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打造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精致名片,其建设规划自然成为焦点话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李树华建议,不要把“三山五园”当作孤立的三个山、五个园看待,应该把“三山五园”地区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研究对象。首要工作就是摸清家底、系统规划、统筹建设。 京西万里稻谷飘香。根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是成片的稻田。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在京西试种,称之御田;所产米供宫廷食用,称之贡米,即京西稻。许多专家表示,作为“三山五园”的重要环境依托,京西稻田应予以适当恢复。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是中关村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产”。数据显示,2011年,“三山五园”接待中外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其中颐和园超过1500万人次,圆明园和香山各600万人次,北京植物园300万人次。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成为展示与传播中华文明的极好载体。 如何提升“三山五园”的现代旅游价值?“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亮起来、活起来,让创意点亮旅游。”北京旅游节庆活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实战旅游策划规划专家朱万峰认为,“三山五园”应从当代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利用好海淀区的人才优势,依靠科技的力量、创意的魅力,丰富“三山五园”的内涵,用创意再现“三山五园”往昔的辉煌。而且,“三山五园”的生态及文化资源禀赋非常高,是疲惫的城市人休闲生活的向往之所。因此,可以考虑完善两种业态:慢生活综合体和养生旅游综合体,以强化“三山五园”的旅游休闲功能。 其中,慢生活综合体就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打造相应慢生活业态,作为城市休闲配套。而养生旅游综合体,是指以养生养老服务为核心,体现“三山五园”的生态养生与“文化绿肺”养生理念的和谐统一,主要突出“山水养身,文化养神”的高品质养生养老休闲方式。 在“三山五园”中,香山、颐和园、圆明园等名气较大,并不愁游客,而其他几处文化景区,比如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等则知晓的人并不多,如何提升这些景区的知名度也是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朱万峰表示,可以对“三山五园”进行“打包”,采取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 首先完善“三山五园”品牌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品牌营销体系,在市场中打出“三山五园”品牌的号召力,树立来北京必游“三山五园”的习惯意识。其次要规划“三山五园”旅游产品,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设计与“三山五园”粘连度比较高的旅游项目,给游客留下想象空间。再次是成立“三山五园”旅游营销联盟,定期举办旅游节、论坛等节庆活动。“三山五园”虽然资源类型相似,但也要推出各自的特色产品,针对需求市场,达到互补合作的效果,比如可尝试推广“三山五园”旅游年卡等。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