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智库分析师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精神文明建设之商丘经验:“商丘好人”品牌的淬炼之路》的特供分析报告,专供有关领导参阅。 报告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商丘市抓住了关键点,打造出“商丘好人”品牌,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肯定,要求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新华社智库分析师调研发现,“商丘好人”品牌的确立经过积累、提炼和建设三个阶段的科学探索,其优点在于提法通俗易懂、素材永不枯竭、榜样草根气质、契合时代需求。为了维护“商丘好人”品牌,商丘市已建立起存储、推荐、宣传、帮扶、回访长效机制,将其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做,积累成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3年12月9日,第五届河南公民道德论坛在商丘市举行。会上着重介绍了商丘市打造“商丘好人”品牌的做法,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商丘市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媒体联动,培育出“商丘好人”这一城市品牌,探索出一条充满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目前,“商丘好人”库中已收集了5600多名好人,其中580多名好人故事被各级媒体报道,45人成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商丘,“好人”已由个别典型事件汇聚成了群体现象,外化成城市的鲜亮名片,内聚为市民的整体气质,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善待好人、争当好人,蔚然成风。 对此,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认为,“商丘好人”现象体现了时代的正能量,希望继续努力,大力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能量;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批示称,“商丘的这一做法,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并要求注意总结商丘经验,加以推广。 一、“商丘好人”品牌从何而来 调研中,新华社分析师发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商丘通过积累、提炼与建设三阶段的艰辛培育,才最终收获了“商丘好人”的城市品牌。 (一)积累:现代商丘人形象塑造深化工程建设多年 2004年,商丘市广泛开展了“现代商丘人形象”大讨论活动;2007年,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以“知荣辱、讲德行、领新风、树形象”为主题的现代商丘人形象塑造深化工程。商丘市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认为,大讨论可以看做“商丘好人”品牌的源头,而紧接着持续多年的现代商丘人形象塑造深化工程大大提升了商丘市民的文明素养,培养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为“商丘好人”品牌的诞生积累了丰润的土壤。 (二)提炼:大胆提议科学研讨确立打造“商丘好人”品牌 2012年上半年,商丘集中涌现一系列好人好事:有脊椎严重变形却坚守讲台的“弯腰哥”张伟,有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打工青年李新立,有爱岗敬业的好法官袁广业,有勇救4名落水妇孺的梁园区两教师等等,这种井喷式地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2012年6月,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瑞琴到学校看望梁园区两位教师时说:“连日来,商丘市出现了许多感人的雷锋式凡人善举,已成为一种商丘现象,作为一个道德品牌,应该尽快宣传、表彰,倡树雷锋精神,引领社会向善风尚。”此后不久,商丘市委书记陶明伦作出批示,要求对“商丘好人”群体现象加以研究和探讨。就此,“商丘好人”现象和道德品牌的概念开始在市级各媒体出现,引发了强烈反响。 商丘市委专门组织了“商丘好人”群体现象研讨会,河南省内的专家、学者与“好人”代表们共同就“商丘好人”群体现象进行了梳理、解读、研讨和探索。河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刘道兴在研讨会上说,“商丘好人”叫响打响,对商丘今后发展意义重大,它会成为商丘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 至此,“商丘好人”被确定为商丘市践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力点,打造“商丘好人”品牌也被确立为商丘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建设:领导重视媒体配合市民响应“商丘好人”终成品牌 品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的影响远远胜于说教,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引导作用,但是,在精神文化建设领域,打造一个能叫得响、又能被广大群众认可的品牌,绝非易事。为了让品牌真正“立起来”,商丘市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进行建设。 