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以“文明”为建设理念铸就城市品牌
时间:2012-07-05 08:48来源:兴平市信息办 作者:为之
|
|
2006年,兴平市成功创建为陕西首批4个文明城市之一,在文明城市的序列中,走在全省的前列。近年来,兴平人高擎文明城市旗帜,迈开了令人称奇的建设步伐,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平安畅通市、省级卫生城市、全省质量兴省先进市、全省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先进市……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西部强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让文明成为一种共识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为了提高市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该市广开渠道,加强宣传,发挥广播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的阵地作用,利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公交广告和市区LED显示屏等媒介,营造氛围。先后制作电视公益广告138条,宣传版面380个、宣传彩页19万份、手机彩铃20多个、编发手机短信15万条;印制了10万份《致全市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发放到每户居民的手中;创作《兴平之歌》在全市传唱,使辖区13个镇办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创城的“身影”。同时,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市民代表建言献策,让创城工作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市民广泛参与的自觉行动。
让文明成为一种动力
今年5月25日,兴平市被授予一块沉甸甸的奖牌——省级卫生城市。问鼎这一殊荣,是该市创建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巩固创建成果,是兴平市决策者们自我加压的不懈追求。近年来,该市以建设现代休闲宜居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魅力。先后拿出14.7亿元新改建咸兴大道、城市西立交、迎宾大道等城市道路15条22.7公里,改造背街小巷30条,拓宽了城市骨架,率先在全省实现路网“村村通”。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城市广场13个,特别是投资3亿多元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启动7.2公里城市排污渠“明改暗”工程,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市区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活污水处理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让文明成为一种风尚
创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该市积极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公民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陆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印发《市民文明手册》10万本;强化志愿者服务实践,先后举办慈善捐助活动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城区注册志愿者15309人。
常年开展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活动300多场次;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免费为农村群众送电影一万多场,送戏下乡600多场,图书近3万册;“文明窗口”、“ 文明单位”、“十大孝子、十大贤媳、十佳公婆”等各类创评选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士气。这几年,该市先后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6个,咸阳市级文明单位(标兵)31个、文明社区6个,县级文明单位32个,文明生态村135个,文明家庭94864户,各类模范典型榜样人物100多名。
让文明成为一种共享
城市文明,民生为首。该市把提升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作为市民共享创建成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了解,该市近年相继投入近15亿元用于新农保、就业、教育、卫生等领域150项民生工程建设。投资5274万元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全市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建成镇办(社区)文化服务站14个、村级文化广场135个、农家书屋100多个;完善了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兴平市信息办)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