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的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需要更加智能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和充分、城市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的环境保护到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突发事件具备应急反应能力等。 1 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目前青岛市已出台《青岛市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在7个重点领域推广物联网应用。根据规划,青岛市将通过加快推进建立物联网应用示范区、物联网产业聚集区、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基地、物联网提升传统产业特色示范园区等建设。逐步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食品安全”等七个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IBM青岛分公司的成立,意味着“智慧城市”将助力青岛政府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在市政服务方面,IBM倡导城市网格化管理,利用市政信息平台和城市应急体系指挥中心,对城市各方面的事务进行集中管理;“智慧交通”可以实时进行跨部门网络交通数据分析和预测;对于青岛传统大型制造型企业,IBM致力于帮助企业利用各种智能化的新技术全面洞察市场和企业内部运营信息;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从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给予全球最佳实践和成长型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示意图 2 青岛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理念为青岛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要顺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面临一些问题。 (1)“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青岛追捧的新目标,但从已经出台的规划看,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和操作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上层架构鲜有触及。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以及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如果不能在制度上有所创新,在组织架构上有所突破,智慧城市就只是一个概念炒作而已。 (2)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缺乏标准。目前物联网技术在高频领域主要沿用国际标准,但在关键的超高频领域,标准仍有国外组织控制,青岛市如果照搬这个标准,未来将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传感器标签成本过高,使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困难重重。目前制作一个物联网标签的成本大约是1.5元,高额成本决定了这项技术目前只能应用在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上,在低价值商品上则无法推广。 (3)行业人才匮乏。国外凭借几十年的发展,在物联网领域积聚了大量人才,而青岛的物联网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创新人才较为匮乏,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青岛市的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目前青岛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4)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中最迫切的难题为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不够,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不强,实现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管理运营体制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缺少运营准入标准,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互不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 (5)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尽管物联网技术已在青岛市相关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但应用面不够广、规模不够大、应用层次偏低,进展缓慢,尚未形成以应用促产业的发展态势。在重要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上还应加大力度,信息安全问题是首要的技术重点,要保证大型企业、政府机构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时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不被泄露,保证企业商业秘密、地方政府甚至国家机密不被泄露。 (6)“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领导重视程度低、部门自身利益等诸多问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民、惠民。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应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为导向,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前提。为人民服务的信息化、让人民群众受益的信息化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设。 3 对于青岛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 目前青岛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青岛的目标,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必须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着力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第一,建议成立“智慧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和试点筹备工作组,负责研究制定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协调产业重大项目引进与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由市经信委牵头,邀请市有关部门及各电信运营商、通讯终端生产厂家和物联网企业参与。建立科学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咨询决策机制。从体制机制上推进落实机制和评估监督机制,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做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第二,研究制定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措施,制定智慧青岛工作方案,组织力量制定智慧青岛建设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具体方向,编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青岛路线图,落实有效措施。制定规范的职责分配、资金注入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能、保障各项资金顺利运转,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保驾护航。 第三,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产业集聚。在财政资金安排上重点在物联网规划、平台建设、应用示范、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在符合用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物联网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将物联网产品和示范工程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在财政性资金采购中予以倾斜支持。加大对物联网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青岛。 第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加快健全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资金使用、项目验收、效果评价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考察、监测和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进度。建立完善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加强统计分析和跟踪监测。 第五,有重点的突破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解决需求与技术不成熟的矛盾,既需要技术与市场整合,还需要市场规模化应用。根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一个标准体系、打造一个产业链条、抓好一批示范应用的物联网发展目标,注重用市场吸引和带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使信息资源共享不但成为业务协同的基础,更是信息化交流传播的最终目的。 第六,加快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由于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实践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撑者和引领者,专业培训机构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四者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建设合理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优势互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研发和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的机制,扩大对外开发和交流,引进技术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来我市共谋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必然趋势,以实现各级政府高效便捷运转为手段,以保障人民群众幸福健康为目标,使城市建设少走弯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中国规划网青岛7月5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