首先,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几乎每涌现出一例好人现象,商丘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都会作出批示,要求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干部群众学习先进事迹。商丘法官张晓华飞车救助车祸母子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12月16日,商丘市委书记陶明伦批示称:“张晓华同志,作为一个商丘人,壮大了‘商丘好人’群体;作为一位政法干警,践行了执法为民理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诠释了心系群众情怀。向张晓华学习,弘扬文明新风,奉献人民群众,争当时代标兵。” 其次,在商丘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商丘宣传部门积极落实,集中媒体资源,大力宣传“商丘好人”。一方面积极与中央、省级媒体合作,将“商丘好人”先进事迹和先进做法宣传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在涉及外地时积极与事发地媒体合作,形成媒体联动,共同将好人好事进一步放大;同时,商丘市还特别注重通过自身掌握的媒体渠道,营造“好人”的城市氛围。新华社分析师搜集发现,12月6日至19日的14天里,《商丘日报》有8天在头版显要位置对“商丘好人”做了个案或综述报道,而这种报道密度和报道力度并非偶然,已经成为商丘市党报的常态。曾有网民在大河网留言说,身在商丘,不经意间就被“商丘好人”所感染,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通过报纸、电视,随处可听到好人的故事,看到好人的事迹。 商丘市委宣传部干部张富义介绍,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商丘好人”在普通市民中的知晓率很高,几乎家喻户晓。市民不仅认可、支持,还积极响应,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善待好人、争当好人,在商丘蔚然成风。期间,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例:今年11月初,商丘一68岁的老太太靠卖鞋垫养活上小学的外孙女的故事,被冷面馆的老板宋杰传到微信上后,千余双鞋垫仅两三天就被好心的商丘市民“抢购一空”,市民们不光抢购鞋垫,还为老人送来做鞋垫的原料;“送药哥”姜德强认为自己的善举与李学生相比“差远了”;而新加入“商丘好人”库的张晓华接受采访时也说,他看过一些关于“商丘好人”的宣传报道,也知道“贩菜哥”王超华、“送药哥”姜德强等好人的事迹,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商丘好人”的水平……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商丘好人”的影响力已经真正深入到市民的心中,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身边有榜样,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自发地存好心、行好事,以平凡的善举,传递爱心接力。商丘市付出诸多努力打造的城市品牌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二、“商丘好人”品牌好在哪里 新华社分析师调研认为,“商丘好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在于提法通俗易懂、素材永不枯竭、榜样草根气质、契合时代需求。 (一)提法通俗易懂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商丘好人”这个词时,贾瑞琴认为,“好人”非常口语化,也是大众化的语言,把大众化的语言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易于老百姓接受,也方便媒体进行传播。多年来在品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鲲鹏对此十分认同,他说,“商丘好人”的提法通俗易懂,便于传播也容易记忆,这是一个品牌能够传播广、叫得响的重要条件。 (二)素材永不枯竭 “商丘好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在商丘发生的、或在商丘人身上发生的好人好事,有很广泛的包容性。好人虽然珍贵,但并不是稀缺资源,从铁轨上救人牺牲的李学生,到千里送药的姜德强,再到救助车祸母子的张晓华,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感人的好人好事涌现。所以,一个动态、包容的“商丘好人”提法,就相当于挖掘出一个永不枯竭的素材宝库,可以使宣传工作永远契合时代,宣传内容永远新鲜活泼。 (三)榜样草根气质 仔细研究商丘好人库里的案例会发现,大多数被宣传、被称赞、被美誉的“好人们”不是远高于普通人境界的楷模,也不是难以企及的丰碑,而是带有浓郁的“草根”气质,让人觉得就是身边的普通人,熟悉又亲切。比如为重病村民保留免费座位的客车司机刘春峰;怕自己时间不多提前还清助学贷款的患癌症女学生程孟;拾金不昧寒风中苦等失主6小时的“贩菜哥”王超华;捡到巨款千方百计联系失主拒收酬金的协警刘杰;践行6年前承诺毅然捐献干细胞的女医生王艳红;追送被彩民遗弃的百万元大奖的“彩票哥”杨林……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坚守了自己平凡的良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施以援手,在面对困境时履行承诺,在经受诱惑时坚持原则。正是由于商丘市宣传部门不刻意拔高、不着意美化,打造出一个又一个“跳起来就够得着”的榜样,才能让市民觉得好人好学、好人好做,才能营造出争当好人的城市氛围。 (四)契合时代需求 当今时代,物质文明极大进步,精神文明相对滞后,多种文化碰撞,思维更加多元,部分人信仰迷失,急需建立新时代的道德榜样。 “商丘好人”的出现正满足了时代需求。当“挟尸要价”触痛人们的神经时,有黄伟和他的水上义务救援队一次次用爱托举临危的生命;当“扶人遭讹”成为人们普遍的担忧时,有张晓华毅然救助车祸母子不留姓名;当社会诚信一次次被践踏时,有农民李敬斋报恩照料多年前救助自己的中风医生……“商丘好人”的一次次善举守护了社会的道德底线,温暖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所以,“商丘好人”品牌能有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市场,能得到市民积极的响应。 