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广州地标性建筑
广州图书馆新馆 动感“之”字造型,外形犹如堆砌的书本,被称为中国最斜的建筑。 广州大剧院 宛如一块鹅卵石伏在珠江岸边。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拥有全亚洲最高的停机坪,与“小蛮 五座国家中心城市,广州是唯一的省会城市。 这座镌满历史荣光的千年古城,30多年来已经习惯在压力下默默前行。既在前沿,又在边缘。改革开放前20多年,前半程看深圳,后半程看上海,广州经历漫长的徘徊期。香港回归,广州更加疑惑自己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 “虽然没有明确说,但广州一直在朝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努力,这是由广州的历史和区域重要性决定的。”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刘江华看来,广州取得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有城市功能提升,再有国家层面明确。 如今的广州,已是中国城市坐标中绕不过的存在。而我们接触到的广州人,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国家中心城市都不是中心话题,他们更愿意谈论这座城市做了什么,以及她的变化和未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刘江华: 广州和武汉同为省会城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相比直辖市,省会城市在发展上少了很多机会,也没有政策优势。这就需要城市找准方向,更加坚定地前行。 我了解到武汉也正在发展城市圈建设。目前,广州佛山肇庆城市圈已完成规划,建设正在进行中。未来国家的竞争将会集中到城市竞争,而城市也不是单个城市,而是一个大城市为首的都市圈。武汉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到城市圈建设中去。 广州市发改委新闻处处长 唐振兴: 前不久,广州市发改委还到武汉考察学习。广州历史上曾叫做楚庭,由此可见广州与湖北历史上就渊源已久。交通上,武汉九省通衢;环境上武汉是千湖之城,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武汉和广州一衣带水,高铁更是拉近了两个城市的距离。 亚运会将广州推到了世界面前,广州也借亚运之机,加大城市发展建设力度。现在武汉缺少的就是一个机会。 广州市建委信息中心蔡鹏举: 广州夜景是广州的一张名片。花城广场珠江两岸到了夜晚,各种灯光将城市装扮得很靓。我看过武汉江滩的夜景,感觉不比广州差,应该让更多外地人知道。 现在关于城市灯光有一些争议。我认为,城市应该控制污染,把清新还给市民。让大家晚上能看到城市的灯光,更能看到头上的星光。 10米广州已成过去。站在广州塔433米处,星光与灯光同样可及。10米以上,是高度和抱负;10米以下,是舒畅和精致 5月29日清晨,伴随着凉风小雨,高铁从武汉到广州,用时4小时13分。 地处番禺区的广州南站,清晰的指示牌告诉乘客如何换乘地铁、出租、公交等市内交通。驱车走2010年最后一天通车的东沙高速,从广州南站到中心城区的荔湾区,仅需七八分钟。 这是广州十余年大规划城市建设的缩影。提高城市内部承载力和对外交通通达能力,是广州提升城市功能的第一课。刘江华说:“区位是天然的优势,但功能可以改变区位。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是交通枢纽和中转点。” 新白云机场、南沙港、全国第三大信息中心、三大火车站、十余条市内轨道交通线,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该市党代会报告中骄傲地宣称,广州的“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发展水平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市民最喜给外人讲述的,则是这座城市弹指间的面貌转化和不断涌现的地标性建筑。 开的士的老伯海延林透着浓浓的河南口音,一路介绍这里曾经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来到广州十余年,他早视自己为广州人,语气中透着自豪。 “晚上一定去看看‘小蛮腰,他叮嘱道。“小蛮腰”是广州塔的昵称,国内第一高塔。 无论你看过像素多高的照片,不在广州塔下,你依然无法感受夜色中“小蛮腰”的妩媚与璀璨。站在433.2米,广州这座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就在你脚下,纤毫毕现细致入微。 “小蛮腰”已不仅仅是广州高度,更和“鸟巢”等众多建筑一起成为“中国面孔”。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站在广州塔上,似乎已能感受。 临近“小蛮腰”的花城广场,极富个性的地标性建筑环绕而立。广州图书馆新馆,动感“之”字造型,外形犹如堆砌的书本,被称为中国最斜的建筑。广州大剧院,宛如一块鹅卵石伏在珠江岸边。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亚洲最高的停机坪,与“小蛮腰”并称广州双子塔。 “大型公共建筑,一定得是城市地标性建筑,国家中心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一定要在这个国家的建筑美学中留下印迹。”刘江华认为,广州动辄10亿以上的公共建筑投资,物有所值。 