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鄂州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变迁

时间:2011-05-05 15:4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鄂州城市发展方向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每一个时期城市规划的不同定位引领着鄂州这座吴都古城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1981年组织编制了《鄂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定位为:以钢铁、轻工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小城市;城市规模:以洋澜湖北岸为主,规划区面积60 KM2,城区人口15万人以内。1984年编制了鄂州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4-2000年),城市定位为:适宜发展钢铁、建材、食品、轻纺工业及旅游业的中等城市;城市规模:规划区面积80 KM2(长江南北),城区人口28万-30万人。1987年,国务院批准调整鄂州市行政区划(将黄州镇划归黄冈县),城市总体规划再次进行修编(1987-2000年),城市定位为:鄂东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之一,建成为以原材料工业为主体,轻工、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中等城市;城市规模:在原规划范围基础上,往东延伸至五丈港,往南至碧石渡,规划面积108 KM2,城区人口35万人左右。1989年《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后,为解决城市规划滞后问题,1998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1998-2015年)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主一辅双城式”(主城为一主,葛店开发区为一辅),提出了主城“优先发展广山、洋澜地区、引导发展五丈港、新庙地区、更新发展泽林地区”的发展方向。城市规模:主城建成区面积43.48KM2,城区人口45万人。2004年,鄂州市为适应“武汉城市圈”发展要求及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2004-2015年)。首次提出把鄂州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城市定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大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游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城镇空间结构为T字型,城市北部沿江、沿路呈轴带结构分布,城市南部沿港、沿路呈点轴结构分布;主城区形成以洋澜湖为核心的“中心环状组团式”结构形态,构筑“沿江环湖三山”(滨江外滩、环洋澜湖、西山、葛山、莲花山)的城市景观区;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区面积275.67 KM2(包括主城和副城),城镇实际居住人口73-76万人。
    到2007年底,鄂州城市建成区面积46.2 KM2,城镇实际居住人口56.82万人,城镇化率56%。
    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武汉城市圈”被国家确立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鄂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走绿色、集约、高端化发展之路,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城乡一体化组群式大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鄂州市被湖北省确定为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试点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提出科学划定主体功能区,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新思路。规划提出按照“一主三新十特”(即主城、三座新城、十个特色镇)、一般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建设组群式大城市。规划到2020年主城建成区面积65 KM2,人口60万人;三座新城(花湖、葛华、红莲湖)建成区面积分别是15.94 KM2;35 KM2;25 KM2。人口分别是15万人;25万人;15万人。
    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发展无不与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相顺应和关联。
    欧美近代城市规划中的“花园城市”(或称“田园城市”)理论,是基于“大城市病”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居住等压力而被动提出建设卫星城的,但实践证明这一“卫星城运动”是成功的。当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期,沿海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津京塘等地区)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自然地实践了城市空间的区域化和布局的组群式,在城市布局的表现形态上基本形成“城乡无边界”,在城市发展的内在特征上基本形成“城乡无差别”。这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体现而带来的城市发展的必然。鄂州,处于国家实施以武汉为龙头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核心,处于武汉城市圈的内核,随着“1+8”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聚合,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与实践,鄂州的城市发展机遇和条件千载难逢。接纳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顺应武汉地区产业链接,提供华中地区生态腹地已成格局,这是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区域优势;鄂州市市域范围小,城镇化率高,城镇、产业、基础设施及自然生态等用地较农业用地比例相对大,这是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条件;鄂州工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较密集且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布局板块除了主城城东港口物流园区、鄂州经济开发区外,还有葛店开发区、华容创业园、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工贸园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区以及其它特色中心镇和园区,交织的陆路交通网络,将这些城镇和园区连成一体,良好的港口岸线资源为其项目布局提供承载平台,主城区与各新城区距离均在30公里以内,这是我市建设生态组群式大城市的有利基础。对此,鄂州的城市发展应该“走绿色、集约、高端化发展之路,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城乡一体化组群式大城市”,这是鄂州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发展规划的阶段性目标。
    鄂州的城市建设历经了三十年风雨历程,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以说,这所有的一切与城市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规划网武汉5月5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