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中国九成地级市争建国际大都市

时间:2011-08-08 18:5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黄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国际化大都市”的表述不断出现在一些地级城市的建设“纲领”中。昨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城市化观察:城市化不能“大跃进”》一文,其中特别提到,“中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中国尚无国际大都市
    据相关专家介绍,国际化大都市的评价标准主要有7项:基础设施国际化、经济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第三产业国际化、教科文国际化和外语环境国际化。如从GDP总量划分,国际化大都市往往在所在国家,甚至全球都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达到这些标准且为世界所公认的,主要还是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这4座城市GDP总量占比均为20%之上)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城市。
    “如果仅从概念角度理解,中国尚无地级城市属于‘国际化都市’范畴。”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认为,“惟一比较接近的,也就是上海和北京两个特大型城市。”
    但这并不妨碍众多地级城市对未来的遐想。前年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务院明确西安将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而能享受这一国家“殊荣”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为此,西安市政府还制定了时间表。此外,南京、镇江、广州、呼和浩特等城市也早已提出类似目标。
    “现在这个概念已经很泛,甚至有些变味,更像是宣传手段。”徐长乐直言,不过,他也指出,从不少地级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看,这一目标也有其合理之处,“至少能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增加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发展应以民生为主
    记者注意到,在大喊“建设国际化都市”口号之际,不少地级城市房价已经赶超国家水平,并严重脱离民众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化财政收入不同,不少城市仍然依赖土地财政。
    《人民日报》海外版去年7月曾发表评论称,“现在不少城市争建‘国际化大都市’,但什么是‘国际化大都市’,它有哪些基本特征,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恐怕未必很清楚。相反,留存在脑子里的是‘高楼大厦大马路’、‘建既高又大的地标’等。”该评论还表示,“至于当地历史文化遗存如何妥善保护、基础公共设施是否完备、老百姓能否宜居、城市特色怎样凸显等问题,则考虑得不够、不多。发生在江苏省镇江市的拆毁历史著名的‘宋元粮仓遗址’建商业楼一事,就是鲜明的例证。”
    事实上,相关专家曾多次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城市发展必须要以民生为本,且需要尽量克制地方大搞建设等的GDP冲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早已告诉众人城市的定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