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陈仓区“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的目标,立足陈仓实际,如何顺势而为,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陈仓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1、利好的政策机遇。立足宏观政策层面看,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观点,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目标,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具体要求,中央已经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逐步推进。立足陈仓面临发展机遇看,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十年规划的实施,增加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市委、市政府围绕大统筹,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举措,引领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向;灾后重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我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利好的政策机遇为我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明显的区位优势。关天经济区规划把宝鸡定位为副中心城市,使宝鸡的发展规划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而我区西接宝鸡市主城区,东临蔡家坡管委会、南与高新区相邻,高速公路,城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已成为宝鸡市大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地,在土地空间、城镇体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向好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时期,我区围绕“坚持四化四增三统筹、建设和谐奋进新陈仓”的思路目标不动摇,创新克难求突破,聚力实干谋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迅速拉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拉动作用正在显现,全区上下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合力初步形成。向好的发展势头,为十二五时期我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客观的审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还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均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陈仓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思路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化同步”为引领,积极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战略,按照“一体两翼三中心”(以城区为主体,以阳平、周原为两翼,建设贾村、县功、坪头三个中心镇)的发展布局,创新体制机制,以一园六村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先导,以推进五项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金融制度、流通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强力推动“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产业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到2012年“五项制度”改革破题推行,试点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到2015年,基本实现人口自由迁徙、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覆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率先建成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三、陈仓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对策措施
1、科学编制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夯实城乡发展基础。按照高点定位,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托宝鸡市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宝鸡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全区村庄布点规划、建制镇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全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和三个试点镇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空间,明确区域发展定位,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2、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强城乡协调发展动力。立足陈仓实际,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为核心,充分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城镇集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激活农业发展后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陈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在周原、慕仪两镇围绕无公害蔬菜、设施养殖、优质粮三大产业,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13年园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年出栏生猪50万头,优质粮稳定在15万亩。在桥镇、贾村塬区以地膜洋芋试点种植为先导,推广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试点示范蔬菜、果品种植,着力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在西部山区不断提升干鲜杂果、畜牧养殖等产业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力争到2015年西山以花椒、苹果、核桃为主的经济林达到60万亩,家畜存栏达到10万头,家禽存栏达到72万只,多措并举建设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激活农业发展后劲,不断拓展农业经济自身发展空间。
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建设,增强以工补农实力。以巩固和发展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电器、轻工纺织等产业集群为方向,以青岛宝啤、北方动力、育才玻璃、祥和面粉、金陵河水泥、延长中立石油等企业加快大集团建设为引领,以陈仓科技工业园、阳平工业园等6个区镇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非公经济发展为支撑,招商引资,多轮驱动,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强区建设步伐,力争到2015年,全区规模企业产值达到全部工业产值的80 %以上,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400户以上,企业总产值和销售总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以上,园区吸纳城乡就业人员达到4万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数发展到3万个,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到全区GDP的比例由目前的59.6%提高到65%以上,切实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以工补农的实力。
三是推进城区和中心镇建设,强化统筹城乡发展支撑。依托宝鸡大城市建设,构建以虢镇城区为中心,以阳平、周原、贾村、县功、坪头等中心镇为重点,以新型农村中心社区为依托的城镇建设骨架,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虢镇城区按照“东进西接、南北联动、全面布局、重点突破”的思路,以实施北环线、南环路东延、东环路、北辅路、北新路、建国路、渭河北岸堤改路、虢蔡主干公路改造、车站渭河大桥、阳天渭河大桥、城区管网改造、天然气和暖气管网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东门十字改造、城中村改造、南环路片区开发、陈仓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品味。中心镇以实施关中百镇、重点镇建设项目为重点,在加大投入完成城镇规划范围内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着力加快镇区新型工业、房地产开发和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使中心镇成为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亮点。
3、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发展承载功能。以新建、改造境内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国道,省道,区镇、镇村公路,工业园区高速干道建设为重点,“十二五”期间,新建公路6条74公里,桥梁6座1985延米,产业园区道路10条197公里,改建县乡公路11条207公里,改造危桥8座672延米,使农村公路县道60%以上为二级公路,乡村道路90%以上为等级公路,建制村100%通水泥路或油路。以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小水电建设为重点,“十二五”期间,更新改造泵站10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22万亩,全区基本农田面积达到55.44万亩。年新增供水能力1.2万立方,确保全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施阳平、慕仪、坪头110千伏、新街35千伏变电所工程和慕仪、坪头、贾村等八个地区10千伏线路联网或分网改造。大力推广天然气应用,到2015年,城市管道天然气用户覆盖率达到96%以上,周原、阳平、县功等镇城镇中心区全部使用管道天然气。农村广播和通讯信号、有线电视,宽带接入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公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承载功能不断加强。
4、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依托中小学校教育网点布局调整,以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幼儿教育普及、“双高普九”、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陈仓高中、陈仓小学、职教中心、农村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建设进度,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以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陈仓医院、区中医医院、虢镇医院、区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陈仓区文化艺术中心、西虢历史博物馆和陈仓民俗文化观光园、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进度,形成完善的区、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5、创新城乡发展体制机制,破解二元结构制约。由于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如何,创新体制机制的成为破解二元结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节点。
一是着力打造“一园六村三镇’先行区,探索统筹城乡发展路子。以陈仓科技工业园为依托,以园区规划范围内的虢镇东堡村、贾家崖村、土桥村、西秦村、五一村、太公庙村6个行政村为重点,建立陈仓区统筹城乡试验区。按照“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思路,围绕打造城区副中心,以发展新型工业为支撑,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为重点,全力打造新型工业主导型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依托虢镇地处城区,三产商贸发达,集聚功能强的优势,以陈仓物流园区建设和城区三产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加快以物流、地产、商贸、运输、餐饮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在虢镇打造三产服务带动型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以阳平镇入列全省重点镇建设为契机,以实施平阳街改造、商贸街改造、东一路硬化、旧市场改造、商业步行街开发、镇区绿化亮化美化六大工程为重点,着力在阳平打造小城镇建设带动型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以周原镇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以育才集团公司、大明绿色蔬菜公司、田犇农牧公司、森泰蔬菜公司、瑞丰、嘉禾、田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周原镇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型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二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土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制定农村土地、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建立区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支持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支持采取出让、转让、作价入股、出租和联营等方式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推动土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
三是逐步推进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以实现城乡居民自由迁徙为目标,以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为抓手,放宽城区和中心镇落户条件,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步伐,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一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为重点,创新制度构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稳步推进城乡财政金融制度和流通制度改革,推动资本要素自由流动。严格落实中省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积极争取中省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确保区财政对农业投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当年财政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新增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60%以上用于农村,城市维护建设支出的20%用于镇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占用税新增部分全部用于农业。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创新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推广“联户担保”,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在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农户土地承包地、林地、宅基地、房产抵押贷款试点,探索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依托陈仓物流园区建设,以建立辐射镇村的仓储物流中心、培育流通领域集团公司、建立有序、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重点,加快形成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规模与结构适应市场、配送与经营集约高效的新型流通体制,推动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作者为宝鸡市陈仓区委书记)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