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当今大中城市和一些比较大的县城,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网吧、卡拉OK厅、茶楼、电子游戏厅、电玩城等场所,无不顾客盈门,座无虚席,但我们却很难看到地方剧种院团在这些娱乐场所的演出。地方剧种的夜间演出,似乎已从当下市民的文化生活中消失,城市文化生态已处在严重失衡的状态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剧团不愿意演出吗?根据笔者和业界同行的交流,事实并非如此。据调查,当下地方剧种院团演出少,尤其是在晚上演出更少的原因,除戏曲创作本身不景气之外,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据了解,在国内不少二、三线城市,政府为最大化地获取土地经济效益,将以前处于繁华地段的剧场进行商业地产开发,而新剧场多建在交通不便的城郊。虽然有的城市把剧场留在了原址,但却把剧场设在了二楼甚至三楼,给演出团体和观众带来很大不便。 不过相对来说,上述城市的剧院总算聊胜于无,在国内更多的市县,由于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尤其是对演出戏曲的剧场投入更少,致使剧场年久失修,到如今剧场都已陈旧破烂,无法继续使用,还有的市县根本就没有正规剧场。 就我国城市建设而言,在整体规划上,大多只考虑了多大人口密度、多少平方公里内要建几家商场超市、几家学校医院,近几年还考虑了增建休闲绿化广场,却很少或根本就没考虑多少平方公里、多大人口密度内应建一座剧场,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当前,在我国很多城市掀起了一股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或者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热潮,这不是不可以,但为什么就找不出一个创建文化生态城市的市县呢?足见这一严峻问题还没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而对于地方戏院团来说,除了演出场所不足,更大的问题其实是经费匮乏。并且,有的地方院团长期没有招收新人,演职人员严重不足,且年龄偏大,也是无法坚持常年演出的原因之一。 那么,现在还能演出的地方戏团体都在哪里演出呢?据有关媒体报道和笔者的调查,很多团体出于对自身生存的考虑,把年轻演员和骨干派到旅游景点去演出。我们并不反对地方院团在旅游景区演出,但不能忘记这些院团为本地市民提供文化服务才是根本职责所在,因为到旅游景点看演出的观众毕竟是少数,且票价很高,多数人也看不起这样的演出。 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丰富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笔者建议政府规划城市建设时,多听听文化部门的意见,将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如应考虑在多大区域、多大人口密度内建一座剧场,以便地方剧种能够有较好的演出场地,人民群众能就近看戏,并有较为舒适的看戏环境。同时,政府要安排培养后继人才的专项经费,让院团有接班人来不断充实演出队伍。不然,我们的戏曲艺术很难再传承下去,我们的文化生态也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但愿今后在我们的繁华闹市区,不仅仅只有“商”气,还有浓浓的“文”气。(刘德君 作者为四川省遂宁市川剧团团长)中国规划网成都10月1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