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建设作为国务院颁布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本报从近日召开的第六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获悉,酝酿已久的《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将于5月底前完成初稿并送各市征求意见;7月底前组织专家评审;9月底前都市圈七市政府将联合向江苏、安徽两省政府上报;年底前由江苏、安徽两省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 据了解,南京都市圈初为八市,苏皖各占一半。由于安徽省行政规划调整,巢湖市撤销,南京都市圈的八市缩减为七市,现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七个城市。目前,《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编制思路。《规划》将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定位为承接放大长三角辐射的门户枢纽、长江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我国转型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
“重点研究解决如何培育形成都市圈核心竞争力、构建各兄弟城市之间合理的分工体系、突破行政壁垒、保障要素充分流动、推进都市圈城市社会建设和文化领域的融合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表示,《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要强化国际化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引领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区域整体协调的理念。
承担该规划编制的中科院地理所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雯告诉记者,根据都市圈的自然地理格局、空间开发基础及适宜性,该规划确定“一核一带两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指由宁镇扬组成的同城化都市核心区,是区域综合服务功能集聚中心;“一带”指沿江综合发展带,是产业城镇集聚带和区域发展引擎;“两区”指江南产业转型提升区和江北产业转移承接区。
从城镇格局来看,将形成以南京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两大圈层,其中“核心圈层”包括南京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约50公里范围内的城镇,“紧密圈层”包括核心圈层外围、距都市圈中心约100公里范围内的城镇;同时促进镇扬、芜马一体化发展,分别成为东部和西部副中心城市,淮安为北部副中心城市,滁州为重要发展极。
从产业格局而言,都市圈将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基础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沿江发展带重点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其中,江南产业转型提升区重点打造宁镇高技术与服务业集聚区和芜马江南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区;江北产业转型承接区重点打造南京大江北产业升级与转移结合示范区,淮安、大滁城及芜马江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建设江淮商品农业区和江南生态农业区。
在此基础上,《规划》还对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提出了具体目标。此外,《规划》提出了打造“一带、两片、十二团块”的生态空间架构,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完善区域生态廊道和绿道网络,提高不同生态功能板块之间的连通性。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