的空间捉襟见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

    解决建议:从区域视角出发,构建广佛莞都市圈,与港澳珠深形成大珠三角城市群南北两极,促进城市网络化发展,发挥广州在南中国城市网络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城市功能的延伸,强化大城市的地位,进而在较大的范围内促进经济增长。

    打造“珠江文化走廊”,建立文化-旅游-商业-金融产业链。对南北珠江滨水区进行改造,同时加强广佛、广莞交界区域滨江区功能提升与综合开发,重塑都会区城市形象,通过珠江改造提升广州市整体形象。

    培育多个核心城市来进行空间布局,采用建设新城缓解中心城市的高成本发展,从空间上有效抑制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促进中心城区的功能有机疏散,形成对中心,重点打造东部新城现代化“智谷”和南沙新城国际化“都心”,串联知识城、科学城、亚运城、国际城形成贯穿南北的创新发展带。

    建立卫星城,逐步淡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分工,通过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并以最优组合来确定区域范围,提升城市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城市共赢。实行“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目标集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即“两化四集中”。

    建立以现代服务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提供产业支撑,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会区实施功能疏解 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外迁

    目前问题:中调未到位,“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十字方针并没有解决核心和外围的关系,使得“中调”无法实现,难以支撑广州整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世界先进城市功能布局都是网络化均衡多中心体系,未来广州需要打破单中心聚集,在疏解主城功能和人口的同时,提升国家中心城区和幸福宜居功能。保护城市发展的基本生态底线,维护和强化“山、水、城、田、海”的生态景观特色,由城市“云山珠水”向区域“背山面海、山水交融”延续的山水生态格局。

    解决建议:都会区(即中心城区)必须实施功能疏解和优化升级,必须将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外迁,重点将工业品、生产资料、部分农产品和日用品类市场逐步搬迁至南沙滨海新城和花都副中心。将造纸、船舶制造、纺织等加工制造产业外迁;电力、钢铁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后方仓储物流、生产资料仓储物流园区将不设在都会区。

    将海运技工类搬迁至南沙滨海新城;科技智慧类搬迁至东部山水新城;劳动密集类搬迁至花都副中心;三甲医院、重点高中分别在新城和副中心设立分院分校;

    对都会区功能进行优化升级,建设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城中村整治完善;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服务功能;加强景观环境治理,建设现代新型和谐社区。东部萝岗片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和流通功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南部番禺片区完善商业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功能。

    ◉中国城市规划院:

    空港海港产业滞后 四大核心功能亟待发展

    目前问题:空港航空货运发展滞后,2010年客运量达到规划目标,货邮吞吐量仅为规划目标的57%;国际化、区域化功能发育不足,综合保税区、商务办公、旅游服务等综合功能也极为欠缺。

    此外,海港临港产业发展缓慢,创新驱动不足,总部经济规模不足,区域引领作用下降,老城区密度持续提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解决建议:广州应该强化和重点发展四项核心功能: 建设国际性门户,发展空港、海港、联运体系,发展保税物流、出口加工、金融服务、物流组织配送;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孵化器、研发中心、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发展会计审计、市场营销、商务咨询、人才培训、专利申请的专业服务;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汽车、造船、机车装备制造,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高效节能、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

    建设世界商贸中心,发展专业会展、世界博览、会议展示,发展制造商采购、连续商业采购等采购中心,发展批发市场、零售百货、购物中心等商业中心。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