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湖北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湖北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民主团结氛围最浓、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之一。 过去五年,湖北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点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
解读: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4000、5000、6000亿元台阶,迈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为契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06亿元,是前五年的3.98倍,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初显。报告还明确提出,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
2012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中部地区发挥引领、聚集、辐射作用,成为国家创新中心和高端要素资源配置中心,进而在有优势的重点领域进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武汉城市发展定位实现三级跳。2010年,国务院在批复同意《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明确指出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的城市定位从“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跃升为“中部中心城市”;201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春洋: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格局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文建东教授:任何地方都需要有一个增长极,武汉就是湖北的一个增长极。武汉不只是GDP占全省比重大,更在扩大对外开放、增强辐射与带动作用上表现突出,“龙头”特征明显。无论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还是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武汉有更好的条件使自己站在新的发展水平之上,有更大的能力与责任助推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
解读:
湖北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后湖北省GDP总量最高曾排在全国第8位,但2003年以后就跌出前十,去年湖北省GDP总量又重返前十。据了解,2011年GDP增速是湖北改革开放以来,除1984年、1985年、1992年、2007年和2010年5个年份之外最快的一年,表明湖北整体经济仍然处在相对高位且比较健康的增长区间。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曾发布《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1)》报告中指出,湖北既有后发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科教实力和交通优势,正处于积蓄能量的释放期和爬坡过坎的发力期。湖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5年内跨上3万亿台阶。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不理想,然而对于内陆的中西部省市来说,经济危机影响的力度较小,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政策也初见成效。尤其是湖北,以武汉为龙头,经济飞速发展。近几年来,湖北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承接了不少沿海产业,加上武汉地区的各项大型工商业工程的投资和建设,使得GDP增速明显增加。
省委党校教授马哲军:GDP总量和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艰难中实现了“惊喜的一跳”。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然后欧债危机又接踵而至,中国经济发展也由此增速减慢,湖北相继提出“弯道超越”、“跨越式发展”等思路,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惊喜的一跳”是在艰难中实现的,因而也是高难度的。
解读: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战略是湖北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大力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圈一带”建设的主要进展和初步成效,“铁、水、公、空”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武汉城市圈产业集聚集群、错位发展趋势明显;大别山和武陵山两个试验区发展改革试验正式启动。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国家战略,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来制定的。以“两圈一带”为基础架构,湖北区域经济有望协调发展。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两圈一带”战略发挥武汉作为鄂东地区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意图使鄂西八个市州加快发展,缩小与鄂东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这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空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一带”即长江经济带的提出,顺应了国家将长江流域作为重点开发区域的战略需求,把长江经济带发展起来,南北扩张,更好地带动湖北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解读:
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对中部地区提出了建设“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目标。
湖北日报刊发报道认为,湖北现有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偏重的工业结构,而湖北恰恰是一个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仅是经济调整的方向,而且是湖北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支撑战略支点的功能内容和产业内涵。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院郭庆汉:四个基地和一个枢纽之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与四个基地更是“一荣俱荣”,湖北经济要腾飞,必须依托发达的交通物流产业,将湖北中小城市与武汉形成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
解读: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武汉为全省主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和中小城市为支撑,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纽带,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去年年初,湖北省政府成立联合调研组,关于“”战略提交调研报告指出,实施“一主两副”中心城市战略,就是要把“一主两副”作为“两圈一带”的载体和抓手,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通过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最后实现全省整体跨越发展。要把“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湖北省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核心引擎,推动湖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引领武汉城市圈、“襄十随”、“宜荆荆”三大城市圈(群)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今后5-10年,三市多重机遇叠加,发展合力迸发,将推动三市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湖北日报援引“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与城市化进程研究”执笔人许红卫观点认为,“一主两副”并非湖北特有现象,而是许多地方从欠发达到现代化、从非均衡增长到均衡增长过程中一个必经阶段。三座城市作为引领湖北跨域发展的龙头,要勇担重责,特别要有“大哥”心态,该统领时不含糊,该照顾时不自私,须从大处着眼。“一主两副”绝不仅仅只是武汉、襄阳、宜昌三地的事,其他地方要积极配合,不要拘泥于行政区划的制约,要在区域协作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