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洛阳城市规划概况

时间:2009-12-18 10:0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来源:洛阳市政府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市的城市规划,因其悠久的历史而源渊流长。沿洛河一字排开的夏代都城斟鄩,商代都城西亳,西周和东周王城,汉魏都城和隋唐东都城,在中国都城规划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洛阳在中国规划史上,屡有开创之举,屡成经典范例。而规划也为洛阳的文明史册增添了重彩的一笔!洛阳,因规划而美!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就把洛阳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一五"期间确立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洛阳就有7项。既要建设新的工业基地,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到底该如何进行规划?洛阳市的规划者高屋建瓴地提出"避开老城建新城"的规划思路。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以西工行政区为中心,以老城居民生活区、涧西工业区为副中心,使城区在洛河以北至邙山南麓之间形成了东西长15公里的带状形态。这一规划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洛阳模式"。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城市规划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1979年6月15日,根据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和河南省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并组织力量开始编制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二期总体规划总结了一期规划中的成就与失误,认真分析研究了洛阳历史文化悠久、地理区位优越,旅游及矿山资源丰富,机械、建材工业基础雄厚以及科技交通优势的现状,认为城市性质应当古今并蓄,有利于古都保护和发展旅游及第三产业,故确定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洛阳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按照洛阳的现状和优势,草拟了《城市发展10年纲要》作为城市规划的经济依据。城市人口,近期(1985年)为50万左右,远期(2000年)为60万左右。城市规划用地扩大到59.6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91.69平方米。二期总规划为城市提供了较为务实的梳理与谋划,完善了专业规划,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编制了文物保护规划,提出用绿带联系三大古城遗址的思路,对老城地区提出适当发展的措施;及时将城市对外交通引至城市边缘。但受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所限,规划对洛阳市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估计不足,到1991年,洛阳市区的四面延伸特别是向洛河的跨越,提前10年突破了二期城市规划中远期(2000年)规划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原来在洛河以北"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的布局结构及带状城市形态已远远落后于洛阳市区发展的形势。
    为适应洛阳市区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洛阳市于1994年5月1日成立了由2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城市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以协调、解决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年)修编中的重大问题。国家建设部、文物局高度重视和支持洛阳市城市规划的修编,强调洛阳城市规划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提名由全国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洛阳城市规划的顾问。9月,建设部主持并邀请在京的十几位专家对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前两次洛阳城市总体规划相比,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较为合理地发挥了它对洛阳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
    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突破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与环境,在洛阳市域现状和发展条件基础上对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进行统筹规划,提出了建设洛阳都市区的设想。规划期限:近期至2000年,远期至2010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城市规划区范围: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吉利区,洛龙区,孟津县;新安县磁涧镇,宜阳县丰李镇,偃师市的诸葛镇、佃庄乡、首阳山镇,伊川县城关镇的郭寨、马营、槐树街与彭婆乡的西草店、东草店、槐庄、赵沟、柏树沟、磨洼村。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旅游城市、中原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城市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1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2.8平方米.远期2010城市人口13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33.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81平方米。
    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将洛阳市区向南推过洛河、隋唐东都城,与关林镇连为一体;向北推过陇海线递上邙山。规划期内的洛阳市由较大城市上升为大城市、特大城市,与一、二期《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相比,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和城市形态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20世纪80年代单一的带状城市改变为现代化的多组团、圈层式都市结构和形态。洛阳市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强化中心城,发展卫星城,建立城市圈,形成都市区。按照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并重,开发新城空间,疏解旧区压力,保护古城风貌。该《规划》吸取了20世纪80年代二期《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带状形态的优点,合理利用地形安排城市用地,形成与90年代城区对应、同周围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组团式带状城市结构。根据城市用地评价,城市发展主要方向在洛河以南,同时适当发展陇海铁路以北和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用地。在洛河以南用地限制在洛宜铁路以北、隋唐城遗址以南,形成与原有城区对应的组团式多中心带状城市结构。在涧西、洛南,分别利用周山、隋唐城遗址形成嵌入城市的两块自然绿地,同洛河、涧河、瀍河一起与城市建设用地融合成一体,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打下基础。到2010年,中心城区包括新老城区在内,由西工、涧西、老城、瀍河、邙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关林、洛南等8个各具特色、职能互补的组团构成。
