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薛海燕报道: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以工业化壮大郊县,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发展农业,以市民化惠及农民,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南京市郊县经济倍增计划如期实现。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由“十一五”初期的35.2%和29.9%提高到46.7%和48%,接近全市一半左右。一、二、三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2009年郊县三大产业结构为4.8:64.1:31.1。高效农业规模化不断推进。2009年,全市高效农业和渔业面积154万亩,占种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超过32万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水泥路。郊县城镇化率超过67%,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农村保障体制发生新变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9.5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95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告诉记者,当前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着力消除城乡发展的落差,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覆盖,实现城乡一体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郊县“三农”问题。最近,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指出,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在于“全域统筹、一体发展”。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说,“要树立大南京、新南京理念,大力度推动农地重整、镇村重建、要素重组。”具体体现为“五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突出体现双向统筹,城乡互动,一方面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另一方面是农村服务城市,农村保障城市。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互促双赢,不断增强全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此,南京市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一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力争缩小到2.5:1以内。二是做到“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园区、新城镇新农村布局合理。三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双环跨江、镇镇通达”,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三个置换”、“三个集中”、“三大合作”取得较大突破,全市农民减少到100万人左右。五是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等制度衔接并轨,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为确保实现上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推进六大重点工程:一是全域规划建设工程。主要是加快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强化镇村规划实施和管理、加快新市镇和新社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新市镇发展战略。二是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收益。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完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城乡区域供水供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城乡统筹发展打牢基础。四是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推动郊县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五是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即全面调整改善农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拓展延伸农业功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六是富民惠民工程,突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更多分享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果。中国规划网南京8月26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