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过奖了主持人,也谢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我今天要讲的实际上是李迅刚才讲的框架的落实,也是我们院这几年在实践城市生态规划的实践的东西,我们讲就是城市生态规划可能现在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法规的状态,所以他跟城市规划的关系我们俗话开玩笑有三种状态,有的认为要么在他之上,有的认为是在之下。也有的实际做法当中他是在城市规划当中一个子项,我们在全国城市规划当中第一个编的一个城市规划的专项在他的下面,还有一个融合。我想来的最实惠还是把城市生态规划的介入到这里面当中,所以我今天非常快的过一下,刚才里面李院长城市规划目标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城市空间布局的引导,还有需求管理和生态工程几个方面怎么把这个生态规划的思想和技术融合进去,有些是总体规划层级的,都有不一样的等级,和跟大家深入的做一个介绍。在规划当中确定目标和指标的时候,我们大体上有一些参照,比如说北京他参照了国家环保部生态省、生态市指标体系,把生态省和生态市两指标结合起来,可能有省的一些考核指标在里面,还有一个城市发展目标里面有宜居趁势,还有宜居城市的指标,这个是生态省、生态市,我们结合完的一个情况,我们曾经在北京做了一个评估,我们原来定2020年的这套指标,我们到2010年已经实现了86%了,还有这个宜居城市的指标,我们就做过。城市发展规模这一块,实际上有相当争议的,就是说过去我们城市规划在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的时候用正向的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就业人口等来计算的。吴先生也曾经说过,北京不应该在16400的范围内来计算人口,我当时考虑毕竟法规技术设施配套,还有是人口最基本的指标来计算,所以在范围核定人口这个事,在现行技术之下还得这么做。我们用了几项指标,特别是算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时候,用了一些不可移动和流动的生产资源作为生产力的约束比如说我们核定北京湾地物的覆盖面积,就是跟农田、绿地和建设用各3分之1的关系,现在城市要维持低能的话至少需要200的公亩的绿地。我们现在讲我们可能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先把空间空置下来,然后再慢慢的通过森林抚育来提高它承载能力。 我们北京这个三线红线是二三四五六环,同比例放在伦敦、巴黎来比较圈层的人口密度,这个是没有道理的,比较的结果在四环路以内,我们现状的人口密度都高于其他的城市,这说明我们城市的积聚城市比别人高,在这个以外比别人低,我们就把人口从中心城往郊区移动,把产业转移有大的策略,基于这样的估算,我们二环以内的人口密度从2.74万人每平方公里,降到2万左右的人平方公里,我们就邀请赛移出去不少人,这个2人是按老的那个标准来核算的还有北京的环保是水,这个里面也有各式各样的争论,若以缺水国家以色列人均水资源340立方米年测算,我们北京就是人均水资源是1600万人。对于北京来讲我认为1千6百万人也多。因为是1千6百30万,超出了我们北京的承载能力了。当然不可能用1千6百人来做规模,所以我们又用了几套的指标,人均水资源量300的话是一个标准,这个当时就没有争论,就是说各方面的专家大家都认为这个数2020年是挡不住了。事实证明北京我们最近的人口调查已经过了1千9百70多万人,政府采用这个规模实际上有猫腻在里面。实际上想用人来控制地,在当时编制背景之下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的条件之下,这样的背景我们尽量少算人口规模来尽量控制城市建筑用地的流出,即便将来很快的超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来控制用地。再有一个对空间限制和引导。在正规编制之后我们做了一个专项的规划,这个规划在09年得了建设部的金奖,一等奖的第一名,上海世博会是第二名。获奖的这个专家评语也说这个规划是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框架体系之下一分难得的文件,我们可能越来越在向城市规划的精细化过程当中,怎么能够把我们手头的资料和学到的知识,怎么能够尽可能的结合起来。我们分了五类,每一类都往下分,绿的要素里面我们也有自然的这种生态的这个绿的保护,同时也有对人、城镇的隔离,比如说绿化带,北京的城市规划效仿的是莫斯科,其实大伦敦规划这几年对他的绿化带有节节后退,又派生出很多的概念,比如说城镇隔离,还有这个乡村隔离等等,派生出五个概念,他又要抓住仅余的这些绿色空间来结合起来,越是主观,越不容易存在,如果越是客观的,比如说自然保护区等等他有相关法规体系的辅助,他的生命力可能要长一些。一些文物保护啊,地质灾害的风险啊,环境污染防止设施的一些保护隔离等等,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五个大组16个类,56个要素,110图层,叠加的解决效果就是这张图,这张图就产生了一个技术的特色,我们如何采用这个思想来形成分区,分层和倒折(音)。就是当时也是形势所迫说要到市政府汇报要现场的演示,所以就逼的我们要做改变,做了25个板块,在这个板块上做了叠合的计算,这也是我们后来发表在文章上的一些技术特色的东西。 针对这个有25万板块,我们每个板块都会给出他的现行等级,他的控制类型,他控制城市活动的要求,还有他的法规,受什么样法规的约束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我们现在每年都有20、30项目对于规划上来配合,我们这个模型就挂在我们网的内网上面,自己项目,他们自己就检索了,大的项目需要我们做系统分析的,我们就配合着来做。比如说我们北京在做殡葬设施的规划,民政局提出来每个行政村都要一处公益性的墓地,那么它们谈说不能有这么大的量,我们先给他对于殡葬设施的条件先给他筛一遍。我们提出来,包括这种我们都配,现在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到规划委他也会先遇到项目,也会先发到我们这里来,给他检索一。 第四块我们做节水规划,每10年做一次,过去是这一块有缺口,现在我们采取需求管理的思想,目标导向、终端分析,这样的话我们算出来。这个就不细说了。最后的是关于这个代谢基础设施的生态工程规划,在北京一个试点开发模式的水集成系统,这个案例是失败的案例,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法规,这样的话就没有开发商愿意拿钱去做这件事,所以他也不愿意做,而且他确实可能比现在的做法要贵,所以理念思想,包括工程规划都已经做的很细了,但是实行起来很困难,这就是我们在推行生态规程遇到的尴尬。我们在亦庄分为几个区域,一区是三海子湿地,净化凉水河上游来的水。二区是传统水系统,三区是可持续雨水系统,最终由集中湿地处理雨水。四区是可持续雨水系统、生态卫生系统,五到八区是可持续雨水系统,由分散式湿地处理雨水。同时对于街坊的布置,还有就是这个工业区待开发的工业区,我们是把脏的水都搁在背面,所以它多一道浅流形的,这样就给城市设计提供了倒折(音)和要求,所以说我们的结论就是在不同层级上,不同的规划上,都应该结合生态规划的思想和他的技术方法,包括模型也好,包括规划的方向也好,包括生态的工程的方法也好,我基本上就给大家交流这么多,谢谢! 中国规划网北京11月7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