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区域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提出提升烟台竞争力,增强烟台作为中心城市所应该具有的经济辐射功能,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首先,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营造区域创新网络,打造城市产业品牌;其次,塑造以道教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文化与时尚现代工业文明相交融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培育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土壤;第三,打造彻底的生态、宜居、“仙境”寻仙的旅游城市,突出城市特色。 1、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营造区域创新网络,打造中心城市产业品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竞争与合作,发挥规模经济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从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采用产业集群战略模式,尤其是通过发展中小企业组成的集群,拉动经济增长。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联的科研、中介服务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专业化特征的产业群体。国内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浙江省,如,温州的眼镜产业集群、鞋产业集群、绍兴的轻纺业集群、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等产业集群名闻天下,对浙江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华社记者称之为“浙江现象”,其特点是“小商品,大市场”。如浙江诸暨大唐袜业,袜子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强,作为一个人口仅有几万人的镇,目前,年产118亿双,实现产值278亿元,产业集群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活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根据烟台目前的产业组织特点,很多部门都具备了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例如食品、纺织、电子等,如能有意识得加以引导,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产业集群的组织特性分析烟台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应该注意的问题。 1.1产业集群根植性特点要求加强集群内企业的联系和发展本地企业群 根植性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深深嵌入本地社会关系之中。根植性要求产业集群内应该有相当比重的当地企业数量,这些本地企业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比较容易建立起信任和承诺,在它们之间进行的经济活动具有可靠性、可预见性,因而,它们之间的交易更容易完成,合约更易于执行,从而提高了经济活动效率。 对于外来企业来说,根植性要求其扎根于当地,与本地生产系统融为一个整体,包括与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联系,就近获得零部件,招聘录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及面对当地市场等,只有实现当地化,才能够发挥区域生产系统的生产要素整合功能,分享共同的经济资源,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而对于烟台来说,如何使外来企业融入地方生产系统是重中之重。外来企业只有根植于此,才能发挥其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本地配套产业与其之间的密切互补关系,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具体措施:政府构建交流平台,为有潜在业务联系的企业提供沟通渠道,如定期举行某产品领域市场、技术信息交流会,促进企业加强联系;在招商引资时,把招商企业与当地企业的融合作为谈判内容之一。使投资企业尽快融入当地经济系统。 1.2产业集群共生性特点要求集群内企业深化劳动分工 共生性指集群内众多企业在产业上有关联性,能共享诸多产业要素,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尤其是有互补关系的产业可以产生共生效应,从而使集群内企业能够获得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范围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的双重效益。 例如温州一些生产打火机的专业镇,镇上聚集了数十家与打火机生产相关的小企业,分别从事打火机生产的原材料和燃料供应、零部件生产、整机组装及跑定单销售,而且同一业务领域一般有两家以上的小企业提供同类服务,一旦接到定单,共生效应便立即呈现。这种由高度分工及协作而形成的生产体系,由于分工深化而获得高效率,并且由于并存多家提供同类业务的企业而能够带来竞争效率。 烟台在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时,应使相关产业部门劳动分工深化,以谋求提高专业化效率和加强竞争效率。 具体措施:培育发达的中间产品市场,鼓励企业把部分生产环节分离出来进行专门化生产经营。 1.3产业集群互动性特点要求企业加强竞争与合作 互动性特点是指集群内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由于集群内竞争激烈,使地区经济保持活力,取得竞争效率,而集群企业的密切合作,使地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对外保持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接近,使企业保持比较高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转化成企业的追求创新的动力,而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态有利于创新的出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规模、技术能力有限,技术创新往往很难由一家企业单独完成,但通过加强集群内企业的互助合作,可以借助不同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差异化技术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的集群内完成的目标。当然,前提是集群企业面对共同的市场的时候能够团结一致,精诚合作,这有赖于集群内部创新文化环境的培育。 