    洛阳市城市总体布局形态是:适应地形地势,合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以洛河为轴线,两岸发展,以南北对应的两个组团式多中心带状城区为主体,以纵横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及环状外围道路为骨架,以周山绿地和隋唐城遗址保护地为绿色心脏,组成多核结构的带状组团式布局形态。按照这种布局形态,规划洛南新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分为东西两个组团,组团间布置由体育中心、高等院校、水源保护绿地同周山森林公园、洛浦公园、洛河南岸绿地相连而成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道北邙山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其性质为居住区与加工工业区。
    总体而言,三期总规对洛阳近年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城市新的发展框架逐步拉开,洛南新区于2002年开工建设,部分市级公益性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加强,中心城初步形成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发展的格局。同时,三期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用地上避开了隋唐遗址和邙山古暮群,使城市发展空间和文物空间分离,将遗址作为永久性绿地,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性条件。
    洛阳城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以及近现代五十年超常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特大城市。
    伴随着新世纪的骀荡春风,洛阳正以从未有过的气势、从未有过的速度、创造着城市建设从未有过的奇迹。洛阳市已经成为水系充盈、绿地丰沛、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各类建设搭配得当、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洛阳市再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联手郑州融入到中原城镇群、陇海经济带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辐射豫西、带动周边的作用;如何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战略,把洛阳建设成新型工业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如何解决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是规划工作者必须应对的重点,也成为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因素和背景。
    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10年)修编工作于2007年1月正式启动,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编制,并于2007年11月通过了由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2008年4月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审查。在此次修编过程中,洛阳市规划局认真分析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历版总规修编的经验教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把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认真贯彻"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保障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期规划共完成了10项专题研究报告:洛阳市城市人口规模、洛阳市建设用地规模、洛阳市历版规划回顾及实施评价、洛阳市景观风貌、洛阳市居住及住房发展、洛阳市经济与产业、洛阳市区域分析与城市定位、洛阳市社会调查、基于遥感技术的洛阳市生态环境研究、洛阳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这些研究为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期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综合考虑了洛阳市的现实发展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了规划期内洛阳市的总体发展目标:融入区域,积极响应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强化洛阳区域副中心的地位,发挥洛阳工业与科研基础优势和历史遗产及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特色,提高城市竞争力,全面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引领中原实现率先崛起;城市性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规模: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为20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0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9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8.5平方米。规划期内用地年均增速约为8.2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洛阳市规划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向新区要形象,向园区要发展,向洛河要特色,按民意求和谐"的总体要求,创新规划理念,加强规划管理,优化发展布局,不断开拓创新,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洛阳市委、市政府对规划工作高度重视,在城市建设中始终把规划先行落到实处,注重科学决策。为确保在决策层面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行了规划四级审议制度。第一层级是规划局每周召开一次业务例会,集体审批日常的规划业务;第二层级是由主管市长牵头的专题审批委员会审批;第三个层级是由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第四个层级是提请市委常委会或市级领导联席会议研究审批。四级审批制度不仅减少了规划失误,而且有效地杜绝了规划中的暗箱操作和规划腐败。正如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所说:"规划上是不允许有任何腐败的。我们设计这样一种机制,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坚持集体审批,能有效地防范腐败。"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洛阳市规划局又制定了《洛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制度》,对会议召开的时间、审议的项目、会议程序和要求做了详细规范。
    洛阳市规划局把"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更加关注城市功能的完善、更加关注人文环境的建设"贯穿于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在实施规划管理中,洛阳市规划局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和方便市民的生产生活摆在首要位置。截至目前,他们先后规划了洛河风光带、涧河、瀍河、大明渠、中州渠、秦岭防洪渠等河区水系,总长45公里,形成水面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青宫森林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6%,人居公共绿地面积达12.1平方米。洛阳市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洛阳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洛阳市规划局在做城市总体规划时,特别编制了《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洛阳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龙门石窟保护区规划》等专项规划。他们把洛阳厚重的历史、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特有的山水自然风貌看作是洛阳得天独厚的财富,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处理了保护和利用、繁荣和宜居、引导与控制等关系,使城市现代化与尊重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各得其所。洛阳新区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规划建设的典范。其中,保护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被同济大学教授陈秉钊评价为"千秋之功业"。
