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长沙体育的现状和任务
一、成绩与优势
“十五”规划以来,我市体育工作始终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根本任务,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重点,以场馆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开发为突破”的思路,经过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竞技体育
紧紧围绕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湖南“精品工程战略”,健全了三级业余训练网络体系。通过调整运动项目布局、加大对业余训练人、财、物的投入和实施严格的层次管理,取得了运动成绩、人才培养双丰收。近五年来,共向上级运动队、八一队、高等院校培养输送了300多名优秀运动员。在2001年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我市选手夺得4.5枚金牌。在2002年的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191.5枚,银牌136枚,铜牌145枚,总分5276分,17支代表队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创造了我市参加省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在2003年的第五届全国城运会上,我市代表团不负众望,共获得金牌19枚,银牌17枚,铜牌12枚,金牌排名全国第五,实现了我市运动成绩进入全国前十名的预期目标。尤为可喜的是在这届城运会上,由我市几所体校培养和输送的体育新秀夺得了11枚金牌,其中,体操运动员侯敬多还获得了“城运之星”的殊荣。
2、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湖南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为主线,在市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大力抓好身边的组织建设,开展好身边的活动,建设好身边的场地,形成由各级领导挂帅,体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配合的社会体育工作领导体系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的运行机制,使我市的群众体育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总人数的45%。长沙、望城、宁乡、浏阳市全部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几年来,区、县(市)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共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790次,共有近千万人次参加,培训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6000多人。省市两级共投入彩票公益金达400万元,在全市建立全民健身工程140 个。市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我市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社区体育先进城市,市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省先进单位。上大垅、清水塘、银盆岭、美林景园、望月湖和朝阳、府后、城南路、望岳等19个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群众体育先进社区。一批乡镇被评为全省、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乡镇。
3、体育产业
(1)体育市场初步形成规模。体育健身娱乐业迅速发展。全市各类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场所有近200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全市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300多家,年销售额过亿元。体育彩票销售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以来,共发行销售体育彩票2亿多元,获公益金1000多万元,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我市业余训练和群体活动的开展。(2)体育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共同经营体育项目的良好格局。全市共有各类体育企业300余家,其中私营、民营企业占有较大份额。(3)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我市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逐步从过去注重出租场地转向为群众健身服务,努力挖掘综合服务功能,提供多方位的优质服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5月1日,我市成功承办了奥运会预选赛中韩足球大赛,通过与媒体合作,开创了体育与媒体联姻办大赛,共谋双赢的成功典范,为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在无形体育资产开发利用方面也得突破。2003年,我市体操学校顺利与浙江海纳体育用品公司签约冠名一年,价值20万元。(4)体育市场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在认真执行《湖南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实施体育经营许可证、体育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二、问题与差距
我市的体育工作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同类先进发达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健身需求相比,与长沙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主要不足之处是田径、游泳等一些金牌项目上没有优势可言。训练设施硬件条件较差,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体育科研滞后,指导实践不够。群众体育基础设施跟不上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布局欠合理,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依然存在;群众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城市与农村体育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和组织水平相对落后。体育在走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探索不够、步子不大。由于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废止,市本级对全市体育产业宏观调控减弱。体育产业支柱之一的体育彩票业,由于管理模式改变,权限上调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长沙体育事业的支柱作用。体育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障碍。
三、长沙体育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
近年来,随着长沙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体育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体育行政部门,对长沙体育必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长沙体育发展面临的基本任务是:加速体育改革和体制创新,探索举国体制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沙体育发展思路;围绕“立足省运会,目标城运会,为国家输送奥运人才”目标任务,建立一批高水平体育人才训练基地;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训练条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群众体育向广度、深度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大力推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实现长沙体育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长沙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湖南体育精品工程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指导性文件为指针,抓住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重大机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体育发展方向,全面实施“高水平运动带动发展战略”,通过竞技体育的重点突破,带动促进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发展目标