具体措施:成立企业协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地方专业化产品市场,搭建公共竞争舞台;创建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专业化部门提供相应服务,并加强产业品牌形象宣传,提高对外影响力;政府利用其所控制的资源,通过经济杠杆、政策杠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尤其是跨企业的技术开发更应给予重点奖励。例如,对于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按研发投入增长速度的高低给予不同比重的补贴;对于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给予退税或补贴;加大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的奖励力度。 1.4产业集群柔韧性特点要求构建区域网络系统,提高网络知识、信息的传输速度 柔韧性指由于集群内聚集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众多的企业,一方面高度聚集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处于随时可以利用的状态,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企业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的存在也使集群内的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达到效益最大化。这里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仅仅包括原材料、资金、技术,还包括科研资源,如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如信息咨询、产业评估、会计事务所等。 集群柔韧性特点要求这些资源要素与企业之间保持良性的互动,形成一个区域网络,而且知识、信息能够在网络内快速的流通,这是保持产业集群竞争活力和创新活力的关键。 主要措施:上述网络要素在烟台市区都具备,但缺乏的应该是网络要素之间的联系。因此,通过政府搭建交流平台,建立所辖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行为主体的定期交流机制,促进产、学、研的有机联合,加快知识、信息在网络中的流通,把智力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再转变为竞争优势。 2、塑造以道教文化为底蕴的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土壤 2.1挖掘道教文化资源,塑造以道教文化为底蕴的城市文化品牌 现在是世界一体化时代,各民族文化都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经受着巨大的考验。而民族的文化对本民族来说,是情感依托、是民族象征、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东西,才能够保持永恒的魅力。一个城市文化底蕴深浅,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应坚持高层次建立标准。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层次最高,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只有植根于精神文化层次的城市文化才能有持久的魅力和影响力。 烟台是胶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栖霞牟氏庄园为代表农耕文化、以蓬(蓬莱)黄(龙口)掖(莱州)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荣成等地为代表渔捕文化、1861年开埠后西洋诸国带来西洋文化以及历次革命和变革形成的革命文化共同构成了胶东文化,但从文化层次角度看,均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层次较浅,从区域差异来看,独特性并不突出,不足以承担城市文化形象重任。 从深层次精神文化角度考察,烟台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如众所周知的八仙过海处“蓬莱阁”、道教仙山之祖的昆嵛山,以及帝王将相寻仙药等与道教有关的传说等等,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保存、挖掘、包装,把烟台塑造成以道教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现代工业文明相交融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众所周知,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打道教文化旗帜是保持民族特色,整合时尚现代文明则显示了烟台的活力和与时俱进。只有两者兼顾才能保持城市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知名度,利于城市市场推介,利于城市发展。 2.2城市文化品牌创建措施 文化品牌的树立需要长期的奋斗和各方面的努力。综合烟台的具体经济社会现状,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抓住烟台建设动漫基地的机遇,组织相关文艺创作人员,以道教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动漫剧,扩大烟台道教文化影响。在当代社会,文艺传媒高度发达,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而很多地方借助影视媒体成功地宣传了形象,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我国大陆就是通过好莱坞电影认识了美国,通过香港电影认识了香港特区,而张家界也通过《虹猫蓝兔七侠传》成功地宣传了旅游景点。烟台目前正在建设动漫基地,为烟台通过动漫作品扩大城市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考虑到烟台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目标,建议创作思路如下:烟台得名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为了抗击倭寇而在目前烟台山设立的狼烟墩台,抗击倭寇是爱国行动;道教向来提倡匡扶正义,武功也是道教很重要的修炼内容。这样,把道教的武功修炼与抗击倭寇联系起来,塑造抗倭英雄,营造烟台悠久的道教文化氛围,积累城市人气,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当然,道教名人王重阳、邱处机等都在昆嵛山修炼过,而且邱处机也是烟台栖霞人,围绕这些道教名人进行创作也是很好的素材。 第二,定期举办道教文化或仙文化研讨会,营造学术气氛。烟台道教主要是龙门派,它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门派,影响范围很广。目前,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世界普遍关注的今天,道教龙门派“天人合一”思想与修炼方法也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进行国际范围的道教学术思想讨论、研究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烟台国际知名度的良机。 