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数字城市空间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时间:2010-09-16 10:05来源:中国徐州网 作者:鲍丕勇
|
|
徐州是江苏省第一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并纳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计划,从2006年起,我市投资3600万元启动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并于2009年1月完成。在徐州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多个行业和部门成功运用,把“数字徐州”建设推进全国先进行列。
办理土地证
过去一个月 现在十几分钟
9月14日下午,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大厅,刚刚拿到土地证的周先生兴奋之余有点意外:“没想到现在十几分钟就拿到证了。
”
该局登记处处长魏华介绍,除了一些特别复杂的情况,市民在这里办理土地证一般十几分钟。而在以往一般需要约一个月左右。
“数字国土”高效运作首先带来的是高效率,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支持下,15分钟即可办发一本土地证;1小时左右,即可统计韩山片区的面积、用地性质、用地单位等数据详情;一周之内,即可将高铁站区5.2平方公里地块的详细材料汇总,完成以往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国土资源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孝强告诉记者:“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启动新校区建设,在矿大测绘专业帮助下,一周多才完成新校区的勘测界定。今年迎宾大道连接线勘测界定,在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征地报批系统,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勘测界定工作。”
据介绍,这一平台使土地征用和补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将规划预报批界线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相叠加,借助系统分析功能,实现权属地类分析汇总和勘测界定报告编制的全程自动化,不仅加快了用地报批的效率,也提高了准确度。他说,土地补偿主要是查清征用范围内各类土地的权属和用途,并根据相关标准、根据土地用途对相应权利人进行补偿,以前利用人工方式,容易造成面积不准、地类不清、权属不明,利用共享平台及影像、地形图等框架信息,可以及时准确核定征用范围的土地权属、面积、用途等,使土地补偿准确,维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
矿地一体化
地下资源和地上建设结合
利用徐州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矿地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土地盘活再利用。
我市目前在采矿井有37处,经过数十年煤炭开采,地面大面积塌陷,为将这些塌陷地整治好,恢复塌陷区生态,我市利用徐州基础地理数据库,设计、开发、建成矿地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山企业资源开发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
庞庄煤矿、夹河煤矿采煤塌陷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采空区上方,存在大量废弃的建设用地。我市利用矿地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功解决了废弃地闲置问题。通过矿地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全面调查了矿区地质、采矿、土地利用情况,协调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和地面土地利用,对地面塌陷稳定情况进行科学计算和评估,对塌陷稳定区域的废弃土地进行科学选择建设再利用,有效地盘活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地理信息系统
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钢介绍,“数字国土”的内容非常广泛,自2008年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启动以来,便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融合,依靠产学研合作,建成全国第一个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面向市区的国土资源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市提供了统一地理空间框架及金字塔式数据集,该系统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从土地征用、储备、供应、出让、登记等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细化管理,构筑了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一张图工程。
这个系统中,囊括了每个地块的影像、用地性质、面积、位置、土地证号、使用人信息、权属等信息。一块地,从征收到储备,到规划利用,到出让,均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完成。
在市国土资源局设有数据处理中心,数十名工作人员对每天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更新和影像分析,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比如某储备地块出让,其权属信息、出让时间、地价信息等均会在当天更新。” 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孝强介绍。
以往由于缺少共享平台支持,土地办证未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对权属界线重叠、分离、移位等错误难以发现,容易形成权属矛盾。目前,利用共享平台,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实现了精准管理,不仅可以为权属纠纷提供解决依据,还可以发现并杜绝这种现象。“比如,某地块是耕地,而被当作建设用地,在数据更新时即可以发现,并为执法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制止。”
资源共享
“数字徐州”前景辉煌
2009年1月基础地理数据库建成,“数字徐州”建设工程随即启动,市公安、规划、民政、园林等12家单位与市国土资源局签署协议,利用地理数据库,结合行业运用,共建共享“数字徐州”。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创水务公司利用地理数据库建设的“徐州市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将公司管理的管道、闸门、水表、消防栓、水源井、泵站等供水设施,通过gps定位,利用scada、gis系统将水源、管网、用户的地理位置与属性信息相结合,完成自来水的生产、输配与销售,提高管网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能力,实现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
市市政园林局在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绿化遥感调查、景观格局分析,典型绿地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学调查分析,城市森林昆虫多样性与园林害虫调查分析,典型绿地土壤特征调查与分析,城市绿地生态生产力分布与主要服务功能调查,建立了基于“3s”技术开发的园林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建成后,实现对各类绿地、树木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古树名木的管理与保护,植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地名导航”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而这一项目的实施,也是建立在徐州基础地理数据库之上,综合运用gis、gps、rs、虚拟仿真等数字城市技术,通过建设城市基础地理平台,整合和利用全市信息技术和资源,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在公安、工商、统计、教育、卫生、环保、房产、林业、农业等各行业实现数字化应用,逐步实现城市全面信息化。“数字徐州”的建设,最终将成功实现这一目的。“数字徐州”网络平台上,未来还将会加入民政部门的地名信息,各街道、小区、建筑、商场、医院、学校、风景区等都将一一对应,准确规范。来源于中国徐州网(记者 鲍丕勇 见习记者 王任飞)
(责任编辑:杨宇飞)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