三、“商丘好人”品牌更重维护 城市品牌的建立从来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在努力建设不断丰富的同时,通过精心的维护,最终成为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为此,商丘市市长余学友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宣传、发掘“商丘好人”典型事迹,培育帮扶“商丘好人”,让“商丘好人”群体不断壮大,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目前,商丘市已经建立了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宣传机制、便捷的推荐机制、有效的帮扶机制、必要的回访机制等五种长效机制,确保“商丘好人”生发沃土越来越深厚,群体规模越来越宏大,辐射影响越来越久远。 (一)建立“商丘好人”存储机制 商丘市委宣传部对现有的“商丘好人”事迹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类型的“商丘好人”库。好人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各民间团体、协会及个人推荐的好人,经考核审查后,丰富到好人库,作为各项“商丘好人”形象宣传活动的支撑。 周鲲鹏给予商丘好人库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将品牌做大做强,在好人库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总结,才能最终提炼出品牌的核心,将品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建立“商丘好人”推荐机制 商丘市有关部门发动了媒体、机关、企业、高校、民间团体、普通市民等各方面的力量发现、推荐好人。 为了使“好人”宣传长流水、不断线,商丘市委宣传部要求市属各主流媒体、网站把收到的好人好事线索整理并拿出宣传报道方案后第一时间报送;要求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各单位、市属大(中)专院校、中央、河南省驻商丘各单位,包括文明办、民政、工会、残联、见义勇为基金会等每月将掌握的好人好事材料报送一次;号召各民间协会、社会团体随时报送好人好事;在《商丘日报》等市属主流媒体上开通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有奖征文专栏,鼓励市民参与发掘、推荐。 (三)建立“商丘好人”宣传机制 在宣传方面,商丘市有关部门整合能调配的所有媒体资源,包括利用各单位设置的光荣榜和宣传栏,以及户外大型LED彩屏和楼宇广告牌进行展示;统筹市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报道;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以及《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省级媒体进行宣传;在“鞋垫老奶奶”、“法官张晓华”两个案例中还尝试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吸引市民主动加入传播者的队伍中。 (四)建立“商丘好人”帮扶机制 为了帮助那些在做好事过程中受到损失,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好人,商丘市委宣传部建立帮扶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和关爱好人、激励向善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目前“商丘好人”救助协会已经获批成立,协会依照《章程》倡导爱心企业和公民加入,对需要帮扶的好人进行跟踪帮扶,及时提供爱心救助。商丘市宣传部还要求文明单位结对子帮扶,并把帮扶工作纳入文明考核内容;要求见义勇为基金会、残联、民政救助、工会等要利用救助资金、民间爱心基金及社会社团专项资金,做好定向、对口帮扶工作。 商丘市的好人团体之一——商丘水上义务救援队所有队员都要签“后果自负”的“生死状”,分文不取事主财物,5年多来参与义务救援近300次,挽救了40多人的生命,感动了很多人。“商丘好人”救助协会的会员吴相辉每年赞助其5万元用于开展救援活动。得知“送药哥”姜德强生活困难,救助协会专门送去了电视机、电冰箱等实用的电器,并协助姜德强进一步开展助老活动。商丘一家酒业公司主动承担了“弯腰哥”张伟的医药费,让“弯腰哥”直起了腰杆。 此外,还有李新立、陈仕芬、蒋玉琴、姜德强、祝英杰、李玉魁、孙成乐等枚不胜举的有困难好人或其亲属获得了爱心个人或爱心单位的捐赠,“商丘好人”帮扶长效机制运转顺畅,切实发挥了作用。 (五)建立“商丘好人”回访机制 商丘市委宣传部还会定期不定期对好人典型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社会认可度、帮扶等情况,确定下一步宣传、报道走向,鼓励他们继续传递“向善向上”的正能量。翟鹏程介绍说,铁轨上舍身救下两个孩子的李学生牺牲多年后,经过商丘市委宣传部的选报,李学生被评为河南省双60人物。李学生的老父亲收到奖金十分感动,连声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政府还想着我们。”随着“好人”群体不断扩大,回访面临着时间、精力、人员的多重压力,商丘市正在想办法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将帮扶与回访相结合,确保掌握每一个好人及其家人的最新动态,及时帮助,适时进行二次宣传。 调研中,商丘市委宣传部表示,下一步商丘还要紧紧围绕这五种机制建设,不断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并且做到经常抓,不松懈,努力使“商丘好人”工作再上台阶。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