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镇规划 >

专家研讨认为上海要在整个长三角区域发展中审视城镇化

时间:2014-07-06 10:0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罗伟 路宽

  如何实现从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中如何审视上海城镇体系?上海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地区发展出路是什么?7月5日,上海2040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第五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三个主要议题畅所欲言。

  优化郊区新城功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指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城市规划的核心也是“人”,而关注“人”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外来人口市民化。在他看来,新城、新市镇是上海未来的潜力地区,要发挥它们的留人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优化新城和新市镇的功能结构及人口结构,使这些区域成为人们安家立业的场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民建议,郊区不妨考虑“精明发展”和“精明收缩”。所谓“精明发展”,就是改变粗放和无序的发展方式,强调集约、集聚、高效和产城融合;而“精明收缩”要提升郊区镇一级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缩小其与主城区的差距,从而吸引本地村民以及外来人口到镇区生活。

  城市规划还要做减法

  南京大学城乡规划系教授张京祥认为,上海市域的城镇化水平已达90%,城镇化的各种红利越来越小。所以,上海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功能升级,还要放到与苏浙连接在一起的城市圈中考虑。通过整个区域发展城镇化,带动上海的提升,获取城镇化的持续红利。

  在谈及区域一体化问题时,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王缉宪提出了“愿景逆推式城市战略规划”的新概念。他认为,规划城市未来怎么样,除了设定指标做加法,还需要做减法。具体来说,就是规划完成“2040年上海”后,要从2040年的指标倒推,看看2030年、2020年分别应该达到哪些指标,从而确定采取怎样的“政策套餐”。他指出,逆推式的好处在于不仅能有效推动规划实现,而且能在出台措施时考虑短期效果、长期效果、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使“政策套餐”更加科学。

  城乡需要双向流动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城市的农村面积势必会减少,此时需要将农村减量化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李晓江指出,在上海,农村地区的水乡风貌,既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遗产,需要严格保护。减量和保护需要平衡点,关键是要处理好分散发展地区、生态保育区和农业发展区三者间的关系。其中分散发展区是指在城市集中发展地区以外,位于农村的分散发展地区,可通过镇区村镇进行限制和控制发展。

  张京祥则提出,城乡之间的人口和资源应双向流动。在中国,大多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要改变这一点,需要对乡村功能和业态进行调整,把围绕环境打造“美丽乡村”转向真正的乡村复兴,建设“美好乡村”。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乡村既是高效的农业所在区,也拥有新兴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