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延吉市构建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战略

时间:2011-07-16 08:0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内在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了坚持以加快推进城市化作为突破口、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手段,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实现 “三化”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走出具有延吉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市委财经办经过专题调研,提出我市实施“三化”统筹推进战略的初步构想。
   一、不断创造供给,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突出工业强市地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产业结构调优,促进产业聚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工业支撑体系。
    ——加快推动工业扩增量优存量。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存量带增量,以增量优化存量,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体、配套产业和特色产业跟进发展的格局。加快工业增量扩充。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精心谋划、优化选择、系统包装、全力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重点抓好延吉卷烟厂三期扩能改造、娃哈哈五针松叶系列产品、延吉热电厂、敖东药业BP素冻干粉剂、紫鑫药业人参深加工、大京纺织移地改造等40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工业存量优化。进一步壮大烟草、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能源、机械、建材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扶强现有骨干企业。全面推动延吉卷烟厂、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等24户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旗舰,成为税收大户。
    ——加快工业产业聚集。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全面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围绕“两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兴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步伐,提升集聚区的整体功能,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加快建设特色园区。充分发挥“两区”的载体作用,不断壮大科技工业园、IT产业园、能源工业园、人参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集群。 
    ——加快工业自主创新步伐。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导、优势互补”的原则,强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全国知识产权强市的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推动由“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由“制造”向“创造”转变,在现有“长白山”和“春苗”2个中国驰名商标的基础上,力争开发更多的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提升产业科技贡献率。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群,推动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围绕低碳、生态、高效的要求,着力找准工业经济发展与宜居旅游开放城市的结合点,促进工业经济生态化、生态工业经济化。加快推进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新型生态工业体系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排污企业和排气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遏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努力把延吉建设成吉林省东部地区发展循化经济的示范区。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符合我市的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配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对韩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提高我市支柱产业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支柱产业中的比重和对经济的贡献率。
    ——加快构筑工业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工业支撑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功能,加快培育“两区”和延吉机场等三个综合物流园区,扶强邮政、国贸、敖东、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经济开发区保税仓库等专业物流中心。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推进金融电子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理财服务、中介服务、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品质。着重发展信息服务业。以全省服务外包重点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制造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外包服务、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努力把延吉打造成为图们江区域国际信息服务中心。着力发展会展业。突出抓好图洽会、民博会等传统会展品牌,着力扶持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专业会展经济,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办展企业和大型会展品牌,提升会展专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
    二、不断创造需求,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城区规划面积89.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6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的48%;城区周边村9个,占全市行政村的17%。在我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就是推进城市化建设。为此,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和提升长吉图前沿功能为目标,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的优化主城区、改造“城中村”、美化“城边村”、做特“偏小村”,加速形成城乡优势互补的“主城—副城—卫星村”为轴线的城市化网络体系,促使“城中村”和“城边村”的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农村经济形态变城市经济形态,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具有延吉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
    ——科学制定城镇规划。拉大城市框架。按照“东优西扩、南控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功能逐渐向西延伸,重大项目向西落户。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主城区各个板块的开发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完善主要城区以及主要城区与城镇的道路连通,打造城镇半小时交通圈。树立“今天的城郊镇,明天的副城区”的城市发展理念,明确各镇功能定位,对城郊型城镇和重点地段做好详细规划和设计,把“城中村”列入旧城改造规划。重点抓好西部新区、北部新区、朝阳川新区规划详编和项目建设规划,加快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市郊区与主城区同城化无缝连接和一体化融合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郊区城市化。
    ——强化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融合,以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北部环城第一产业带、东西北“品”字型第二产业聚合点、城区多点式第三产业辐射发展的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城市由内到外的“三二一”产业分布格局。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朝阳川镇种植业、三道镇长白山特产、小营镇“都市农业”、依兰镇养殖业发展格局,重点夯实“偏小村”经济发展基础和条件,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加快镇域经济的突破口。加快“两区”建设。完善基层设施条件,提升产业集聚功能,重点围绕食品医药、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承接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能力,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市场运作机制,通过BOT、BT等形式多渠道融资,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大投入,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加快建设朝阳川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西部新区供水管网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中心体育场、白石净水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重点抓好延吉河龙渊桥—烟集水库桥综合治理、依兰河流域治理工程和“城中村”、“城边村”的美化工作,为新区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实施“四路安居”和廉租房建设工程,加快镇村校舍、医院、道路、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理顺城市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提倡电子政务,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及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实现由城镇至农村全覆盖。尽快实现水、电、气“一卡通”,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加快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城市管理立法和监督,扩大公众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营造人人关心城市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机制。适时将市区规划区内所有村,成建制改造为社区管理体制下的居委会,加快提升人文素质和城市文化形象。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环保模范城活动为契机,大力优化美化市容环境,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完善城市化政策体系。出台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政,探索新的征地补偿支付方式。进一步放宽农民户籍制度,尽快实现市内范围户籍随人转移,探索建立农民以宅基地换取城市商品房方式,鼓励农民向城市聚集。在农民转市民的过程中,就业、工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福利须同步跟进。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降低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投资的门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鼓励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农户参与村庄整治工作和兴办公共事业,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城乡互动的人力资源市场,创造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的平等就业环境,通过增加就业扩大城市人口。
    三、不断创造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现代化,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发展“都市型”农业、“出口型”农业、“企业型”农业的思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注重发展乡村旅游,繁荣农村服务业。突出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蔬菜、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民俗旅游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培育节水农业和休闲农业,重点发展“三农”元葱、苏子叶和海兰江大米等品牌农业,发展蔬菜、苏子叶、沙参、五味子等特色农业。深入实施畜牧业扩能升级工程,积极推进牧业园区和养殖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发展仁和禽业养鸡基地、利民养牛牧业小区、小营养猪牧业小区。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农业开发投资基金,全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农产品产业集聚功能,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重点扶持韩吉牧业、可利亚食品、三汉物产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实施“东菜西移”工程,重点加快朝阳川蔬菜基地建设、小营镇圆葱基地建设和依兰镇苏子叶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围绕高效、创新、协作的原则,整合全市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统筹集中引进储备性技术,集成创新推广性技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培育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形成综合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全面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加强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力度,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品牌申报认证力度,积极争创更多的知名品牌,扩大海兰江牌大米、三农牌元葱、苏子叶和可利亚牌辣菜系列等品牌产品生产规模,着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提高品牌效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农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农资配送、机耕机播机收、市场营销,加工储藏、产品运输、信息咨询等方面广泛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市场服务化水平。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要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重点推进延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移地扩建工程建设和农贸市场建设,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发挥农村各类经纪组织在农村流通中的主导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扶持壮大农机服务组织,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鼓励扶持成立村镇银行和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把种粮补助、畜牧业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对农民增收有利的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持续增长。不断探索完善和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贫救济等制度,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减轻农民额外支出,不断增加农民保障性收入。着眼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土地流转新机制,鼓励农村土地向能人、向农业大户经营转移,成土地的资本效益,促进农民资本性增收。加强农民创业指导,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延吉市委财经办 “扩总量、转方式”调研课题组)中国规划网长春7月16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