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几十年后,成都会是什么样子?畅想一下,50年后的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实现了,物联网无比发达了,成都成为一座智能化城市,成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但是,在50年间,成都要到达的站点还有很多,其中一个站点就是——西部通信枢纽。 2000年,第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通讯节在成都举行;2008年5月,在酝酿了整整8年之后,第二届国际通讯节登陆成都太升南路;2009年7月,通信行业的翘楚再次在成都风云际会;2010年7月,成都又将迎来一场通信行业的盛会——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通讯节。 从“3G点亮成都,通讯改变中国”到“3G改变中国,通讯创新未来”,再到今年的“畅享绿色通讯,共建田园城市”,成都国际通讯节的主题日益体现出成都特色。那么,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三网融合城市的背景下,通信业的角色又将如何重新演绎呢?成都市副市长王忠林有着自己的看法。 绿色通信,助力田园城市建设 卢山:去年年底成都提出发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将这个战略加以实现的抓手是什么?通信产业在这个战略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忠林:在谈如何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有着几大特征,分别是田园式的城市形态、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智能化。从这六大方面来看,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主要抓手就是改变发展方式,包括经济、社会的各方面。 如果具体落实到通信产业的话就不得不提到“三中心、两枢纽、四基地”的区域战略定位,而通信枢纽作为两枢纽之一,一方面能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为成都调整发展方式作出贡献,同时还是成都达成国际级城市功能的途径之一。 卢山:发展低碳经济是成都一个大的战略选择。从表面上看,工业经济和低碳经济有着天然的矛盾,可以看到许多工业大市节能减排的压力都非常大。这种矛盾,您有没有感受? 王忠林:你的问题中也提到“表面上看”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其实低碳经济和工业经济并没有必然的矛盾,甚至可以说低碳经济可以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就目前来看,工业经济的大部分都是非低碳经济,所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对这个矛盾我想基本上所有人都深有感触,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现在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火电、汽车尾气和建筑的排放。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三个领域都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就直接引起了发展低碳经济和工业之间的矛盾。 卢山:成都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发展低碳经济和工业经济之间的矛盾? 王忠林:要避免这一矛盾最关键的就是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即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发展产业的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就是多发展如通信、数码等技术含量较高、污染较少、效益较好的产业。而产业的高端主要是指产业链的高端,通过发展产业的高端,一方面使经济结构得以调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能减排。说到节能减排,在解决低碳经济和工业经济之间的矛盾时,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的广泛利用也是重要途径。 借三网融合之机,建智能化城市 卢山:三网融合在即,您认为这对成都发展通信产业意味着什么?成都怎样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 王忠林: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它不仅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 融合以后,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所以说,三网融合对成都发展通信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要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对成都来说就是要在软件和硬件上都跟上三网融合的脚步。软件上主要就是抓住机遇、鼓励内容服务商的发展,这是三网融合后一个潜在的巨大商机。硬件上成都目前在手机制造领域还是比较薄弱,在三网融合到来之际,加强手机制造领域的竞争力也是抓住机遇的重要方式。 卢山: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等等,但各自的做法都不太一样。那么,成都发展智能城市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王忠林:成都近年来制订相关政策主动应对地震灾害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也是有效的。 作为全国的科技应用重点城市,成都市在科技人才资源储备、科技研发水平和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方面有突出优势。成都将会把优势变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有系统地为产业配套服务政策。 卢山: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发展物联网,或者在筹划物联网。成都马上要建物联网三大国家级中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能否谈谈您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 王忠林: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之间的联网,但是这些物品之间建立联系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将所有物品之间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物联网对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城市来说都意义重大。 其实成都早在几年前就有了物联网的雏形应用,如电子政务网络、“天网”监控系统、数字集群无线通讯系统等。 顺应市场潮流,促通信产业健康发展 卢山:在目前体制下,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市长和市场的角色如何摆正。我们拜访过的数位市长,看法也都不太一样。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市场优胜劣汰规则不同,我们往往是先由政府定规划。你认为“市长”和“市场”这两个角色在成都工业通信业发展路径中如何平衡? 王忠林:如果是由“市场”来导出“市长”的角色的话,那么“市长”扮演的应该是政策的角色。很多人会认为政策和市场之间存在着矛盾,觉得政策有时候会背离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强制市场向经济政策指定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认为,市场规律是需要遵循的,不能去违背,但是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整体上的协调发展。有时候政策的制定并不是为了否定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是对市场进行引导,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市长”来说应该尊重“市场”,同时理顺市长和市场的关系,要适时变通,才能协调好两者间的矛盾。 在成都工业通信业发展的过程中,“市长”一方面要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正确地把握市场走向,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使成都的工业通信业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卢山:我们有一个固定的问题,市长的定位和使命是什么? 王忠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因为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情和发展需求,每个城市也是如此。这样看来,市长的定位和使命就应该是随着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不同需求而变化的。就目前来讲,我个人的看法是,作为一个市长,是市民的政治领袖、是城市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市民的伦理楷模。其最大的使命就是管理好城市,让城市里的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能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卢山:最后请介绍一下成都十二五规划,在通信产业方面的重点思考和亮点是什么? 王忠林:通信产业是成都的主导产业之一,是成都“十二五”规划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下一步成都在通信产业方面的重点思考就是要将成都发展成为西部通信枢纽,将成都国际通信专用数据通道和互联网直连试点纳入电信通信网络建设,将西部数据灾备基地(成都)和成都超级计算机中心纳入西部地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规划。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