    对此,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晓丽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么多年来,洛阳市一方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城市规划必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是规划工作者的共识。对此,洛阳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清旭做了精辟诠释,他说:"城市规划一是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的意图,这是要求;二是要实现规划意图,这是原则;三是要实现市民意图,这是需要。通过规划编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三个意图'的完美结合。"
    2007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规划提升年。洛阳市第四期总规修编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空间;注重打造洛阳南站精品工程。规划的洛阳南站是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全线最大的中间站。为了更好地把握该区域定位,使洛阳南站成为全市"商业物流中心、交通换乘中心、信息交换中心",实现"无障碍、零换乘、全互通、不对流"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确定了规划设计单位。目前,由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英国蓝道规划建筑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对方案进行深化设计,确保实现"跨线发展、旅游集散,轴线对称、两翼展开,地下商城、水上庭院,风雨无阻、立体换乘"的规划设计目标;着重编制开元大道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为了加强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两侧地块的总体控制和有效开发,打造优美的新区风貌,强力塑造新区出入口景观,积极组织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景观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评审。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编制完成,对引导新区建设,突出开元大道的景观功能,建设迎宾大道起到了重要作用;围绕"聚集人气、提升品位、拓展空间、再上项目"这一指导思想,完成了洛阳新区空间拓展规划,初步确定了洛阳南站周边地区、龙门西山周边地区、伊河两岸等五大空间拓展区域,为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完成了《洛阳经济开发区战略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和《关林商贸城龙门大道以西地区规划设计方案》,有效地整合关林市场、关林庙周边地区的商业、文化、旅游等资源,确保关林成为豫西地区乃至河南实力最强、辐射能力最大的商品贸易平台;编制完成了《河洛文化中心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几个现代文化活动场所和隋唐城历史文化相结合,集聚洛阳古今文化资源,倾力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河洛文化中心;积极完善新区配套基础设施,对新区的环卫设施规划、中小学规划、公交站场规划、加油站规划等公建配套设施规划进行了调整、优化和完善;突出抓好大学城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关林路、伊洛路、厚载门街、金城寨街、兴洛东街、兴洛西街景观规划,隋唐城遗址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规划,开元大道以南未出让地块的景观规划,体育中心南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和工业园区规划等规划项目的编制。目前,新区初步实现了"成规模、聚人气、出形象"目标。
    编制洛河两岸和城市出入口景观规划。洛河两岸景观是洛阳市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洛河沿岸的城市景观,充分利用洛河滨水景观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使洛河成为富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城市特色,经洛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规划局负责对洛河两岸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公开优选。目前,设计单位正对方案进行深化、完善,倾力将洛河两岸打造成城市生态轴线、洛阳厚重历史文化的载体、展示洛阳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平台、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开放空间、中外游客游览观光的重要景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风光带。此外,还重点对定鼎路出入口、王城大道北出入口、西出入口、辛店出入口、郭寨出入口、龙门出入口、中州东路出入口、唐寺门出入口等8个城市出入口进行了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并分别确定了绿色新韵、花色迎宾道、绿色产业之路、高新气色、山色神韵、水色神韵、夜色河滨、古色新道等8个规划主题,合理确定了每个出入口的功能定位,科学统筹城市出入口各种用地布局,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特色和吸引力。
    科学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了洛阳市停车场建设规划,规划了60处公共停车场,2.3万个停车位,制定了《停车场管理规定》。该规定已于2007年5月23日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完成了洛阳市综合交通规划和洛阳市城市重点区域交通调研报告,编制了中心区综合立体交通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与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完成了王城大桥与牡丹桥南交通组织方案和洛阳市交通标志,编制了《瀛洲路道路线型调整规划》;对西工区旧城改造涉及的道路、高压走廊等公共设施迁移方案进行了合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城市路网结构,节约了城市用地;先后办理了一大批新修道路的规划手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积极服务旧城改造和整治。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增加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完善旧城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品位,2007年市规划局历经3个月,通过7000份问卷调查和38个街坊的实地勘察,完成了涧西区六大企业街坊改造规划,明确了分期实施的步骤并制定了"洛阳模式"的实施方案。先后编制完成了旧城区改造规划、七里河都市村庄改造规划、街头小片绿地规划等涉及民需的规划编制项目,以及洛阳市农贸市场规划,白马寺周边环境整治规划,老城、瀍河分区规划,邙山镇及相邻地区协调规划,九龙鼎、东周广场、牡丹广场城市设计,中原明珠周边地块改造规划,洛阳市城区亮化规划,洛白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王城大道(九都路-王城大桥)段户外广告整治规划,唐宫西路城市设计,邙岭渠两侧环境整治及规划,九都东路沿线景观及地块控制规划,定鼎路沿线景观及地块控制规划,洛北城区户外广告规划,等等。
    未来的洛阳城市规划将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来自于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来自于全体规划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