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规划局不断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以规划信息化体建设为主线,加快“数字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全方位建设涵盖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和批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取得了显着成效,城乡规划工作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政务公开化和服务社会化,为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提供了重要支撑。
信息化创新城市规划
近年来,随着昆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与建设步伐的加速,对城市规划的业务范围、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昆明市规划局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以信息技术创新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负责承担昆明市规划业务审批信息系统建设及维护的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积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中,建立起集业务流程、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整合于服务、网络设施一体化的综合信息体系,为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了空间信息对规划管理与决策的支持、服务作用,强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完成了一大批成果,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针对100余项涉及主城55分区控规成果的地块用地性质或道路红线进行调整,按程序开展公示、入库工作,已经完成了近70余项控规调整入库,其余正在进行中。这些控规调整、优化及数据更新入库全部按程序进行,既适应了城市社会发展对规划弹性的需求,又维护了已批准控规的严肃性。
按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通过对昆明城市骨架路网(“四环十七射”)两侧控制宽度进行研究,完成了《昆明“四环十七射”绿线、建筑退线控制规划》。这一控制规划为加快昆明绿化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交通路网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指导。
利用信息化三维技术手段辅助城市设计,通过对翠湖及周边地区建立三维模型分析数据,重点对视廊、视线仰角进行研究,编制了《翠湖及周边地区高度控制规划》,据此确定翠湖周边区域建筑控制高度,为控制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提供了依据。
编制完成了《主城东北部五个公园周边规划控制研究》,通过在公园绿地周边设定规划控制区,从功能、景观、生态方面对公园绿地周边环境进行规划控制,为公园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优化调整提供指引。
另外还完成了《35条入滇河道绿线控制规划》、《昆明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研究》、《昆明主城第二批高校搬迁地块的规划调整》等研究任务。
信息化提升行政效能
通过积极创新科技,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与业务支撑能力,规划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更进一步推进市规划局机关作风建设,减少规划办公成本,提高规划行政效能。
昆明市规划业务审批信息系统是市规划局办理“一书两证”及相关规划业务的核心平台,为城市规划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和分析辅助决策技术支持,全面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提高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确保了规划审批依据的权威性、规划审批过程的严肃性及规划审批结果的公开性。
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通过不断深化完善规划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按照加强日常审批管理和服务、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对流程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增加了“建设工程基础±0验核”、“项目预审”、“规划咨询受理”、“城中村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意见”、“城中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等多项规划业务以及 “规划审批报件备案监督组”、“一般项目审批组”、“重点项目选址审批组”、“城中村改造项目审批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审批组”等内容,用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能,确保了规划行政效能实现高效。
信息化也提升了规划部门的服务水平,使规划局由简单的政务公开走向了信息的综合服务,不断为企业、公众和提供优质服务。仅去年接待规划咨询3000余次。完成了65个控规调整公告、9个规划方案公示、195个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批前公示、34个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批前公示,以及大量规划行政审批公示公布制作,网站信息采编、地理信息和规划信息更新服务等工作,为宣传规划成果、法律法规及政策、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保障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2011年市规划局将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共享的信息平台,在应用上下工夫,在制度建设上加大力量,以技术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城乡规划全覆盖。 中国规划网昆明3月9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