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城市精神的跑马场
时间:2012-07-05 16:07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晓艳
|
|
——观伊金霍洛旗“文化自强”
文化自信:品牌塑魂
一个成熟的城市,不仅要有“筋骨肉”,还要通过文化自信来树立文化品牌,铸造城市的“精气神”。
诗情写意的叙事、平行时空交错的结构,震撼穿越的音乐、现代与民族交融的舞蹈、实景动感的舞美、古典特色的服饰、夺目炫变的灯光……2012年4月5日,由伊旗出品的大型音画舞剧《蒙古·传说》在北京保利剧院震撼首演,赢得好评连连。
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点就是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生生不息的“营养液”。在《蒙古·传说》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创新和品牌让传统文化更具竞争力。
近年来,伊旗围绕建设全国经济最富裕、人居环境最优美、文化氛围最浓厚、基础设施最完善、人民生活最幸福地区之一的“五个最”主题,以塑造宜居城市新形象为主线,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精细包装,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促进了地区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努力实现文化与城市同发展共繁荣。
国际那达慕大会、成吉思汗文化论坛、全国马术三项赛、国际马拉松赛……一个个国际性、专业性论坛和赛事,展现着这里的文化包容与开放;电影《乌兰木伦》进入全国院线,民族抗战题材电影《苏布尔嘎风云》已拍摄制作完毕,大型原创民族歌舞晚会《你好·伊金霍洛》即将推出……一部部层出不穷的大片大作,丈量着这里的文化高度和深度;成吉思汗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蒙古包制作、新庙炒米加工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次次荣列非遗名录,彰显着这里的文化坚守和传承。
在伊旗,无数优秀的文化在品牌的“大熔炉”里,通过科学的路径、优秀的作品和创新的载体不断熔铸,使之成为经久不衰、越品越美的文化佳酿。
与文化自信相伴相生的文化精品,浸润着伊旗的每个老百姓的心灵,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成为城市之脉、城市之魂。
文化自强:产业塑势
民族文化要自强,需要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需要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融,需要把“历时性”积淀的文化资源进行当代“共时性”消化,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顺势而上。
入住蒙古包,亲身体验剪羊毛挤羊奶、驾驶勒勒车、学习蒙古族舞蹈和歌曲。5月18日,位于伊旗的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按照规划,一些游牧民族体验项目相继推出,与人们又拉近了一步距离;正在建设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则融入现代科技创新元素,再现蒙古族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人文景观和历史风情;而被搬上舞台的《蒙古·传说》,也是伊金霍洛旗着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过程中,伊旗通过实施“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战略,力求积极发展与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品牌相关的那达慕、影视制作、手工艺品销售、旅游休闲中心等新兴文化产业。乌兰牧骑的《鄂尔多斯婚礼》、成陵艺术团的《成吉思汗大典》和天骄艺术团的《永远的成吉思汗》等大型民族歌舞,每年平均演出千余场,创收近千万元。
同时,伊旗围绕“天骄圣地、煤海绿洲、草原生态”三大旅游主题,深度开发“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城市休闲”三类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休闲谷”的整体旅游形象。
伊旗总投资235.5亿元,用于打造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成吉思汗体育文化产业园区以及马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四大产业园将不断发挥文化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文化,已然凝结成为伊旗城市精神的内核。在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中,伊旗正经历着一次次文明的挥发。点点文化星火,交相辉映成灯塔,照亮了城市头顶上那一片辽阔星空。(张晓艳)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