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暴雨后城市“看海”的尴尬,众多城市一哄而上建设轨道交通的“疯狂”、“短命建筑”的此起彼伏——无一不显示出城市规划的缺失与弊端。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规划只有注重科学与长远,并重地上与地下,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公众参与进来,才能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才能真正对得住“城市的良心”。 暴雨后的城市拷问“城市的良心” 尴尬何来?城市暴雨后网民调侃去"看海" 地下图景:6月23日,在北京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内,人们在被雨水冲刷的台阶上行走。 当日下午,北京遭遇强雷雨天气,白昼如夜,给行人出行带来不便。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 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入夏以来,从北京到广州,一场又一场的暴雨让人们再次领略了“不堪一击”的城市排水系统,也令城市规划和管理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和考验。 国家减灾委官员:规划不尊重自然地理格局致城市受灾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究其原因是城市规划没能遵循原来的自然地理格局。6月23日北京暴雨中,积水严重的地方都是把原来的水系网格局改了的地方。我们的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太不尊重和没有考虑到大城市布局和原来自然地理格局间的协调,从而导致了大城市病的出现,来大雨成水灾,下大雪成雪灾。 尴尬现状:北京一些地区排水管网还是明代设施 地上图景:6月23日,在北京西三环莲花桥附近,一辆汽车被积水淹没。当日下午,北京遭遇强雷雨天气,白昼如夜,给行人出行带来不便。 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按照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的说法,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在北京,只有天安门那样的重点地区的排水能力比较高,其他地区的排水能力较低,导致近几年频繁发生积水。如果要提升排水能力,需要综合多方面条件,比如最初的管网建设、城市规划等等。难以令人相信的是,在北京,一些地区的排水管网还是明代的设施。 [网民论政]如果暴雨再次来临…… 网友“新京”:未来北京的地下排水管道的规划将要提高到怎样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每年都疲于应付,而是要真正富有远见和智慧,让市民不再受内涝之苦。 网友“京华”:城市发展不能总是在“看不见的”基础性工程上短缺,在“看得见的”面子性工程上把好钢用足。建议城市管理者把根本性解决问题引入决策程序,搞好科学规划设计。 广州地下空间“亚健康”:排水系统难承载城市飞速扩张 最先进排水系统:揭秘日本"地下神殿" 日本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成,每个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约22层楼)、32米宽,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巨型调压水槽:25.4米高(约八层楼)、177米长、78米宽,内有59支混凝土支柱,总贮水量为670,000 立方米,以14000匹马力的涡轮机达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 数十城市"疯狂"建设轨道交通,都科学合理吗 数十城市万亿砸向轨道交通 专家:许多不符合建设条件 “济南地下泉水多,洛阳地下文物多,柳州地下岩洞多,这些地方根本不适合建地铁。”业内专家日前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城市热衷于兴建轨道交通,尤以地铁为甚,并存在攀比现象。多位专家表示,城市应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特点发展轨道交通项目,提防出现一窝蜂现象。 北京地铁设计研究所原所长蒋玉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很多三线城市虽然不符合城市轨道建设条件,但也在积极做规划,例如湖南株洲和山东济宁等城市。 28个城市获批建城市轨道交通线 总投资超万亿元 乘车高峰时段的地铁1号线人头攒动,随着北京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资料图片 城市规划要注重科学长远,对得起“城市的良心” 民调显示仅8%民众满意所在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应注重科学和长远 城市规划必须服从自然规律,服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开展的城市规划,参与规划的规划师多数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甚了解。在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土地财政和权钱交易等利益驱动,规划控制指标往往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规划缺乏应有的控制性。跨行政区规划实施的协调性不够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很多地方区域管制成了盲区。由于内部存在多个行政主体,利益取向不一致,难以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详细 专家:城市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是同等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重光说,在城市规划上,地上建设与地下建设怎么能够相互匹配与适应,城市内部与外部如何协调,有很多具体细致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但这些年,我国城市发展思路有不小的偏差,各地都更看重地上建设,可以直接带来城市外表的提升,对地下建设重视不够。中国规划网北京8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