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 现在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小至个人和单位,大到城市与国家都,很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今天这里主要要讲的是品牌城市。 日前,第五届中国品牌节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十大品牌城市”的获奖品牌城市名单:青岛、深圳、苏州、大连、西安、无锡、佛山等都榜上有名。(8月11日新华网) 当然,这个榜单不是某个社科院专家或统计部门,闭门造车,鼓捣出的和民意感知相去甚远的东东。而是依据具体的考核指标,比如对“品牌集群”、“城市品牌影响力”、“城市品牌创新力”、“品牌投资与生存环境”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还是开门评选,邀请了城市品牌专家、著名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传媒领袖等多方权威人士组成专家评审团,并将网络、短信投票和专家评审的占比权重,进行科学权衡之后得出的榜单。 虽然是品牌城市评选,但是普通民众未必知道何为品牌城市。以首度上榜的佛山为例,新闻说该市共有省名牌产品多少,中国驰名商标多少,省级著名商标多少,从这个具体的商标品牌量化评比中,甄选出这个品牌城市。 不过,若仅从这种商业、经济领域等具体而微的商标比赛中,选出品牌城市,似乎并不应是一个城市品牌的完全价值内涵。估计和普通民众朴素的“城市品牌”观念也有出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几年前“三鹿”还是知名品牌呢,还是央视上榜品牌呢,甚至还是“免检产品”呢。结果如何,“鹿”死谁手?或许就死在“免检”上吧,最后食品类的免检制度不是因此取消了么?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民众情感认知上对品牌城市的认可,应该绝对不是局限于我们这个城市有多少牛气冲天的驰名、免检品牌,而是我在整个城市是否有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这种归属感和幸福度,当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商业品牌林立带来的经济和物质上的便利性,但是更多的还是方方面面的民生诉求是否得到了最有效的满足。 也就是说,城市品牌的塑造,绝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单兵突进,而是全能发展,特别是短板的修补速度和质量,直接决定着一城民众的幸福感和荣耀感。城市功能的丰富性和职能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品牌建设所涉及的内容一定十分庞杂。从经济、文化、环境、交通到居住、教育和安全,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城市品牌的整体塑造,它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浩大工程。 从专业理论上讲,品牌为了竞争,城市品牌的定位,是其竞争力的灵魂,是经营城市、建立城市品牌的核心。城市品牌的价值,在于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 但是,如果要讲品牌的荣耀惠及每一个城市人,如果要让品牌成为真正的得到所有民众都认可的品牌,化为有血有肉的城市居民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上切实可感的东西。那么其实城市品牌的竞争,也可以简单化为一点,就是比拼这个城市民众的幸福指数。 人心所向,万众归心,让每个人都切身感到实实在在的生于此居于此的荣耀与幸福,这样的民众口碑,就是城市最具竞争力最有价值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城市的灵魂,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人。以人为本的发展才是建设城市品牌的捷径和正途,却又是最难的一条路。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得到民众的力挺!这种支持才是一个城市孕育出更多商业上的驰名商标,发展处更多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企业品牌的原动力,才能使城市成为全国的品牌城市,使城市品牌不断的保值增值。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珠海注册“幸福之城”的商标专利,排他性的打算“独享”十年,是多么不靠谱;上海82路公交车上乘客和司机嫌弃拾荒老人,会让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毁损至何种程度;也能明白为何宜春为了哗众取宠,整出一个恶俗的“一个叫春的城市”的旅游宣传语,结果招致骂声一片;而当地一农民在看守所离奇死亡事件后,宜春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万秀奇的一个鞠躬致歉,就能让城市形象立起来。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得到舒展,城市品牌就会无形增值。宜居之城就是最大的品牌价值,所以城市品牌就发轫于民众心里。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