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合肥寻找美食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宁国路龙虾美食街,但就在与宁国路龙虾街交口的九华山路上,一个城中村却与周围的发展格格不入。“这些年这儿越来越挤、越变越脏。我们早盼着能改善环境了。”附近的居民卫世英老人说。 作为今年合肥市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九华山路城中村改造项目从今年2月份正式拆迁以来,现已到达尾声,月底将全部完成。“这个改造项目地块面积为68.76亩,分为ABC三宗地块,A地块位于九华山路北侧面积为43.99亩;B地块呈三角形,位于九华山路的南侧;C地块同样位于九华山路南侧,面积为14.03亩。”包公街道青年社区党委书记许要武介绍。 “我们的设想是将此地打造成‘金十字’路口,宁国路作为餐饮一条街,而这里就打造成为休闲娱乐街区。”许要武说,“这里是一环边的稀有地块之一,未来我们将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夜游的特色街区,但具体建什么,还要由规划部门最终确定。” 据了解,九华山路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改造后,不仅会提升该地块的整体形象,与周边的商业形成联动,还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拆迁拓展了包河的发展空间,更锻造了跨越的张力。九华山路城中村,也只是包河区众多大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典型。 走进常青机械公寓楼, 记者看到这里绿化到位,配套设施齐全。包河区住建局征收办公室主任崔效工介绍,包河区在实施大建设拆迁安置中,为群众算好了明白账、实惠账和放心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在保障房建设中,该区突出民本思想,去年实际开工建设3566套,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多完成54套。今年又自我加压,在6400套任务的基础上多建2769套,将完成下达任务的143%。 “十一五”以来,包河区先后有135个项目纳入全市建设的大盘子,拆迁总量占全市70%以上。全省第一座高架、全省第一个高铁客运站、全省第一条地铁、全省最大的内河港口、安徽最大的环保治理项目相继落户包河。高铁、地铁、高速、机场、港口“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系统加快形成,包河成为交通中心,门户城区的优势不断凸显。 今年,包河区将实施各类大建设征收项目32个,预计总征迁房屋面积221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复建点项目18个,落实保障性住房项目8个、共9169套,实施支路网项目15项,惠及城乡10万余名群众。包河,又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期。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