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南充七次城市修编 从小城迈向大都市

时间:2011-05-03 11:3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张松

每一个时代的规划,都体现着每个时代不同的精神内涵和实质。城市规划覆盖到了城市空间结构、区划分工、产业布局、景观设计、公共设施等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而综合这一切所代表的城市规划力,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综合竞争力。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规划是分不开的,规划是城市的蓝图,把控着一个城市发展的节拍与韵律。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是一个生命体,那么,城市的规划就是城市的基因,它决定了城市的未来,决定着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取舍、破立。如果把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城市每一次的规划就是它的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城市成长的历程与变迁。

南充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南充进行了七次城市总体修编,每次修编都凝聚着时代的梦想与追求,凝聚着规划建设人的艰辛与智慧,每次修编都推动着南充城迈向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每一次修编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次精彩的跨越。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经历过6规划扩张的南充,如今完成了城市第七次总规修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南充城走过了61年的历史长河,翻开尘封的城建史,让我们与那些追梦的人——城市规划工作者们真诚对话,回眸南充城市发展的辉煌与沧桑。

 

 

  编制总规 为城市发展插上翅膀

  气势雄伟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坐落在人民公园广场上,林立的灯柱、神秘的雕塑、平整的广场,郁郁葱葱的精美林园……处处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华贵与大气。人民公园广场是南充近些年来城市面貌发展变化的一个鲜明缩影。在几年时间内,南充城以罕见的速度,采取分片包抄的形式,完成了绝大部分城区的拆迁改造,形成一个高速公路环抱,拥江发展,三面向外突破的城市新格局。旧貌换新颜,整个南充城区焕发出一派勃勃生机。

南充城市的快速扩张与经济腾飞以及市民的家园意识复苏紧密相连,但更得益于科学、及时、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在一次次总规修编的推动下,南充城市发展才获得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机遇。而默默研究、制订和设计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工作的,是一群勤勉敬业的城市发展管理和城市科学研究者。他们用智慧的双手,把整座城市的梦想定格、造型。

91日,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林东升热情地介绍说,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工作,每一次修编,对规划人而言,都有着十分沉重的压力。他们中很多人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进度。在这里,只有英雄的群体,绝没有英雄的个人。

  新中国建立以来,南充城市一共制订过7次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开放30年来,进行的修编工作共有4次。目前,第7次城市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的人口。对修编工作而言,还包括解决城市发展中暴露出来的规划中的不足和漏洞。”市规划办一名工作人员说。

  1951年,在胡耀邦同志的关怀下,由川北行署主持编制了南充市第一张城市规划图,颇富预见性地确定了南充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城市道路骨架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现在的五星花园和人民花园,32米宽的人民南、北、中路,涪江路、模范街的拓宽,都是按此规划实施的。

  历史转折 3次城市总规适时出台

  上个世纪50年代的川中油田有“第二个克拉玛依油田”之称,南充市位于川中油田的中心。为适应其发展需要,1959年,南充市作出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南充“石油城”的规划,规划方案提出了50万人的“石油城”计划。但随着“石油城”计划的落空,该规划未得到实施。

  “我国早期的城市规划,受政治影响明显,一些方案不是科学地反映城市发展的需求,而是配合政治需要。”林东升说,第一次城市规划只保留了两张图纸,无说明书。规划原则为:依托旧城,向城北城西紧凑发展,使旧城区和新城区浑然一体。新、旧城区以嘉陵东段(今果城路东段)为界,以北为新城区,以南为旧城区;以巴山路南段(今人民中、南路)为界,以西为新城区,以东为旧城区。按照这种发展规划,南充城在当时全省中小城市中,已经是名列前茅。可惜的是,这个规划后来因撤行署并省之后,经费紧张,实行不多。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第2个城市总体规划紧张出炉。但是,这个规划出台后,除了几条街的命名外,几乎没有实施。

  20年后,一再停滞的城市修编工作被重新激活。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人们对城市新功能和城市在城乡经济建设中的中心地位重新认识,城市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为城市规划提出了新课题。

  19793月,南充市、县城市规划领导小组遵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及省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在南充地委、行署和南充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编制了南充市、县城市总体规划(含县属龙门镇总体规划)。“这次规划有图纸8张,南充市、县城市近期规划图,南充市、县总体规划说明书一份,分项说明书15份,龙门独立工业镇总体规划说明书1份。”林东升说,这个规划方案报经省政府同意,一直实施到1988年第4次城市修编完成。“这次修编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继往开来的修编,它摆脱了‘左倾’思潮的影响,基本上避免了‘文革’时期出现的乱修、乱建、乱圈、乱占、乱搭现象,对南充城区性质作出了比较科学的定位,同时规划格局基本合理。”林东升说。

  这份姗姗来迟的修编,给南充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来巨大的发展生机和潜力。规划前,有关部门对南充市的自然条件、资源、经济技术现状进一步作了调查。规划肯定了1950年的城市规划,采用依托旧城紧凑发展的原则和城市主干道宽32米的道路系统计划,同时吸取了外地城市建设经验,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平时与战时等关系,决定把南充市作为小城市来规划、建设。