过去,10米广州被人们熟知。从地面上算,10米之上的广州是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但是地面和空中10米之间的广州,老式公交车与摩托车的轰鸣震耳欲聋,让人无处可逃。 广州的脏乱差,很长时间是全国典型,特别是广州火车站,更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这一点,我们在略早一些的香港电影中亦有印象。 但如果你现在还保留着这样的老眼光,广州人不会答应。1998年,广州痛定思痛,提出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实现大变”。道路桥梁建设、老城区更新、城中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一系列大手笔,新华社报道的说法是,“全世界对广州短时期内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震惊”。 广州市建委主任侯永铨用成语“精雕细刻”来形容广州的努力,他举了三个细节来说明问题:几年来,广州实施了102项架空线入地工程,在160个社区实现雨污分流,无障碍设施覆盖市内公共建筑和主要交通干道。 侯永铨说,建成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是广州转型发展的重要命题和目标。 南拓北优西联东进,拉开城市发展空间,“最说不清楚的城市”打开一扇门,广州终于可以从容安排产业 20年前,亚运来到北京,那里诞生了一个亚运村;20年后,亚运落地广州,催生的却是一座亚运城。 站在海心沙,耳旁传来拍打了千百年的波涛声。 东西方向,是珠江这条见证广州两千多年古城风雨的历史轴线;南北方向,是广州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城市中轴线。 就在两年前亚运会开幕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正视广州的“新生”。 美国学者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说,城市发展要有三要素:城市文化、经济繁荣和安全。有学者针对中国城市加上第四要素:空间。 城市格局过于局促,曾是10年前广州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拥有岭南文化名城和沿海现代化大都市双重身份,却被描述成“最说不清楚的城市”。 “北有花都、南有番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蔡云楠描述,广州围在中间动弹不得,只能在老城区谋求发展,用“见缝插针”形容毫不为过。 2001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著名的“南拓北优西联东进”城市格局8字诀亦于同期提出。时任广州市长的林树森后来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执行这八个字的具体措施是对老城区实行有机疏散、优化结构、拉开建设、开辟新区、保护名城、形成有岭南特色的城市景观,等等。 2000年7月,番禺、花都两市撤市设区的行政调整。2005年,广州再次进行区域行政调整,老城区越秀和东山合并,荔湾和芳村合并,成立萝岗区和南沙区。 如今,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六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空港经济区、南站商务区、中新知识城、南沙新区等让广州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安排产业更加从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被视为广州产业发展的“两翼”。 红棉小提琴可能是很多练琴孩子的第一把琴。这个老琴厂在广州已经50多年,如今却要遗憾地告别市区。一起告别的还有采诗化妆品、明治雪糕。这些企业都将在2015年前搬走。 广州“退二进三”战略稳步又坚决地进行。“退二进三”是指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中,引导工业退出中心城区,腾出发展空间,引导服务业进入发展。 按照计划,在环城高速公路范围内,影响环保的企业分三批迁出市区,时间节点分别是2009年、2012年和2015年,一共包括206家企业。 广州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陈泽鹏介绍,目前,广州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建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而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和生物等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则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接近、民间意愿、政府推动,广佛同城成为城市圈样板;珠三角、泛珠三角、东南亚,广州视野超越行政区划和国界 提起佛山,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陶瓷,是那个微胖的黄飞鸿。 电影中黄飞鸿没有大哥,而佛山却很自然的认下了广州这个大哥。 《南方日报》记者张俊因为工作关系,在佛山生活了近2年。在他的感觉中,佛山和广州已不再是两个城市。 “电话没有漫游费,坐地铁40分钟”,他笑着说,很多广州人就把房子买到佛山。甚至于,佛山市领导曾半开玩笑地说,干脆把佛山并入广州算了。 刘江华笑谈:一般城市圈的形成,要有显而易见的“带头大哥”,要有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要有行政力量的疏导服务,更要有民间意愿。广佛肇城市圈顺理成章。 2010年广佛肇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17321亿元,占广东省38.09%,超过上海北京。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15年,全面实现广佛同城化,基本实现广佛肇一体化,而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广佛肇一体化。 我们前去采访时,广州市发改委新闻处处长唐振兴说不了几句话就要被电话打断,“实在太忙了,省里正在搞珠三角规划发展纲要考核,一点不能马虎”。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被国务院批复后,广东省发改委下设珠纲办,每年对纲要涉及城市进行综合考核。“没有省委省政府的推动,就没有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唐振兴说。 “香港发达,但毕竟一国两制;深圳是外向型城市,外面进来转个圈出去”,言下之意,广州背靠内地面向海外已成无可争议的粤上老大。 广州理想早已不在此。 珠江,中国境内第三长河,发源云南。 2003年,包括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的泛珠三角概念被提出。 暨南大学教授左正在文章中写道,如果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那么腹地就是城市的生命力。腹地能达到哪里,这个城市的生命力就延伸到哪里。 历史上,广州曾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向内可至长安洛阳,向外可达日本、东非。有民间统计称,目前的广州是内地城市中外国人最多的城市。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能为中国做什么?广州寻找城市的核心功能后给出了答案,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将广州发展放在世界先进城市体系中来考虑,代表中国开拓东南亚、非洲等境外发展腹地。 得闲饮茶的生活节奏,开放兼容的岭南文化,文化浸润下的广州仔,是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未来 得闲饮茶是粤语,翻译过来就是“有空一起喝茶”。一个饮字,尽显广州这座老城的优雅与闲适。 倒上一壶龙井,叫上几笼点心,喝茶、聊天、看报纸、听粤剧,这种感觉远非一碗热干面能及。相比深圳,广州多了街市生鲜肉菜间的流连忘返,多了一种慢的悠闲。 “在广州,更自由”,《广州日报》评论员徐锋说,马上他又纠正,“更自在吧”。 开放兼容岭南文化,哺育了吃着早茶的阿公阿婆,也哺育了一批用特有方式爱着这个城市的小市民。 高中“举牌哥”陈逸华只身举牌,呼吁市民阻止地铁翻新计划;“剃头哥”征集光头照亮广州,为拦下过亿光亮工程;蒙面侠“口罩哥”一人逼停五千万市政工程;大批广州仔在粤语保卫战中不遗余力。 在开放的姿态里,挺立着平民的精神、本土的傲骨。这才是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城市。 如今,广州要将流淌了2000年的岭南文化推向世界。广州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广州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从官方资料显示,广州新图书馆、广州大剧院、增城新图书馆、从化新图书馆等单体大建筑逐一落成,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海珠分馆、市文化馆海珠分馆相继投入使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环境整治、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建馆等工程稳步推进,增城歌剧院、增城科技文化博物馆、番禺星海文化功能区、花都区文化艺术中心等过亿大项目开工。 今后5—10年,广州将大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继续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持续提高城市文化创新能力,力争到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广州的支柱性产业。 广州市发改委一位年轻工作人员说,自己不用看地图,随口就能说出30个博物馆的名字。 看坊间,“为街头艺术家留下空地”、“吃文化”等各种提议纷至沓来。 务实和包容,是岭南文化的精髓。正是这样的文化特质,让广州对各类人才的自由伸展提供了空间,人才愿意来,城市就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离开广州时,出租车上突然飘出粤语歌曲。司机介绍,演唱者是一个广州仔,歌曲的名字也叫广州仔。2年前红遍广州,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都喜欢。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