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为贯彻实施好中原经济区战略,三门峡市提出了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地处黄河南岸、豫晋陕金三角地带的陕县,围绕全省、全市发展大局,立足自身区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确立了承接三门峡城市新区建设的主力区、三门峡实施黄河金三角战略的核心区、三门峡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特色农业示范区、中原地区温泉休闲度假区“五大定位”,强力实施城镇化引领、工业强县、特色富农、三产活县、旅游业带动“五大战略”,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努力以自身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添彩。 强力实施城镇化引领战略,着力打造承接三门峡城市新区建设的主力区。河南省九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要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是关键。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才能协调“三化”发展,才能带动全局跨越。陕县县城位于三门峡市区西15公里处,1994年从三门峡市区搬迁至今,只有不到20年的建城历史,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战略选择,坚持“拉框架、扩规模、提品位”的城市建设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城市建设总规、控规和详规。与此同时,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4.87亿元,积极实施了神泉路改造、陕州路东延、县人民医院搬迁、陕州中学扩建、陕州小学建设、体育中心建设、甘棠公园建设等65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尤其是去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承接三门峡城市新区建设主力区这一战略定位,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建设扩容、城市品位提升三大工程,城区道路全长达到64公里,城市框架拉大到30.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膨胀到13万人,初步形成了东部行政文化休闲区、中部商贸区和西部工业区三大功能区,以及“三横四纵”城市交通网络(3条东西路:神泉路、陕州路、快速通道;4条南北路:世纪大道、天河路、绣岭路、高阳路),建设陕州小区、金涛花园、嵩基温泉花园、天鹅湾等居民小区27个,新增住房面积200万平方米,18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完成投资2.7亿元,建成农民住宅2177套、入住1213户,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和基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与三门峡市融合对接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1年,该县还专门实施了景观改造工程和城市绿化亮化文化工程,重点对政府办公区、陕州大道沿线各单位楼院进行提升改造,对陕州大道、东方广场、世纪广场、甘棠公园等,高标准实施绿化、亮化、文化提升,全面彰显城市独有的特色,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元素。“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换新颜。”陕县将抢抓三门峡市城市新区和商务中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按照三门峡市“两大三小”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实施“东扩北延”发展规划,积极与三门峡市融合发展,计划投资15.4亿元,抓好城区管网、旧城改造等25项建设工程。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着力抓好小城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打造平台、拓展空间、提供动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五年翻番目标,确保实施100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面积突破500万平方米,通过5~10年,努力把陕县县城建设成为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的中等城市。 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三门峡实施黄河金三角战略的核心区。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陕县作为一个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要想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中争取主动、占据主导地位,为陕县未来发展争取更多机遇、更大空间,必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转型上下功夫,加快构建新型工业支撑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为此,该县围绕把陕县建设成为郑洛三工业走廊重要支撑节点这一目标,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立足引进吸收转化再创新,着力提升改造盐煤化工、铝深加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引进和实施了投资24亿元的恒康铝业、投资6亿元的鸿美铝型材、投资10亿元的兴浩氢氧化铝粉体、投资2.5亿元的捷马电化、投资5.5亿元的锦荣水泥、投资3.4亿元的缘分果业等一批结构调整项目,形成了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合金制品、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果蔬制品—特色食品和矿温泉系列产品四大产业链。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该县决心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产能10万辆、产值350亿元的汽车产业园,以及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推动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发展。 目前,以精细化工、高端化工为主导的陕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1个,工业生产区初步形成了1200万吨清洁煤、10万吨烧碱、10万吨PVC、10万吨氯乙酸、8万吨氯化石蜡等相关联产品循环产业链。以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装备制造业,现拥有年产10000辆自卸车生产线1条、年产10000辆半挂车生产线1条、年产10000辆罐式车生产线1条,年产20000辆节能型矿山运输车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产品远销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批量出口中亚、东南亚、非洲及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出口车辆突破2200台,创汇1.32亿美元。“十二五”期间,该公司计划从国内外引进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上年产10000辆起重举升类专用车、年产10000辆环卫作业类专用车和年产10000辆多轮驱动专用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届时,该公司产能将达到8万辆、产值达到200亿元。 以风力发电为主的绿色能源,是该县着力打造的又一新兴产业。近年来,该县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优化经济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投资环境工程试点城市、中国投资潜力型城市、中国绿色名县、联合国宜居生态县、中国地坑院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等多项殊荣,吸引了杭州锦江集团、北京新华联集团、伊川电力集团、大唐电力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入驻陕县。其中,大唐电力集团投资的鞍子山风电场、豫西燕山风电场、清源风电场项目,总投资11.8亿元,装机容量达12.2万千瓦,目前已经建成投产;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陕县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8万千瓦,总投资25.8亿元,一期响屏山4.95万千瓦和雷震山4.2万千瓦项目正在加紧实施,陕县正向着河南省乃至全国绿色能源“领跑者”目标冲刺。从陕县东部国道边望过去,一排排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巍然耸立在山梁上,巨大的叶轮迎风运转,充满现代气息的高科技与满眼苍翠的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辉映,呈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该县的绿色发展理念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强力实施特色富农战略,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粮为政先,粮安方可议太平;农是国本,本立才能定前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不稳,直接影响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陕县坚持创特色、打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果、烟、林、菜、牧、菌六大支柱产业,打造了“二仙坡苹果”、“陕州黄梨”、“陕源石榴”、“观音堂牛肉”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食用菌、果品、规模养殖业实现了新的突破,龙飞公司、人和牧业等企业被命名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市级龙头企业20强,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 在陕县西李村乡起伏的群山上,一个个蓝色屋顶的养殖小区错落有致,蔚然壮观,这就是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陕县实施的50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该项目以建设年出栏50万头生态猪养殖场为核心,配套建设2个年产20万吨饲料厂及一个年屠宰能力50万头的屠宰厂,建设周期为4年,该项目预计总投资在20亿元以上,其中养殖场计划投资18亿元,2个饲料厂计划投资1亿元,屠宰场计划投资2亿元。