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60年来,我市经历了一元规划、简单区域规划、摊大饼式发展模式,经过不断调整深化和规范,初步建立了科学引领统筹发展的城乡规划。
据孙明介绍,成都市的规划起于1953年,1955年川康合省以后,国家批准成都市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省会,精密仪器、机械制造及轻工业城市,集中力量建设东郊工业区。
1959年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调整,扩大城市规模,远期120万-150万人。成都由此进入了“跃进”式发展,在紧锣密鼓的东郊工业建设热潮中第一次急剧膨胀。
1984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积极发展小城镇,合理发展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市区内不再安排新建、扩建大中型项目。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要继承和发扬成都的历史文化传统,要妥善保护名胜古迹和有价值的古建筑。成都迎来了城市发展第二次飞跃。
2003年,成都市作为全国14个试点城市,开展了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与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空间结构上,将原规划“扇叶状”结构明确为“一区两带六走廊”、向东向南发展的布局,建立了城乡统筹的理念,明确提出了均衡化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的要求,构建起了全域一体的发展格局。2004年11月底,30个重点镇规划修编完成,《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顺势出台,首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结束,一系列引导城乡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也相继完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从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的重大实践,实现了成都城市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