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集约节约用好上海每一寸土地

时间:2010-09-06 10:4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丽丽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上海下一阶段的土地利用给出指导性意见。根据此项批复,到2020年,上海全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981平方公里,与上海已建成用地面积相比,用地净增长空间只有100多平方公里。 
  上海的未来城市发展,如何克服土地资源的紧约束,精心用好用活每一寸土地?国外同类城市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近日,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党政领导再次进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学习取经。
    提高活力,新城建设强调功能复合 
  走进“被动房”的“汉堡之家”,大多数人只关注它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创新,却不曾注意,这里还展示了汉堡在新城建设方面的重要心得。 
  占地157公顷的哈芬新城(HAFENCITY)是德国汉堡港区正在进行的一项城市改建项目,在欧洲,很少有像哈芬新城这么大规模的城市改建项目。“新城最核心的规划理念是‘混居’模式。我们为人们提供了居住、零售、餐饮、娱乐、办公、文化休闲、体育康体等尽可能丰富的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使生产与生活空间适度进行功能混合,并提出了最短交通半径的设计方案。”现场负责人说,目前不少德国人已经准备去哈芬新城寻求发展,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它未来的前景。 
  “哈芬新城的开发建设强调城市的功能复合,对上海郊区新城和一些重点功能区的发展启示很大。”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经明认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心正从中心城向周围转移,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功能性项目和产业基地也将在郊区布局建设。城市的新兴功能区和郊区新城城市规划如果过分强调居住区、产业区和活动区的功能分离,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吸纳人口、培育城市活力。上海虹桥商务区规划中,充分重视功能之间的有机融合,上海郊区新城也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以此服务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增强规模能级。 
  上海“十二五”城市规划中,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正在酝酿适度提高郊区新城的土地开发效率,适当增加土地开发强度,引导功能集中和人口集聚,提升新城的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强化产城融合,推动职住平衡。以公共交通引导开发,促进形成紧凑型、小尺度、人性化、多功能社区。南桥新城和嘉定新城的规划,都充分依托轨道交通5号线、11号线的建设,形成集交通换乘、商务办公、公共设施、生态居住等复合型社区。
    提高品位,文化成为城市发展动力 
  毕尔巴鄂案例馆里, 传说中的“毕尔巴鄂效应”,也深深震撼了上海的城市规划者。
毕尔巴鄂是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有过工业危机,经济上遭到过重创的城市,却因为一座美术馆,成功地从一个工业城市转型为以文化为主体的后工业城市。这座建成于1997年的毕尔巴鄂古根汉姆美术馆,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美术馆”,每年直接的门票收入即占全市税收的4%,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到20%以上,创造了一项世界奇迹。 
  “毕尔巴鄂的成功,证明文化对振兴城市经济,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韩强说,古根汉姆美术馆带来的不只是观光客,还有投资者。毕尔巴鄂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在上海一些后发展地区,不能再一味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与其盲目建造同质、低效的工业区,不如通过文化功能的培育,跨越工业社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由农业经济直接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以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的发展。为精细化使用土地资源作示范,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作贡献。 
  上海青浦西部地区、崇明地区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自然禀赋,就应该坚持打“文化牌”、“生态牌”,以文化和生态建设带动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如:环淀山湖地区,需充分发挥上海朱家角、金泽、江苏周庄、锦溪等古镇群的文化优势资源,积极修复生态,促进区域统筹,适度培育高端文化功能,在淀山湖沿岸形成一个以文化引领的休旅区。再如,黄浦江两岸的开发中,也可以充分利用两岸的工业文化遗存,建设创新的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使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提高效率,挖潜地下空间开发潜力 
  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蒙特利尔案例馆,向游客展示了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地下室内步行网络。这个具有44年多历史的步行网络长达32公里,在街道上有大约900个出入口,每天接待50万人。步入步行网络,人们可以在包括办公、商业、居住、大学等在内的有65座大型综合建筑中穿行,还连接着10个地铁站、2个火车站、2个城际长途汽车枢纽、31个地下停车场、9个酒店、10家剧院和音乐厅、一座博物馆……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上海就通过民防工程建设等,开始较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10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建筑物,然而长期以来上海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缺乏系统的规划引导,相关的开发利用机制、法规、标准等也仍未健全。 
  根据已经完成的《上海地下空间概念规划》,下一步上海地下空间开发,注重将人的长期活动置于地面、短期活动置于地下,尤其是重视对地下各项设施进行系统整合、统筹考虑。 
  据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总工俞斯佳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将以人民广场为核心,以大规模、深层次开发为主,由点辐射,带动邻近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包括徐家汇、真如、北外滩、静安寺等在内的CBD地区、副中心和地区中心,将充分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发挥地区特点,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新城的地下空间,则将以轨道交通站为纽带,形成地下综合公共活动体系,鼓励地铁车站周围各类设施彼此之间的互相连通。与此同时,还要合理协调地下空间的分层设置,打造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下城”。 中国规划网上海9月6日电 记者刘丽丽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