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世博会规划是成功的系统工程

时间:2012-05-17 17:27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为之

口述者:黄健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现状,上海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掀起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建设工程,深刻改变了城市格局,全方位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奠定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牢固基石。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建设交通委和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编辑出版了大型口述史丛书《巨变——上海城市重大工程建设实录》。丛书由市委书记俞正声作序,韩正、杨雄、沈骏等市领导担任顾问。丛书通过对上百位亲历者的采访,叙述了这些重大工程建设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再现了上海城市建设史上令人难忘的奋斗历程。本版摘录其中两篇。
    黄健之简介>>>
    中共党员,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副研究员。现任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正局级),兼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
    国际综合团队,世界一流方案
    黄健之:上海世博会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举办的注册类综合性的大型世博会,大型世博会开园的时间大约是半年,它的批准手续,除了申办同意之外,还要提交注册报告。国际展览局对申办报告和注册报告都批准以后,申办国才有举办权。我国是第一次举办这样一个时间长、国际影响巨大的世博会,我们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规划。
    申办的时候,我们有过一个初步的规划方案,园址选在黄浦江两边,5.4平方公里,就是卢浦大桥到南浦大桥之间的区域。当初规划上,黄浦江上还有一个花桥。2002年12月申办成功后,开始进入了筹办阶段,2003年3月成立了世博局,我借调去任副局长,分管世博会的规划和建设。世博会的规划和建设,首先就是对原有的规划做深化、细化的工作,有的还要做调整。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做的规划,是居于世界上的什么水平,这很重要。因为我们从来没办过世博会,所以这个规划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要做成一个怎样的规划,是当时面临的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开了一次国际研讨会,请来了三百多位国际国内规划和建筑的专家,其中一百六十多位是国际上著名的专家,就是一半多参加者是国外的,比如说罗杰斯,还有库哈斯,就是设计中央电视台的几何形楼的设计师,他是世界建筑界很权威的一个专家,还有一些著名的建筑师。我们把原来申办的那个方案,还有感到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放到国际研讨会上,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听了一天以后,得出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就是觉得原来方案的可操作性问题比较大。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花桥。这个花桥二百多米高,跨黄浦江,上面是走人还是走车,回答说不走车,只走人。黄浦江上这个桥的净空是44米,很高,而且在开园的半年里,“一年四季”要有鲜花,我就问,这个花怎么放上去?