3、打造彻底的生态、宜居、“仙境”寻仙的休闲旅游城市,突出城市特色 烟台周围包括青岛、大连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搞特色旅游是占领旅游市场的重要战略。 3.1烟台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3.1.1虽然资源丰富,但宣传力度不大,没有突出品牌优势 烟台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北方第一沙滩”之称的万米金沙滩沙细、水明、坡缓、滩广,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并且烟台的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但中外游人对烟台只知道有个“蓬莱阁”,对其它丰富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这与烟台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现实极不相符。可见,烟台的旅游业仍然重视不够,特别是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出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没有积极开发旅游市场,拓展客源地。 3.1.2旅游区位特殊,受到强势城市前后左右的包围夹击 烟台北有大连,南有青岛,东有威海,西有济南,处在南北东西的夹击之下,造成了凡是来山东,还是到半岛海滨旅游的,要么以济南为进口,出口在青岛,要么以青岛为进口,出口在济南,或者进口选在青岛,出口选在大连,或者反过来,烟台虽然处在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上,但由于旅游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你有的人家也有,人家有的,你还不一定有,因此留不住客人,成了旅游者的中转站,或者是中途观光,很难有大的消费,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不完整。如何针对这种区位条件,找出自己旅游资源的特色,尤其是相对于以上四个旅游城市的特色,则是烟台扩大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旅游业的关键。 3.1.3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急需加大保护、管理力度 烟台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给游客一个突出的特色概念,旅游推介缺乏新意,周围城市都有可替代的旅游景点。有些景点保护力度不够,有破坏现象。例如,海水浴场和金沙滩景区,卖小吃的很多,游客的塑料袋、包装纸、果皮、纸屑随地丢弃,这与美丽的大海景色极不协调;开发区金沙滩景点水域保护与海水养殖的矛盾还存在,遇上暴风雨,海水养殖所用树墩,以及破网、塑料垫片、海藻残体等就会被海水冲到沙滩污染环境。另外,沙滩上隔几百米就有一条横越沙滩,延伸到海里的巨大的排污水泥管道,这些都与著名旅游景点不相称,应彻底清理。 3.2烟台旅游业的特色定位:生态、宜居、“仙境”寻仙的休闲渡假之都 烟台已经有生态宜居城市的美誉,但享有此美誉的城市还很多,还不能使烟台超然出群、出类拔萃。烟台应该把海洋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融合在一起,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环境才能达到实施差别化竞争、占领旅游市场的效果。 3.2.1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上,使城市环境尤其是海岸景点环境再上台阶 突出沙滩沙细、滩广、水明、坡缓的特点,让垃圾、纸屑、塑料袋在旅游景点消失,景区沙滩排污管道应废除,不能在景区排污。应该说,很多旅游城市,包括大连、青岛等海边环境也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这正是旅游竞争的关键点,别的城市没做到的,如果本城市能做到,这就是特色,这就是差别化竞争。 可以考虑把沙滩卫生环境由相对应的沙滩商亭来管理,并根据效果好坏,给予减免税费等优惠,提高其参与沙滩环境管理的积极性。 3.2.2整合旅游资源,把沙滩、海岛、海鸟、森林、寻仙结合在一起 烟台岛屿众多,长山岛、屺姆岛、崆峒岛、万鸟岛如粒粒珍珠点缀在碧波大海中,各具特色,妙趣横生,另外,养马岛和中国最大陆连岛芝罘岛也有文章可做,在旅游开发方面应突出出来,上述海岛和陆连岛等资源在中国北部沿海来说,是得天独厚的,对周围各旅游城市来说也有一定优势,况且,目前,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的旅游城市还不多。因此,海岛游宜成为烟台重点突出的线路。 森林对城市居民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烟台有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别为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罗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岛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大面积的沿海防护林带。森林广阔、幽深、郁郁葱葱,对于那些厌烦了钢筋水泥灰色生活背景的城市居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突出森林游旅游线路当是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点。 最后,“觅仙游”应是烟台又一个特出的亮点。蓬莱阁的名气已经很大,而道教名山昆嵛山、罗山同时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再加上“海市蜃楼”的神奇传说,这些都为“觅仙游”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仙”文化上作好工夫,加大宣传力度,应是烟台特色休闲游的极佳选择。 结合烟台上述特点,本文认为,树“逍遥游”旗帜,营造“万米沙滩戏海鸥,珍珠渔岛觅水天,寻花逐蝶迷归路,雾锁林深觅神仙”的生活妙趣,把烟台打造成中国“休闲、渡假之都”,应是烟台发展特色旅游,在强敌林立的包围中杀出一条生路,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智举。 3.2.3解决海水养殖与旅游资源保护矛盾,避免海水养殖降低旅游资源质量 资源是宝贵的,也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破坏,一旦破坏则很难恢复,应把保护旅游资源放在首位,不能只看现时经济效益而忽视旅游资源保护。 加大滨海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促使开发升级,打造出真正的黄金旅游岸带,使烟台成为沿海城市蓝天、碧海、金沙滩的形象城市、大使城市,使之成为烟台的标签和象征,必能带来拓展市场、促进发展的效果。中国规划网济南7月17日电 参考文献 [1]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8:98 [2]周一星等,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200—204 作者简介 于会录,男,1973年8月出生,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