1、竞技体育目标。在2006年举行的省十届运动会和2010年举行的省十一届运动会上以绝对优势继续保持在全省竞技体育的领先地位;建立县(市)、区与市共同承担省运会任务的目标体系。在2007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确保有我市培养、输送的40—60名运动员参赛,获得8—10枚金牌,确保金牌进入全国十强。2008年奥运会上有4-8名长沙输送的运动员参赛夺牌。2、群众体育目标。进一步健全群众体育组织,普及农村乡(镇)健身辅导站,人口达到国民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扩大体育人口。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全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合格率和优秀率逐年巩固并稳步提高。大力加强体育场地建设,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显著改善,崇尚健身和参与健身的氛围初步形成。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充满发展活力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开发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3、体育产业目标。确定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形成以竞技表演市场为龙头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开发,加强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联合,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引力,从资本市场获取体育产业发展条件,形成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力争到200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由现在占长沙市GDP 0.3%达到0.6-0.8%以上,到2010年达到1.5%。加大体育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体育消费,加强体育市场培育和管理。
第三部分 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思路与具体要求
一、竞赛训练
1、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组织举办“迎接奥运,争做贡献,为国争光”系列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围绕“奥运”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2、充分发挥贺龙体育中心优势,每年举办(承办)1—2次国际重大比赛。3、在2008年奥运会上,力争在田径、体操、射击、跳水、皮划艇、赛艇、举重、羽毛球、游泳等比赛中有我市运动员参赛并获得奖牌。4、不断增强科研和综合科技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我市竞技体育运动的科技含量,体育科研工作获得较大突破,并获得省、国家级奖励荣誉。5、加强青少年业余训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多的人才培养基地,扩大培训面和培养规模;制订并实施符合运动训练规律、切合各层次训练任务、促进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竞赛制度。6、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队伍的梯队建设。全面提高全市各训练层次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教练员管理评比办法和教练员岗位培训计划,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意识和水平。完善教练员目标管理和竞争上岗机制。 7、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裁判员队伍。逐步建立、健全裁判员培养、晋升、考评、选派及处罚制度,不断提高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
二、群众体育
1、完善群众体育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需要,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健身场所,到2010年,市、县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80%左右的城市和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人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100%以上的街道建立体育辅导中心,按1000:2的比例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000人以上。每年投放全民健身路径30套以上,投入资金60万元以上,实现城市社区健身路径一片红。2、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体育辅导站(中心)的建设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的建设,完善乡镇、街道法制文体宣传站,配备文体专干,做到“有人员、有阵地、有网络、有活动、有制度”,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训和管理,对在体育健身场所从事体育指导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要进入社区,深入家庭,做到体育活动经常化、内容趣味化、形式多样化,组织工作规范化。广泛开展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优秀辅导站、最佳健身场所和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优秀体育专(兼)干的评比活动。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的网络信息平台。发动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工间操制度,到2010年,使体育人口数量达到全市人口的50%以上。4、农村体育以乡镇为中心。新建和完善乡镇体育场地。鼓励农村(或农民)自筹资金修建体育场所和设施,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建立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的组织网络,因地制宜开展科学文明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武术、舞龙、舞狮、龙舟和其他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每个乡镇形成1—2个富有当地特色的体育项目,每个区、县(市)形成1—2个传统体育特色区域。积极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5、城市体育以社区为中心。充分利用社区管辖的各单位人才资源和场地设施条件,建立各类体育协会和健身俱乐部,启发、引导城镇居民自发参加体育锻炼。提倡体育进家庭,争取有98%的家庭达到“一二一工程”规定的健身要求。恢复机关工间操制度,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老年人、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健全和完善以街道为主的社区体育组织。到2010年,力争60%的城市街道办事处成为市、省、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三分之一的小康乡镇成为市、省、国家级体育先进单位。6、体育社团(协会)要逐步办成实体,具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培训运动员、举办竞赛、承办上级比赛和开展市际、省际、国际间交往的能力。充分发挥体育总会桥梁、纽带作用,发展壮大各单项运动协会,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7、进一步抓紧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全民健身”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规定完善体育场地设施,配备足够合格的体育教师;保证学生每周有两节体育课,每天有课间操,每周三次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每所学校每学年举行1次体育运动会。加强青少年儿童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广新的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特色。按照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的原则,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兴趣,使青少年身高、体重、体型达到先进城市水平,并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8、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全面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国民体质测定达到合格标准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充分发挥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工作的社会效益,逐步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为各学校各行业等招生、招考、招聘的基础指标,党政机关干部的体质检测结果要纳入年终考核范畴。9、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加大全民健身专项经费投入,确保达到人均0.2元,争取达到人均0.5元。鼓励社会力量资助全民健身事业。将每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全民健身工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10、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为市委、市政府三个文明建设内容,在每年的综合评先(估)中占有一定比例。