开园期间,上海有台风,台风来了,使用什么技术,才能保持这个花不被吹掉。这是很实际的问题,这些当时都没有很深入地去研究,去应对。也就是说,当时觉得这个方案很浪漫,很有创意,很有特色,但是一旦到了筹备阶段,需要具体实施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所以他们自己也觉得,这座桥,人若要走到净空四十几米,两边还要有引桥,引桥是要下去落地的,就要“伸”到园区范围外面了。如果考虑盘旋着下来,那又怎么盘旋下来?这就涉及这个桥是什么结构,承重能力怎么样,抗风抗震能力怎么样,怎样保持鲜花四季不断等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国际著名的大牌设计师也觉得这个方案操作性差,可行性差;当然也可以做,但是花的代价太大,效果与你花的代价不成比例。通过研讨,大家都有了这个共识,原设计方案的事务所也觉得原方案有问题,说要回去修改。
    陆幸生:初次设计的花桥,实际操作性有很大困难。
    黄健之:既然这个方案操作性差,那就需要新的方案。于是我们搞了一次方案竞赛。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我们找了23家国际国内搞规划的著名规划建筑设计所,我们面对面地按照国际惯例来谈,就是说,你有没有做过这一类方案,你愿不愿意做这个方案,你如果想要做的话,是谁来领衔,这个领衔人资历和经历怎么样,组成怎么样一个团队。围绕这些来谈,初步定下来10家。这10家单位包括了英国的罗杰斯设计事务所,领头人就叫罗杰斯,他是一位勋爵,是全世界规划界公认的权威;还有美国的帕金斯事务所,也是美国非常著名的事务所;还比如说加拿大的著名事务所,当然还有德国的、法国的,提供原来方案的法国AS公司,他们也提供了一个修改方案。国内有同济,还有北京规划院等。两个半月到三个月拿方案,二十几块图版,一个动画片,也就是PPT,每家一个方案,同样的标准。我们说好,这是一场竞赛,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我们每家出资十万美元,时间是两个半月。他们觉得时间紧了点,我们又适当放了半个月时间,然后按时做完。我们全部拿来,举行一个方案竞赛评审会。我们在全世界请了13位专家,6位中方的,6位外方的,都是世界一流的,还有一位中方主席,因为我们是主办方。请的是吴良镛先生做评委主席。经过了五轮投票,决出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一名是英国罗杰斯勋爵的方案,第二名是美国帕金斯的方案,第三名是同济设计规划院的方案。这项工作做好后,就是第二个问题,即“什么样的规划水平”问题解决了。规划的水平,就是什么人来做规划,什么事务所来做规划,世界一流事务所做出来的水平,代表的将是世界一流的水平,这就使我们有把握了。然后,这10个规划方案的版权我们全部买断,买断以后就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优化,最后优化成两个,两个再修改,最后统一以后形成一个总体方案。
    当时,规划选址就是在两桥之间,进深是一个路隔,一个是到中山路,一个是到浦东南路,共计5.4平方公里,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选址。我一接手以后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浦东部分把上钢三厂一分为二,在卢浦大桥西边的一半保留,东边的一半不保留。这个问题就大了,一半拆,一半留,这怎么办?第二,如果把卢浦大桥的西面全部包进去的话,新问题又来了,那里有相当一部分区域是居民区,有的地方居住环境很差。这个地区又跟企业交错在一起,如果把这一块放进去,那就是6.68平方公里了。浦东新区政府一直想要进行改造,但是很难动,代价很大。把这个6.68平方公里继续深化研究,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地方很难动迁,比如说有的地块是已经批租出去的土地,如果把这块地一并放进去的话,就要谈判,要出钱买回来,但这个价是天价。
    又比如在浦西,有块地方叫耀江花园,是新建的高层居住区,也没有办法拆。附近还有一个水厂,这个水厂供应市区很大一块区域的自来水。还有浦东南码头地区,有医院、库区、高层办公楼,等等。如果都要清空,6.68平方公里拿下来,那代价太高了。要有两万六千多户居民动迁。所以,我们就在6.68平方公里里面,在边上的都划出去,包括水厂什么的,剩下的是5.28平方公里,里面的围栏区是3.28平方公里,最后动迁了一万八千四百多户居民。
 

