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技术 >

文化名城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

时间:2012-03-28 16:54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为之

   【编者按】近期,《凤凰周刊》推出了东莞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持续1年,每周一期,分“精神篇”、“态度篇”、“延续篇”、“梦想篇”四个主题。今天起东莞时间网编发第二个主题“态度篇”的第三篇报道——《文化名城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点击进入专题

 

 

  东莞,从历史走进未来

  这里,是一座有1200多年建城史的岭南文化名城;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这里,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航港口,将古老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莞香和文化源源不断地远送海外;这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虎门炮台,书写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这里,更是改革开改的先行之地,“粤字001”的太平手袋厂,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夜放飞的第一声鸽哨;这里,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交融相汇。历史丰满了古老的东莞,时代塑造了现代的城市。这里曾是举世瞩目的“制造之城”,今天,这里正建设一个全新的“文化之城”。

  改革开放30年,东莞以其创造的工业化、城市化“东莞奇迹”,掩盖了这座曾经的岭南文化名城的文化光芒,以至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在许多人看来,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东莞,是没有被文化滋养的沙漠。经济“硬功夫”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不协调,曾经让东莞这座城市显得尴尬,文化崛起成为这座城市强烈的愿望。

  2001年,东莞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局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拉开了建设“文化新城”的序幕。十年后的2010年,东莞再度发力,确立了建设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颁布《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关于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的若干政策》,计划每年投10亿元打造“四大名城”。素以“制造”闻达于全国的东莞,开始让外人更多地从“文化”因子上重新审视这座朝气新城。

  以文化为载体,东莞就这样从历史走进未来。

  文化强市,从“新城”到“名城”

  在东莞,文化建设是从“文化新城”到“文化名城”战略的跨越,是如弗拉明戈裙摆轻扬的玉兰大剧院,是家门口的509个镇村图书馆,是511个经常有晚会的文化广场,是一首首悠扬的粤曲,是一部以东莞为背景创作的《国家订单》……

  从2001年起,东莞就确立并实施了“文化新城”战略,着力打造和持续推进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三城建设”。在这一战略下,十年磨一剑,文化新城建设硕果累累。

  通过十年努力,东莞实现了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文化活动开展高密度、文化管理运行高效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围绕“三城一都”目标,东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国内领先位置。目前,全市共有镇、村公共图书馆(室)610个,各类博物馆31座,文化广场769个。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170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7万平方米。

  夜幕降临的市行政中心广场,许多市民不约而同汇集这里,跳舞、聊天、唱歌,整个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一群人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其中有些方队,人数多达百人。在东莞,这并不是鲜有的个案。随着“文化惠民”工程中“五个有”建设项目的推进和完成,广场的触角已延伸到每一个社区(村),东莞城乡居民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场地。

  广场文化只是东莞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广场建设也只是东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辉煌巨著中的一个篇章。在东莞,市民可以很方便地享受众多“免费文化大餐”:免费看电影;在东莞图书馆看书,不需要任何证件,可以利用24小时图书借阅系统随时借阅书籍、进入数字图书馆畅游;美术馆所展出的名家画展,不要门票就可看上一整天;各类讲座定期开讲,任何人都能去听;精彩的晚会面向公众免费举行;如果你想看一场高雅的演出,仅仅只需花费不到其他城市三分之一的票价,就可以在玉兰大剧院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10年间,东莞市财政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成10余项重大文化工程,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2万场次,参与群众达1500万人次……

  东莞的文化建设并非只有硬件,莞产文化精品的涌现是潜心建文化的自然结果。莞产音乐剧《蝶》、《爱上邓丽君》,展开了全球巡演。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蝶》在国内外演出达150多场,吸引10多万人次观看,获得了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为中国音乐剧提供了实现艺术创作到市场一条龙运作的样板。大型交响组曲《大岭山之歌》、大型组歌《香飘四季》、报告文学《东方光芒》等多个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推出了岭南美术节、“粤剧黄金周”等活动,组建打工歌曲、报告文学、粤剧、客家山歌等10个文艺创作基地,形成“我们的节日”、文化周末、东莞读书节、走进东莞文明、绚丽大舞台、都市彩虹等文化活动品牌。

  在樟木头镇,一个“中国作家第一村”应运而生,惊羡文坛。2010年10月19日,东莞作家王十月凭借《国家订单》,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也成为东莞首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经历10年的文化新城建设,2010年7月,东莞在文化建设上有了更大的目标:在“文化新城”的基础上,东莞提出“文化名城”的新目标。从2011年起,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文化名城建设,优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支持支柱性、先导性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2011年3月,东莞启动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申报工作,成为广东首个成功申报的城市,国家文化部专家考评组评价: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和做法,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东莞创造的经验应该在全国推广。

  文化,从“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

  文化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体现,更是体现着一座城市是否具备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城市的未来取决于城市的想象力。后工业时代的东莞,正面临从“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型,而文化则成为转型的重要支撑。

  在宣布由文化新城迈入文化名城建设仅一个月后,全省首个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就在松山湖高新区揭牌。东莞开始把目光瞄准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培育扶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现代传媒、网络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东莞文化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意驱动转变。

  目前,东莞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大层次在内的,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文化会展、印刷复制、动漫制作等行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东莞积极加快创意设计和新技术在印刷复制、图书出版、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方面的运用和普及,不断提升演艺娱乐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创意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升级发展。依托东莞发达的会展业基础,结合东莞的产业特色和人文资源,重点发展动漫、印刷等产业类和民间民俗类、生态旅游类、收藏类文化会展产业,成了东莞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名城的一项特色内容。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落户东莞,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连续3年承办国家级的动漫博览会,吸引了一大批原创、动漫衍生品品牌企业和企业总部集聚东莞,打响了东莞创意文化品牌。“漫博会”已成为东莞每年的文化盛事之一,同时也成为促进东莞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东莞致力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链长、成长空间大的文化项目,重点打造一批高起点、规模化、具有一流水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包括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南城艺展中心、松山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永正图书创意产业园、塘厦东八区音乐创意园、粤晖园等文化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这是《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所描绘的宏伟蓝图。

  过去30年,东莞在穗、深、港这个中国最强劲的经济走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不久的将来,一条穗、莞、深、港文化创意走廊又将在这里呈现,创造新的奇迹。2011年1月10日,“每天绽放新精彩”正式成为东莞城市整体宣传口号,以该口号和莞香花为设计原型的标识,正式成为东莞城市标识。今天的东莞,已经从一个日久才能生情的城市,变成了一个一见钟情的城市,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奇迹,每天绽放新精彩的城市。

  东莞,是创意无限的东莞。文化,正让这个城市每天绽放新的精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