2011年,该项目已完成投资3亿元,租赁土地面积3.1万亩,开工建设散养猪舍431组,建成210组。2012年计划投资6亿元,租赁土地3.5万亩,规划建设散养猪舍500组,确保2012年底出栏生态猪10万头。该公司以先进的放养技术和经营方式,积极吸引农户加盟,给周边农民带来了先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在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里,一个苹果最高可以卖到10多元,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业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获得了国家无公害标志证书和欧盟GAP认证,并远销欧盟市场。2010年10月,全国特色农业研讨会在陕县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对陕县二仙坡果业发展模式大为赞赏,对陕县的果品发展前景一致看好。2011年1月,陕县还作为2个县市区之一,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县政府还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积极扶持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对于全县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外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凡规模在10万袋以上均可享受奖励。目前,全县已建成百万袋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4个,打造10万袋食用菌种植示范村17个,发展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等食用菌新品种20个。 天道酬勤,勤必有得。该县将继续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着力在培育特色、放大特色、扩大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优质苹果、食用菌和规模化养殖,力争到2015年,全县果品面积突破40万亩、产量达到8亿公斤,食用菌规模达到6000万袋、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培育壮大二仙坡果业山庄、丁管营食用菌基地、天顺牧业、雏鹰农牧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机械化耕作模式,推动全县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迈进。 强力实施三产活县战略,着力打造三门峡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209国道、郑西高铁,以及规划的运三铁路、在建的三灵快速通道等交通大动脉在境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亚欧大陆桥的中转站和东进西出、南上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该县立足区位优势,结合三门峡“大交通”战略,持续加强城乡道路建设,全县新修县乡公路310公里、通村公路786公里,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门峡市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是三门峡实施“四大一高”战略的主阵地、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强引擎。今年以来,陕县抢抓机遇,强力实施三产活县战略,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城已初具规模,香港圆方物流城、帝王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闽商产业基地、三门峡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三门峡银龄乐园老年公寓等一批重大三产项目先后入驻陕县,已经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2年1月,香港圆方物流城项目在陕县张湾乡七里堡村开工奠基,该项目由香港南大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投资26.2亿元,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首期开发500亩,计划投资人民币6亿元,2年内建成使用。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年创利税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2011年9月,帝王国际广场项目在陕县西站开工奠基,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23亩,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大型商场、商务酒店、地下停车场、办公及配套住宅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区。该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提升陕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在“三产”活县战略实施上,陕县将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壮大商贸、房地产、餐饮酒店三大重点产业,培育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等五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三门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区。 强力实施旅游业带动战略,着力打造中原地区温泉休闲度假区。旅游业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厂”,被称为朝阳产业。多年来,陕县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积极实施“大旅游”战略, 结合实际制定了“凸显自然山水和民俗人文特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依托该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累计投资2亿元,相继完成了一批景区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东线文化古迹游、西线休闲度假游、南线山水生态和民俗文化游三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了崤函古道、杜甫石壕题诗处、雪花谷漂流、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井窑院等一批龙头景区,举办了甘山红叶节、店子连翘花节、菜园桃花节、空相寺庙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陕县旅游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陕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4亿元。 南北朝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盛赞“大融山石出温汤,治疗百病”,该县县城所在地温塘村即以此而得名。在发展“大旅游”的同时,陕县深挖资源优势,积极以申报“中国温泉之乡”为契机,着力在“水”字上做文章,叫响“矿泉神水”特色牌,大力发展“水文化”休闲娱乐业,矿温泉已成为陕县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 为开发利用好矿温泉这一宝贵资源,该县把打造“中原地区温泉休闲度假区”,作为全县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成功举办了温泉高峰论坛,邀请全国业内权威专家和知名客商,对陕县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同时利用该县低矿化度淡温泉富含偏硅酸、锌、镁、镭、氡等34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延年益寿、养颜美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多种奇特疗效,既可洗浴、又可直接饮用的特点,先后引进和实施了投资50亿元的泰宇温泉休闲度假区、投资1.8亿元的御汤温泉国际酒店等开发项目,特别是御汤温泉国际酒店项目的顺利实施,还带动欧凯龙、戴斯酒店等项目入驻陕县。 河南御汤温泉国际酒店,占地50亩,总投资2.1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是一个集温泉洗浴养生、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客房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融合了简欧、地中海以及豫西地域特色等多种建筑风格,在全国尚属首家,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高阳山综合开发项目由河南泰宇集团具体实施,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周期为3~5年,分二期进行,第一期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五星级温泉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水上娱乐中心、养老康复中心、产权式酒店、度假别墅、高尔夫练习场、城中村改造等。第二期投资15亿元,主要完成各功能区之间的连接和配套设施,目前,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今后,陕县将突出生态、民俗、人文三大主题,着力抓好甘山4A级景区创建、空相寺景区扩建、崤函古道申遗等工作,重点打造天井窑院景区,按照5A级景区的建设标准,修订完善天井窑院整体开发规划,积极吸引具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商参与开发建设。加快旅游交通、旅游地产、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业,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努力提升旅游业辐射带动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县旅游业接待人数突破2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带动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