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将试行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拿着手机对着路面的垃圾拍照,不要奇怪,可能半小时内就有环卫工人来把垃圾清理走,这就是目前已经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运行的“数字城管”系统带来的好处。
8月25日,南昌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人说,今年底将在全市城区试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将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南昌市正在编制未来两年“数字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南昌的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百姓生活都将逐步向“数字化”迈进。
城市“数字时代”
“一个井盖就有10多个部门管理,涉及水、电、气、排污、通讯等部门,处理问题的效率低,老百姓也不满意。”南昌市信息化办副主任邱胜说,随着南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政府部门“条块状”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了效率不高、手段滞后等弊端,而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城市管理模式的再造。
红谷滩新区“数字城管”系统是在今年4月份正式运行的,把辖区内市政、市容、城管、城建、公安等10多个涉及城市管理的政府部门纳入系统。把红谷滩新区40平方公里面积划分为40个网格,每个网格内有一名信息收集员全天候进行巡逻,发现各种问题随时通过携带的城管通手机拍照后,实时传送到监督指挥中心。
作为红谷滩新区综合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派遣员,涂娟每天需要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地发送到相关专业部门,由他们进行处理,处理完后,信息采集员再重新拍照确认后反馈给指挥中心。“很多问题基本上当天就能够解决。”涂娟说,上午11点18分系统接到信息,在红谷滩新区沙井街办辖区内有居民沿街晾晒衣服,随即她通过系统把情况转给街办,下午2点55分,系统反馈,已经处理完毕,并附上了照片对比。
数字管理出效率
据悉,以前城市管理的问题发现率只有30%左右,主要是各部门发现问题的渠道比较少,由此带来的投诉也多,现在变为每天都有人主动上街找问题,能够找到涉及城市管理90%的问题,处置量从原来的每年600件上升到每月2500件左右,每天都能接到超过300件的问题反映,涉及交通指示牌缺失、市容环境、行道树脏乱等各种问题。而通过系统统一调度,处置效率也大大提高,原来一个问题处理时间要一周左右,而现在提高到了12小时。
邱胜告诉记者,目前覆盖全市城区的“数字城管”系统已经完成招标,预计年底前实现试运行,将沿用目前红谷滩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城市管理,覆盖东湖、西湖、青山湖、经济开发区等7个区,整个城区将划分成约200个网格进行细化管理,这也标志着南昌城市综合管理进入数字化、网络和精细化时代。
城市可视化管理
8月23日凌晨,南昌市城管部门首次利用交通电子眼对违章运输造成严重泄漏污染的槽罐车实施处罚,而今后类似这种跨部门合作将成为常态。今年南昌市将加快“天网工程”推进速度,在“数字南昌”的框架内进行资源整合,把分别属于治安、交管、城管等部门的摄像监测系统整合在一起,到明年形成覆盖城区5000个摄像头的监控系统,实现城市交通、治安管理和城市管理的可视化。
在红谷滩新区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内,有一个6台电脑屏幕组成的监控墙,覆盖红谷滩新区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的200个摄像头能够把实时图像传送到指挥中心,实现城市交通、治安管理和城市管理的可视化,便于对突发事件进行远程指挥,具有很强的现场办公能力。目前这套系统已经为公安、交警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82起,处理重大突发应急事件3起。
“天网工程”是百姓关注的一项惠民工程,是为了让全市居民都有安全感。目前南昌市已经有上千个“电子眼”,但分别属于交警、治安等不同部门,今年南昌市实施的“天网工程”一方面要加大“电子眼”的覆盖,同时也在“数字南昌”的框架下实现资源整合,达到统一建设、调度、使用和信息共享的目的,大大提高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
“电子政府”更便民
网上申请法律援助、网上缴费、网上选车牌……这些服务让市民感受到政府服务的高效、便捷。到明年南昌市绝大多数政府部门的行政业务可以应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处理,基本建立“电子政府”框架,进一步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完善政府网站建设,使社会大众能够通过信息网络与政府部门联系,获取政府信息,反馈各种意见,办理各类申报、审批、牌证、缴费等政府项目。
邱胜告诉记者,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南昌市已经迈出了两步,所有政府部门基本实现了网上办公和系统内部的网络对接。目前南昌市公文传输系统已经覆盖全市,超过100个党政部门和县区、开发区,实现公文网上传输,提高了收发文效率,节省了文件印刷和各单位收发文件的行政开支。同时提高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和行政效率,去年建立的企业征信联合系统项目,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检、财政、行政审批中心等部门之间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