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建设“数字城市”的口号近来红遍大江南北,甚至连一些县级市都举行了“建设无线数字城市工程”的奠基仪式。但记者在上海世博会上采访发现,真正的“数字城市”,并不仅仅是布设更多宽带网络或无线网点,也不只是将所有政府信息搬上互联网。 本届世博会上展示的“数字城市”实践和理念告诉我们,单纯强调技术不可能建成真正的“数字城市”。城市,归根到底还是要为居住在这里的人服务,也只有真正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数字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让更“聪明”的城市实现更多的愿望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各自怀有愿望和梦想。 “我希望看病时不用那么麻烦,那么折腾。”老人这样想。“我希望及时了解孩子的行踪,不用提心吊胆。”母亲这样想。“我时间太少,希望购物更简单。”白领这样想。“我希望每天买到放心的食品。”消费者这样想。 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香港馆内,一张小小的卡片将梦想照进现实。香港在2003年6月推出智能身份证系统,智能身份证里设有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芯片。 借助智能身份证,老年人可登记和进入自己的“医健通电子系统”账户,向政府申领医疗券;联网的私营医院和诊所得到病人同意后,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查阅病人在公共医院和诊所的病历,帮助治疗和护理病人。 有了智能身份证,家长也不用再担心找不到孩子。通过智能卡技术和电子认证装置,家长可以在网上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孩子在某个时间参与什么活动,都能一清二楚;家长还可通过在线平台在电子通知单上签名和支付学校费用。 逛商场时,只用在镜子前一站,就可“试穿”不同服饰。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零售系统正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望;而将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放在食品包装里,消费者还能随时查看产品的保质期、原产地、营养成分和包装等详细信息,放心购买食品。 除了香港的智能身份证,走进信息通信馆,参观者能通过ICT(信息通信技术)手持移动终端,来体验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对话以及“五感通信”。信息通信馆馆长黄黎亮说,突破时空界限、视听界限和物种界限是未来信息通信的三大重要趋势,也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在建设“数字城市”的过程中,技术只是手段,要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人类的极限,满足大家更多的需求。 让更“透明”的城市实现更顺畅的沟通 电子政务平台是各地建设“数字城市”的重点。是将政府信息简单地上传互联网,还是真正将网络打造成“政社互动”的平台,考验着各地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力度。在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山东烟台的经验引起关注。 政府信息条块分割、互不相通,一直是影响行政效率的弊病。而通过建设“数字城市”,烟台的政府网站已将所有政府部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共用一个数据库,任何一个部门数据出现变动,政府网站都能自动更新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高度共享。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设计这一系统时强调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烟台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曹菁为记者举例说,最开始建设的政府网站并不“亲民”。市民登录政府网站后,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你想咨询哪一个政府部门。“老百姓怎么知道他的事情归房管局还是建设局管呢?这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他们只管提问题,应该由政府想办法、协调部门来解决。” 为让更多不会操作电脑或无力购买电脑的市民及时了解政务和生活信息,烟台市在城市中设立了60个信息亭,提供各种生活信息和服务项目,市民只需使用触摸屏,就可随时了解交通、电话、天气、公共缴费等各类信息。“市民的年龄、喜好、习惯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提供多种渠道,帮助市民获得信息。”曹菁说。 从城市的管理者转变为城市的服务者,这是政府部门建设“数字城市”的必经之路。芬兰赫尔辛基副市长索瑞说,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必须面向社会,解决政务信息不够透明及与民众沟通不畅等问题,使更多人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知识和有效信息,才能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发展空间,否则“数字城市”只是徒有形式的虚谈。 让更精细的管理带来更宜居的环境 走进通用汽车馆,“驾驶”未来电动汽车,你将来到“车联网”带来的“零交通拥堵”“零交通事故”的美好世界。无独有偶,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也在本届世博会的论坛上展示了其研发的路口交通防撞系统,安装这一系统的车能聪明地避开其他车辆和行人,增强安全系数。 瑞典沃尔沃汽车技术公司工程师罗森奎斯特说,“数字城市”应该带给人们更安全和更宜居的环境。目前沃尔沃已在其生产的大卡车上安装“智能交通”引导系统,卡车在经过事故多发地段时会自动预警,还能提醒司机以更经济节能的方式驾驶汽车。 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汉堡之家”更是向人们展示了精细管理带来的奇迹。依靠着不主动消耗化石燃料的“被动房”理念,依靠着三层厚达60厘米的保温墙体,依靠着地源热泵和太阳能驱动新风,这个没有一台空调的3000平方米展馆实现了25摄氏度左右的恒温。 欧盟委员会委员尼莉叶·克洛伊说:“数字城市能够促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带来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记者舒静、季明)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