三、体育产业
1、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和法规,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成立体育中介公司和经纪人协会。积极争取并配合有关部门,制订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体育产业。采取在职培养、送学校深造以及面向社会招聘等措施,培养一大批品德好、懂体育、有开拓意识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2、加强对全市职业俱乐部、健身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加强对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指导,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面向市场,鼓励和支持在社区开展体育健身、健美等体育活动。指导体育场馆全面向群众开放,为群众开展健身健美、体育医疗康复、体育咨询、体育娱乐等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技术指导。引进国外趣味性强的项目,满足消费者对体育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要。3、引导体育市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产品、体育服装,形成地方品牌优势。4、做好体育广告、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冠名权出售、竞赛指定商品、商标以及为各项赛事发行的各种纪念品等无形资产的开发。鼓励社会各行业、集体和个人兴办体育服务业。5、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组织举办相关商贸活动。6、通过政府对体育产业在财税政策上给予的政策扶持,吸引和倡导社会各界共同举办或承办各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影响力大的国际、国内赛事。
四、场地建设
1、加强中小型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农村乡镇体育场地应纳入城市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2、新建一座综合性的全民健身大楼,力争将现位于贺龙体育中心的网球俱乐部的使用权划归体育局,作为群众健身锻炼的公共场体育场地。3、完成长沙贺龙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址的建设和搬迁。4、新建一座能容纳体操、蹦床、羽毛球、游泳、花游等项目的综合训练馆。5、新建一座拥有10米靶场、25米靶场、50米靶场、移动靶靶场的射击运动训练馆。6、规划新建长沙市体育馆。
第四部分 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努力做到依法治体,依法管体,依法行政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作为开展全市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并把它纳入依法治市的重要范畴,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法制意识,努力克服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现象,依法管体,依法行政。依据《体育法》精神,结合长沙实际,出台相关的地方性体育法规、法令,不断规范长沙的体育竞赛、群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市场管理,使长沙体育事业沿着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发展。
二、深化体育改革,转变运行机制
1、切实履行市体育局行政职能,加强对全市体育工作的宏观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逐步从思想上和观念上实现由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转变。
2、引入竞争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实行全员聘任制和优胜劣汰制,充实第一线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完善教练员聘任制,制订教练员德、能、勤、绩和工资、奖金等各项管理办法,确保多出人才。
3、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职业俱乐部实体。教练员、运动员享受职业俱乐部工资,建立健5168运动员注册制度、教育管理制度、转会制度等。
4、抓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选准发展体育产业突破口,引导市民体育消费,扩大体育消费人口。
三、做大做强局直属单位
加速局直属单位的发展,充分发挥、调动局各直属单位的积极性,进一步简政放权,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和政策的扶植力度。加快各直属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全员聘任制。鼓励各直属单位充分利用其有形和无形资产,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增强局直属单位市场应变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办体育的能力。
四、做活做全体育总会和各体育协会
充分利用体育总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活动,使体育工作逐步地依靠体育总会这个桥梁纽带走向社会,实现工作职能由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转变。实现各运动协会与各运动项目和训练单位的有机结合,在完成竞技任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发市场,壮大各运动协会的自身实力。
五、加大体育投入,确保场馆建设
1、加快各场馆的配套设施建设,以适应高水平比赛的需要。
2、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农村乡镇体育场地纳入城市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划,至2010年,达到人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 1 平方米。
六、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市场管理
1、争取市人大立法通过《长沙市全民健身管理条例》、《关于加快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意见》和《加强体育市场管理办法》,引导体育市场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轨道发展。
2、根据我市实际和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制定体育市场管理规则,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体育市场。
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意识
1、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宣传体育,提高各单位、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2、大力宣传体育战线的先进典型,弘扬体育拼搏精神,提高市民体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3、大力宣传科学健身,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4、通过定期组织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
八、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保证各项工作落实
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理论素质高,业务能力水平强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强党组织建设,坚持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单位党的组织要为各级行政工作担当起坚强的后盾,大力支持改革,监督和保证各项工作的贯彻实施。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