  第3次城市总体规划特色突出:第一,把南充市、县城市作为一个城市进行规划,首次把高坪城区纳入了南充市城市版图。第二,在城市南部建立有污染的工业区。南充城市沿嘉陵江从北向南呈条带分布,南北长8.4公里,东西最宽处1.7公里,克服了过去工业不分有无污染,一律摆在城市上风上游处的缺点,决定在城南下风下游蚂蝗堰一带,建立一个新的工业区,把污染严重而又能够搬迁的工厂企业迁到这个工业区。第三,城市道路采用放射加环形骨架,避免过境交通线路穿越城区,给城市环境带来更加严重的污染。

  第3次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将南充城市性质确定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丝绸、棉纺织为主的轻纺工业城市。规划远期人口为25万人,用地规模18.86平方公里。该规划对南充市的各项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撤地建市 5次修编布局“南充市”

  在市规划办档案里,关于1988年的第4次总规修编和1994年的第5次总规修编的文案均语焉不详。“具体的文字资料现在很难找,但这两个时期的规划图却保留得相当完整。”一位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地说。

  “第4次总规修编是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情况下,为适应发展需求而作出的一次过渡性修编。当时,南充下辖包括巴中、广安等地。按照规划安排,南充城市性质被确定为川北中心城市,为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林东升说,当时南充雄视川北,物产丰富,资源充足,城市的远景规划至2000年,目标人口达25万,建设用地20.57平方公里。

  由于南充城市发展迅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得力,1992年,南充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同时分出广安地区。行政区划变更了,南充城市总规也要进行相应调整。1994年,南充市政府决定对总规再次修编。林东升说,修编后城市性质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发展轻工化工和商贸为主的川北中心城市。城市逐渐形成沿江、分片、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形态。嘉陵和高坪分别成为主城区的后花园。因此,城市总体结构为“一个中心、二个副中心”。

  1994年的总规修编方案与第6次城市总体规划已十分接近,该方案所累积的修编经验为后来修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6次修编 南充城市地位更加突出

  1994年编制的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近1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中国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加之重庆从四川划出去成为直辖市,为将南充市建设成为新型现代化大城市,2000南充启动了第6次总规修编。

  此次城市总体规划将南充城市性质确定为川东北的中心城市,交通信息枢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轻纺化工、文教科研、商贸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园林城市。其总体发展目标为:规划期内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将南充市建设成为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极富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规划的城市建设目标也空前充实。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南充作为川东北中心城市、商贸、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城市功能,提高南充作为川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使南充21世纪发展成为:繁荣、高效、文明的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川东北经济强市及交通信息枢纽,商贸科教文化中心和嘉陵江中游的绿色屏障。

  此规划方案将城市规模确定为:2001南充市城区居住人口49万人,建设用地39.0平方公里;规划近期2005年为58万人,建设用地46.8平方公里;中期2010年为68万人,建设用地55.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为85万人,建设用地72.3平方公里;远景2050100万人,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方向及形态:向北和向东为城市发展主要方向,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以江为轴、北拓南延、跨江东进、拥江发展,形成沿江组团式的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结构“一核一心,三环六轴”:由旧城商业区和高坪商业区共同组成一个拥江发展的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区和景观中心;以嘉陵江中坝为核心,形成以生态休闲为特色的城市生态绿心;城市内环(由顺庆滨江大道与玉带路构成)、中环(通过小龙电航桥、张爷庙大桥、江东大道)和外环(绕城东环、西环高速公路及成南高速公路的一部分)。3条东进轴——涪江路、模范街至鹤鸣路,大东街至高坪东方大道,胜利路至松林大道;3条南北拓展轴——果州大道、滨江大道、江东大道等构成城市交通干道。

  按照上述规划,南充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集聚、辐射、带动和示范功能日益增强,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大为改善。2005年,南充迈入大城市行列。2006年,南充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成为省政府“十一五”规划的4个特大城市之一。到2007年底,我市建成区面积达6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70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0.1%

  启动第7次修编 大步迈向特大城市

由于南充城市的迅猛发展,南充人口远远超出规划方案的预计,但用地指标受规划制约,成为城市继续发展的瓶颈。2008822日,我市召开了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在会上强调,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扎实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使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布局更合理、发展更有序、特色更鲜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事关南充未来近20年的发展方向,将以建设特大型城市为目标,科学配置城市资源,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更好地发挥我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南充建成川东北地区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的区域中心城市。

7次修编把构建“大南充”作为总体发展战略和准则,以大四川、成渝经济区为着力点,将南充定位为嘉陵江畔山水人文生态并蓄的和谐宜居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修编首次提出“南—西—蓬”核心发展区概念,包括南充市区、西充县城、蓬安县城以及相与之间的交通带。到2030年,我市规划人口规模155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63平方公里。中国规划网成都5月3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