-世博园区内完善的交通保障

 

    口述者:黄健之既是区域性规划,又是项目性规划
  黄健之: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做了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做了以后,又做了18项专业规划。这个详细规划我们修订了三次。在此基础上,再做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规划和项目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我们这次把城市设计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一定要做,做下来之后效果很好。比如说,规划里面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广场,大的按照洲来命名,比如亚洲广场、非洲广场。园区有围栏区级的大广场,还有ABCD等分区范畴的广场,还有组团的广场。这些广场是什么风格,怎么修建,具体到底怎么样,一定要有城市设计来决定,否则做出来就是五花八门。我们请设计院从不同风格和客流导向等方面通盘研究考虑,包括广场和广场之间的色彩、照明,大体要有一个统一风格。我们的规划有什么特点呢,讲它是国际水平有什么依据呢?前面我讲了,规划是由一流设计事务所做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优化,经过实践以后大家认为是好的。第一个,就是规划布局是好的。规划布局有四个特点。一是跨黄浦江两岸。曾经有一种议论就是单边算了,简单些,跨江很麻烦的,交通客流都会产生问题;现在我们把江面和开幕式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新的理念。我们的江,不是两岸的分割,而是两岸的纽带,这个在规划上和实践中都解决了。园区内的交通也很丰富,新做了隧道,两头都通了,建新一段地铁,还有摆渡船可以观光。开幕式在黄浦江上,喷泉既是活动内容,也是一景。还有黄浦江的夜游船只,黄浦江就变成了一条真
  正的纽带,规划里面的这些特色是很明确的,这是布局上的一个特点。二是热点分散。因为我们的“七千万人次”,每天平均39万多,大数就是40万,40万人拥到某一个点上就是灾难性的,集中在某一个小区域上,也是灾难性的。所以这40万人次,必须是分散的。A片区是亚洲国家,但是亚洲国家太多放不下,我们就把东南亚国家拿出来放到B片区,然后再把国际组织放在B片区。C片区是欧洲、非洲、美洲。把企业馆放在了浦西。三是沿江绿化。整个规划里面,绿化是1平方公里,面积达106公顷,沿江浦东部分是3个公园,后滩公园、世博公园、白莲泾公园,3个公园是永久性的,世博会以后对外开放。绿化的面积比例很高。四是科技创新。体现新兴的世界潮流、发展趋势、最新科技等,比如说能源,全部用电或者天然气。原来我们准备搞能源中心,但是后来天然气不够,就充分利用电,全部是清洁能源。比如说,中国馆、世博会议中心、未来馆,都做太阳能发电,共有四个多兆瓦。还有就是充分考虑了黄浦江两岸的景观。黄浦江夏季要
  防汛,我们就在公园里做地形,按照千年一遇防汛墙的高度,做一个坡,防汛墙放在土坡内,这样既防汛又有景观。
  陆幸生:这个防汛考虑,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
  黄健之:特别是这一次实施性的规划,既是一个区域性的规划,又是一个项目规划。世博会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大项目,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跟其他规划相比较,世博会从规划到实施到完成,花的时间很长,规划是2004年就开始了,一直做到2009年,2010年开博。我们搞了三次修订,所以这个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成功率很高。百分之九十几,前期做的规划是很客观很科学化的,几乎可以得到完整的结果。从规划的角度来说,世博会规划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规划,是一个在国际国内都得到了好评的规划。到现在为止,不同看法很少很少。
  最成功之处是出入口十秒钟放一个人
  陆幸生:有人问,作为一个规划,回过头来评估一下,世博会还有
  什么问题和不足呢?
  黄健之:有。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考虑建造高架步道,认为能起很大的作用,让客流不集中在地面。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都是钢结构,很漂亮。但是后来效果不明显。最终,高架步道大部分时间起了遮阳棚的作用。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条,高架步道没有跟场馆联通,高架步道是给人走路的,参观的话,上去了还要下来,下来了再要上去,本来在园区内参观就要排队走路,很累,干嘛还要上去下来?其实开始规划的时候,我们要求高架步道与各个馆连起来,高架步道设置排队等候的区域,但人流会比较拥挤,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安全得不到保证。出于安保因素,各个馆没有跟高架步道联通直接进出,所以这个高架步道花了很大的代价,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第二件事情,在能源方面我们也有点做得不够好。当时考虑,这样一个地区有30万千瓦就够了,陆家嘴地区是15万千瓦。我们在世博会里面安排了7个大型变电站,其中两个是22万伏的,5个11万伏的,但最后提出申请,超过40万千瓦。后来经过平衡,又加了一点负荷。但实践下来,只有不到20万千瓦。所以觉得项目设计的时候太保守,各个方面都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最高负荷,所有使用都按最高负荷设计,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用电的最高点都会在同一时间出现的。
  再有一个,我们没有预料到,晚上的游客比较少。考虑到当时全国各地来的客流,我们充分安排了广场上的演出、音乐喷泉等等,但实际上晚上的客流比较少。
  有人问我,你觉得最得意最成
  功的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最得意最成功的就是规划上安排了陆上8个出入口,水上4个出入口,一共八百多个闸口放人进来,一小时进来22万,每个人安检平均10秒钟。一开始试营运的时候,一分钟放一个人。当时我们也没有经验,后来很快调整,总结方方面面情况,在外、内广场等候区域搞了一套设施,上了些措施之后,最少的8秒钟可以安检一个人了。到5月1号正式开园,基本上就是10秒钟安检一个人。实践证明,我们规划的预见性还是非常好的,“我们还是扛住了”,就是1小时放20万人,3个小时放60万人进来,到了中午以后就有人出园区了。这时候再有人进园,就是总量上的有进有出了。所以有些天的参观人次高达70万、80万,甚至超过100万,但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是没有这么多人的。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
  再一个就是厕所,我们是按照绝对高峰人数80万来考虑的,一万余个厕位,男女比例1:2.5,干净程度也还可以。这个世博园区的情况,跟大部分国内景点厕所比较,还是不错的。在厕所这件事情上,以前往往是比较忽略的。这次厕所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受到充分重视。
  当然还有些遗憾,比如说,原来考虑那些外国馆底层是不是可以架空,架空后既是排队等候区域,又有穿堂风,但是由于造价和建筑美观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底层架空的还是很少,这个有点遗憾。实际,底层架空以后,空间很大,比如德国馆、沙特馆。
  摘自《上海城市重大工程实录———快速路网》陆幸生编著上海文艺出版集团2012年5月出版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