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十二五”将完成全国地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

时间:2010-12-01 11:3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我只要打开计算机,就可以对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环境规划、用地审批情况一清二楚。” 广东省惠州市市长李汝求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演示惠州数字地理信息系统:“一个项目符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周边环境影响怎样,都一目了然。”

  过去有句话说:“规划规划、图上画画,墙上挂挂。”产生这种说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的限制。以前,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后期实施,大部分图纸以“鸟瞰”图为基础,很难从人的视角去体验城市的规划建设。

  “数字城市建设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三维模型,从自然人的视角去审视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所有规划和设计都可以直观模拟,使城市空间更具人性化。而且,原先分散到各个部门的信息,也得到了集成”,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说,“事实上,不仅是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科学决策、提高效率、节能低碳、服务大众、方便生活等很多方面,数字城市都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山东临沂、江苏徐州、浙江嘉兴、山西太原、河南郑州、广东惠州、湖北潜江、北京市西城区等地,对数字中国建设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建设数字中国,服务国民经济

  ——已在30多个领域600多个专业部门应用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80%以上与地理位置有关,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乎国计民生”,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说。“数字中国就是指对中国一切自然资源信息与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它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把海量信息数字化,加载在地理信息框架上,在计算机空间中进行虚拟表现。”

  自1998年提出“数字中国”的概念,到如今大规模建设和实施,已走过12年的历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求:“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多年来,我国测绘部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取了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卫星影像和超过80%陆地国土的航空影像,测制和更新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建成了一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这些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加载各个城市相关应用部门的数据,实际上就形成了我们各个城市的数字地理信息系统。”李维森说。

  近几年来,数字中国不仅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场合中突显了成效。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测绘部门累计向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地图5.3万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2TB,为了解灾情、决策指挥、空投空降、抢险救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09年国庆庆典的时候,西城区基于数字西城平台,搭建了国庆综合保障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实时、准确的监测,部署能精确到一米以内。几十万人在短时间内有序疏散,整个庆典时间控制如此精准,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这套系统。”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分局副局长杨卓说。

  “十一五”期间,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40个城市已经建成,带动各地基础测绘投入约12亿元,并通过边建设、边应用,在规划、国土、城管、公安、工商、税务、环保、房产、卫生、药监等30多个领域的600多个专业部门广泛应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行政效能十分显著。

  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科学管理

  ——有关部门业务工作的效率提高3倍以上

  “建设数字城市,既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避免信息化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使城市管理和服务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真实化,实现对每个地方、每个时段的准确覆盖。”李维森表示。

  据初步测算,使用基于数字城市平台,使有关部门业务工作的效率普遍提高3倍以上。

  山东临沂依托数字城市系统,在全市公安机关建立了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指挥调度系统。临沂对市区2万多根路灯杆逐一张贴了7位数字的辅助报警定位编号。一旦报警人说不清自己的位置,只需要找到最近的路灯杆的编号,接警员就能通过系统得知报警人的具体位置。

  数字城市的建设,就仿佛给管理者添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不仅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还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江苏徐州的数字城市平台,对土地调查成果、遥感、航摄影像、基本农田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动态监管目标。

  提供智能调度,提升惠民服务

  ——让郑州快速公交实现“通了一条道,活了一座城

  如今,建设数字城市,对于服务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产生深远影响。

  交通拥堵是困扰不少城市的难题。然而,郑州公交系统借助于数字城市平台,实现了GPS智能化调度,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

  记者在郑州中原路内环站公交车调度室看到,通过GPS智能调度系统,调度员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查看到各路段拥堵情况、每辆快速公交的时速、车内乘客人数等信息。

  “快速公交行驶的是专用通道,我们一旦发现交通拥堵,车内乘客数量增加,我们随时可以增发车辆。”郑州市公交总公司快速公交公司党委副书记华丽告诉记者。公交数字化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对1.2万名市民的调查显示,六成市民认为乘坐快速公交出行时间节省了10到30分钟,近一成市民认为节约30分钟以上。

  “在开通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前,我们担心‘通了一条道,堵了一座城’,但智能化的调度,实现了‘通了一条道,活了一座城’,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市民梁云骄傲地告诉记者。

  促进行政公开,构建阳光政府

  ——让土地交易、房地产开发在公众监督下运行

  依托数字城市建成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加强了政务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互动,也为公众监督政府行政行为提供了新途径,对促使行政公开、构建阳光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数字太原平台为基础,太原国土局开发了基准地价查询系统,将基准地价发布在政府网上,并提供用户查询窗口,提高了基准地价的公众透明度。在太原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记者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以某段路的交叉口为中心做一个缓冲圆,圆形盖过的土地信息都能以列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基准地价查询系统的开通,让所有土地相关信息一览无余,不仅规范了土地交易市场,而且对打击囤地和捂盘惜售等现象产生积极作用。”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宝玉说,“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公开土地和商品房供应信息,促进房地产市场公开透明。”

  全面推广应用,推动电子政务

  ——力争“十二五”末完成全国地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

  日前,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现在,国家测绘局正紧紧抓住数字城市建设这个‘牛鼻子’工程,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数字城市建设。”国家测绘局副局长宋超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将每年遴选30至50个城市,纳入数字城市推广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地级市和部分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地理信息资源的上下贯通和横向互联,基本建成由“一个网(全球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网)一张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一个平台(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成的数字中国。

  据介绍,国家测绘局还将继续积极推动城市测绘部门同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快城市地理信息交换中心建设,着力建立测绘与土地、交通、林业、水利、民政、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更新机制,在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成统一、权威、标准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规划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