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铁岭二人转艺术生存与发展研讨会上,“铁岭文化现象”成为热点词汇,并受到国内文化界、经济界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品牌,铁岭市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品牌提升发展软实力的新路。 铁岭市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二人转、小品、小戏、农村题材电视剧等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生产快乐的地方”。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依托区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具体做法是:立足地方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档次,高起点规划、全面布局,市、县、区联动整体实施;坚持走资本市场道路,利用社会资本、增加新的融资平台,整合成长性强、专业性强的文化产业团队,快速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强化文化产业板块,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城市建设中走出一条“文化+旅游+城市资源”的道路,增加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其对铁岭市发展真正起到助推作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铁岭发展软实力。 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为铁岭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在成功打造“二人转”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到铁岭看原汁原味绿色二人转”的品牌效应后,铁岭市以传统的民间艺术为平台,构筑起以农机商贸展洽、榛子节、车博会、全国体育舞蹈邀请赛等为中心的大型展会产业链,以中国书法博物馆、昌图画家村、铁岭工笔画院、铁岭指画院等为中心的书画创作产业链,以尚阳湖影视基地、蒸汽机车影视基地等为中心的特色娱乐演出产业链,以“万亩花海”、荷花节等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 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使铁岭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并逐步形成车博会、“万亩花海”、铁岭指画、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调兵山蒸汽机车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依托这些文化品牌,铁岭市近年来成功举办了一系列节会活动,既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仅节会产业一项每年为铁岭市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超过亿元。□梁俊娜 本报记者/李大洪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