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次年会以城市规划“转型与重构”为主题,吸引了3千余名规划界人士参会。 在开幕式上,江苏省副省长何权、联合国人居署代表沈建国、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干峙先后致辞。随后,住建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作大会报告,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作了题为《催生新产业、汇聚新人才、塑造新城市——建设给历史留驻精彩留下赞叹的新南京》的演讲。 会议将持续到22日,其间将举行多场专题会议和学术论坛。另悉,年会的主题展览于昨日中午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D厅揭幕,该展览汇集了全国70多家规划专业编制设计和教学研究机构近年工作成果,并展岀了南京城市发展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等内容。 在宁举行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住建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对于中国城市转型期所面临的问题做了一场精彩发言。发言中其妙语连珠的语言,也引发了大会听众的不少笑声和深思。仇保兴在发言中比喻道,已经进入中期转型阶段的中国城市,转型时会释放大量动力、活力以及创造力等能量,这需要相应的、具有长远眼光的规划和控制来辅助,才能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就像高铁提速一样,基础的轨道、信号系统等配置也要提高,不然危险系数会成倍增加。 城乡建设不能“同质化” 在谈到城市建设的转型发展时,仇保兴把美国模式和欧盟模式作为郊区化和紧凑型两种模式来PK对比。他表示,我们的城市发展,应该巩固紧凑型的建设,避免城市过度郊区化和农村的盲目城镇化。 美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密度下降了近3倍。这造成了能源增加、耕地面积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占全球人口5%的美国人消耗了全球35%的能源。“不过,美国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0倍,这个美国人承受得起,中国可承受不起。”仇保兴以一个对比说道,城市化和机动化同时进行的美国,一个国民所消耗的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按照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等国情来说,中国不但应该学习欧盟的城市化先于机动化建设。可喜的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基本保持在1万人/平方公里,属于世界城市中空间利用比较高的国家。这个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硬性指标是不可动摇的。 “不能把农村都建成城市一样。”在谈到“农民上楼”等农村城镇化和城市郊区化的矛盾时,仇保兴认为,农村和城市就像阴阳二极,应该互补,保证农村青年通过努力拥有进城工作生活的机会比盲目开展农村的城镇化更加重要、更加靠谱得多。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是个失败案例,同样的城市和农村面貌,不但增加了能耗,也失去了欧盟国家那么多的田园风光。 保障房建设不能建成“贫民区” 没景观没配套又地处偏远的保障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美国和德国都犯过同样的错误。而这样的保障房慢慢就演变成了“贫民区”。 中国的贫富差距在加大,贫富阶层分离居住的趋势也在增加。仇保兴在谈到城市化发展布局的时候着重分析了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每年各类高档小区争相涌现,而千万套的保障房硬任务的压力,又让地方政府选择城郊接合部进行集中建设。加上城市郊区化的不合理建设和一些小产权房的存在,让贫富居住分离趋势加剧。仇保兴举例说,美国二战后由政府出钱大量集中修建保障房,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穷人越住越多,结果蜕变为非常萧条的新贫民区。而东德时期,政府也曾大量修建毫无景观的保障房,结果这些建筑被人们称为“莫斯科的假牙”。 因此,保障房的建设不但应该在综合配套和整体质量上有保证,还应该以保障房和商品房混合建设为目标来发展。“希望将来城市规划年会所颁的奖项中也能有保障房的设计者。”仇保兴说道,这样设计者才能有动力,包括开发者、建造者、配套者也需要相应机制来激励和监督。在房产开发的时候,他则建议学习美国波特兰、法国巴黎以及新加坡的经验,让商品房开发商强制性配建一定比率保障房,并规定相同的外观立面。这样才能让居者都有尊严。 禁电动车是“屁股决定脑袋” 中国的城市交通能耗占比目前只有世界发达国家交通能耗比例的1/3。但是,目前上升过快。仇保兴表示,目前中国城市交通能耗的上升,几乎是呈刚性趋势。由于庞大的利益驱动,机动化已经给中国城市带来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原来是大城市堵,现在到一般城市也开始堵车。那么以更庞大的道路规划来适应未来车辆的增加似乎也成为了许多城市的选择。仇保兴在这里特别指出,为适应小汽车而进行城市规划的美国洛杉矶,目前却是美国交通最拥堵的城市之一。 “禁止电动自行车出行,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决定!”仇保兴在讲述部分城市进行交通建设时再次以严厉刻薄、毫不留情的妙语表述道,电动自行车的能耗仅为摩托车的近1/8,比公交车都小,禁摩可以理解,电动车则应该鼓励。为了交通出行的合理化,城市规划交通用地一定要优先保证步行用地面积最大,其次是自行车、地铁以及公交的用地,最后才是私家车。 观点采撷 81岁周干峙院士:城市规划要“土一点” 81岁的周干峙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建言规划界的后生,城市规划设计中应保持“活、深、土”,与时下城市规划求洋相反,周干峙院士解释,他所说的“土”就是要保持地方特色。此外,还要争取做到“准、新、美”,就是规划要做到点子上解决要害问题,有创新精神和美感,要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周干峙还指出,城市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摸索中前进,到一定时间会更改。因此,像传统的规划一批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的不大好,应该考虑分期目标,越是远期的目标越是要有弹性。 联合国人居署代表沈建国:15分钟步行范围内就应有绿地广场 联合国人居署代表沈建国则强调城市规划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他引用世卫组织的报告指出,现在大量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很大部分是因为缺乏体育活动造成的。城市规划应该通过适当的政策,扩大公共交通的空间,增加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市民的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健康出行。他建议,应该限制政府办公大楼前面建设大面积绿地广场,鼓励在居民区兴建小型的绿地空间,让居民在十五分钟的步行范围内能有绿地广场。提供更多户外活动空间和娱乐设施,让更多儿童参与户外运动而不是呆在家里打游戏和上网。 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快速城市化忽视了内在的更新 同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时龄在城市规划年会上说,我们的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注重短期目标,注重宏伟的尺度和形象,但忽视了内在的更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无法居住的占1/3,近50年水土流失的占1/3,现在能生存的土地仅有1/3。也就是说,短短半个世纪,中国的人口增加了一倍,而生存空间却减少了一倍。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以及人口密集等问题将成为长期影响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规划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汪梅标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