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春天,青岛绘就发展新蓝图,打开前行新格局。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的青岛为自己谋划了一盘大棋局:大手笔布局“三湾三城”,建国际湾区都会;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开放型经济引领国际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 青岛正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城市品质,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 城市再升级 横穿青岛市的北纬36度线,是一条“含金量”极高的线。 这条线周围,分布着全球最著名的四大湾区城市:美国的旧金山和纽约、日本东京、韩国釜山。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世界级的湾区资源,青岛目光瞄准新的目标:建设国际湾区都会。
为此,青岛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格局——“三湾三城”,即构筑“中心湾区、西部湾区、东部湾区”海湾型城市新格局。
“三湾三城”不仅仅是城市规划,更是青岛产业升级的新载体。 中心湾区依托母亲湾——胶州湾,这是青岛百年辉煌的缔造者;如今这里正在打造时尚消费体验中心、时尚资源配置中心和时尚产业双创基地,集聚高端要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灵山湾群已然集聚全球数字娱乐港、国际文化健康生态谷等千亿级产业项目,以及青岛东方影都、慧与全球大数据基地、中铁博览城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拥有全球最大的全产业链影视基地和高端旅游度假区。 在青岛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格局中,青岛西部湾区将以灵山湾为核心,辐射古镇口、董家口等片区,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 从“国字号”科研机构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实验室,到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十几所“985”、“211”高等院校扎堆落户,涉蓝高端要素正在加速涌向以青岛鳌山湾群为依托的东部湾区,这里将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为特色的“中国蓝谷”。 与此同时,辐射山东、服务海洋强国的滨海海洋特色发展带,面向东北亚、融入“一带一路”的烟威青协同发展带,联通欧亚、辐射沿黄流域的济潍青协同发展带,贯穿青岛南北、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大沽河生态中轴的“三带一轴”的格局正在形成。 “大青岛”呈现出清晰轮廓。实际上,青岛城市建设不仅有大体量,更有高品质。 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青岛今年将抓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0公里、海绵城市30平方公里。 多元化的立体交通也为这座城市加分不少。 去年,地铁3号线的贯通圆了青岛的地铁梦,而地铁建设也将在未来提速。 未来5年,青岛每年至少开通一条地铁。青岛将构建包含市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快线、市域范围铁路网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发展体系,形成以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城区为核心,“三城三网,网间互联”为基本形态,城区之间45分钟可达的中心湾区轨道交通线网。 不仅有地铁梦,青岛还有港口梦、国际机场梦。 正在建设的胶东国际机场瞄准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的目标, 大量运用了数字技术,规划高度集成高铁、地铁等换乘枢纽,建设走向国际化的空中走廊…… 未来, 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潍莱高铁,纵横交错的交通大动脉让“大青岛”和世界拥抱。 创新加速度 海尔的互联工厂,特来电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服务,落户青岛的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已然深植青岛这座城市的基因中,不断创造出新的动能。 青岛将强化创新和开放的双引擎作用。特别是要以开放促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加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活力更强”成为青岛创新目标,创新驱动将作为动能转换和内涵式发展的“主引擎”。 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城市,青岛在新一轮海洋发展浪潮中率先发声,大力实施蓝色引领战略,旗帜鲜明地将自身定位为“桥头堡”和“先行军”,努力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如今,青岛当仁不让地肩负起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的重任,以“海洋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支持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深海钻探基地、海洋设备质检中心联合创新,推进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基因库建设,促进蓝色经济跨越发展。 加快建设虚拟现实、深海与海工装备等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超前谋划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顶尖人才奖励资助、“高精尖缺”人才的精准引进……青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建设。 未来,青岛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科技型、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浪潮云计算数据中心、亚马逊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黄岛争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擦亮“青岛制造”招牌,青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青岛将发展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青岛互联网工业已先人一步。未来,青岛仍将坚持融合发展,推广海尔、海信等企业经验,培育80个互联网工业试点示范项目,争创5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同时,打造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高地,培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感器、石墨烯、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制造。 开放新跨越 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国际化已成为新时期青岛的开放底色。 青岛将加快推进国际城市建设,进一步打造公开透明、法治规范、充分便捷、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保持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跳出传统模式,青岛招商模式不断创新。由政策优惠型的传统招商模式,向环境优化型、资本运作型的现代产业招商创新模式提升。 近期,青岛以世界眼光瞄准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国内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摸清家底,实现精准招商。 创新政策也为青岛吸引外资增加砝码。青岛将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模式,依法依规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加大境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保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而要吸引世界500强,打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是题中之义。 青岛正积极打造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外籍常住人口、留学生、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增长,大力引进国内外的资金、人才、技术和装备。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方为国际化。青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有序走出去,发展一批总部在青岛的跨国公司,建成一批境外产业园区,构筑国际城市的坚实支撑。 青岛不断拓展境外工商中心布局,完善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地到境外建立原材料基地和生产基地、设立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 连通世界的国际枢纽更将青岛国际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青岛胶州湾畔,有着目前国内沿海地区唯一的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一个汇集海、陆、空、铁、邮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国际物流枢纽。 依托多式联运优势,青岛将枢纽优势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凭借的载体正是商务部批复的国内唯一的境内外双向互动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 正是这样的互联互通的海陆大通道,以及“物流贸易引领”的特色和“打造面向欧亚、对接日韩的国际多式联运转口贸易通道”的功能定位成为了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最大的亮点,也为青岛赢得了“一带一路”更多赞许的目光。 未来,青岛还将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强国际文化交流,鼓励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与本土文化企业合资合作,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科技领域国际合作,鼓励引进国内外高端优质医疗资源。 织就幸福梦 城市有新蓝图,市民有新福祉。青岛提出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民生福祉新改善,有效解决食品安全、清洁取暖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民生财政支出的持续加大,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过去5年,青岛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3915亿元,年均增长19.4%;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荣获政府创新最高奖;千名老人养老床位从13张增加到37张,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4.8%、116.6%…… 2017年,新建、改扩建100所幼儿园,该市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启动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建立10处社区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城乡医保定点范围……在青岛,关乎民生的目标任务有温度、有力度。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也要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青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智慧型、高品质转变。今年,青岛将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试点建设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建成1-2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品牌化二手车市场。 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适应大众旅游井喷和高端休闲度假快速增长的新趋势,大力培育新业态,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同时,提升消费环境也是居民幸福的重要一环。 青岛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加快培育现代消费经济增长驱动体系和现代国际贸易运行创新机制,制定服务领域扩大消费实施方案,争创全国沿海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积极推进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境外营销“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实施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的政策机制,扩大国外安全优质消费品进口,建设一批退税商场、免税店,引进一批国际品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岛正在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幸福新篇章,承载这座城市新的光荣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