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西安城市品牌建设是滞后的,在此,笔者经过充分酝酿,并结合网友智慧,特提六大建议以提振:
一、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取代“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进行品牌塑造。
西安喜欢用“十三朝古都”和“七(或四或六或八)大古都之一”来宣传,这种说法并不很,应启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取代之。原因有三:一是十三朝其实极少有人能说清(如果对全国成人进行一次调查估计不足1%),而且其它小古都不断地通过“伪证”在加朝代数,如此难免“劣币驱逐良币”;二是彻底与其它古都进行区隔,让其根本无法企及,特别是让“八大古都半在河南”的自吹论调失色;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宣传,通过与开罗、罗马和雅典并举,有利于提升西安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知名度。
另外,西安应加大与这三大古都的交流,力争尽快结为“友好城市”,并可组建一些“世界四大古都联谊会”以及各种协会、学会、商会、同业会等等,官办和民间力量并重,不但让西安世界四大古都的名号在国内外上打响,而且可藉此平台让西安的商业触角伸向国际。
二、加快“西咸一体化”,然后复名“长安”。
“长安”即“长治久安”,它不但代表了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美好心愿,而且承载着全球炎黄子孙的文化荣耀,所以情感感召力和文化影响力非常强大;而政治中心北移后的明王朝将“长安”更名的“西安”表明了这个王朝已无雄风可言(将乌鲁木齐更为为“西安”或可理解),这次更名历史性地成了西安“偏安于西”的定位,西安于是安贫乐道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600余年清心寡欲地闲居西北一隅。当前,“西咸一体化”正在推进,笔者希望能加快步伐,唤醒长安雄风,并以此为契机,正式复名“长安”,并以积极而开放包容的姿态投身于“西三角经济圈”,并藉此纵向的经济带,结合横向的关中经济带,让长安“纵横于中国”。
三、让“晨钟暮鼓”活动如同天安门升旗仪式一样成为城市行为艺术标志。
许多人到北京都要到天安门看升旗仪式,这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西安钟楼、鼓楼和城墙都非常完整,那么为什么不可像“国旗礼仪兵”一样建立一支“钟鼓礼乐队”,编制一套标准的仪式进行标准化礼乐表演?天天如故,风雨无阻;遇到重要节假日或旅游旺季,可加大表演的阵容和内容。此举可成为西安城市行为艺术的标志,对提升西安品牌和旅游看点大有益处,因此笔者认为花这个钱是很值得的。
四、在秦岭太白主峰建立“中国地理南北分界标志”。
位于江苏淮安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标志”不但在争议中兴建了,而且今年五一已开始正式接客收银了。中国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淮河上的标志已落成了,那么西安为何不可在秦岭太白主峰上也建标志?当初惧怕惹争议不敢做,而现在风头已过若再不作为就不可原谅了。此标志建成后不但可纠正过去宣传中的错误(陕南属南方,陕西纵跨西北和西南),而且还可与境内“大地原点”、“国家授时中心”整合并开发“中华时空三标志游”;若汉中能建立“中国版土几何中心”,那么可增为“中华时空四标志游”。
五、废弃石榴花作为市花,启用牡丹作为市花。
牡丹花和石榴花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牡丹花雍荣华贵,被民间广泛尊为“国花”;而且牡丹在西安有悠久种植史和灿烂的文化史,因此牡丹花当选西安市花最为合理,是包括石榴花在内的其它任何花卉都无法比拟的。但据说当年西安准备用牡丹花作为市花,考虑到洛阳已抢先宣布,于是便“退而求其次”选了石榴花。此事暴露出了西安相关人士的迟钝和迟钝后迂腐的“不争”:为什么洛阳抢先了西安就不可再用?市花“撞车”现象并不少见,山东荷泽不也以牡丹为市花吗?因此,笔者建议西安能找个由头正式启用牡丹作为市花,比如复名长安时或纪念建城若干周年等等,进行大的宣传炒作,以后来居上。
六、成立学术打假团队,向侵占西安和陕西文化资源的行为宣战。
近年来,一些城市为利用文化资源发展经济,邀请一些“学术掮客”进行伪学术成果发布,并大张旗鼓地操办相关活动,最典型的如洛阳的丝绸之路起点之争和郑州的根据传说搭个台子祭黄帝,这种势头当前已蔓延,如果西安和陕西的官学媒依旧抱着“是我的别人抢不去”的迂腐心态发憨不作为,不顾“谎话重复一千次便成为真理”营销规则(即“晕轮效应”,农夫山泉真甜吗?),那么最后只能眼睁睁看我们的文化资源被冷落闲置,别人却在用伪文化资源发大财,届时积非成是木已成舟想“翻案”已难上加难。既对不起学术,也对不起子孙,所以建议陕西成立由学者和媒体组织,广大网友参与的学术打假团队,向丧失学术良知的“学术掮客”宣战,向侵占西安和陕西文化资源的行为宣战。
出处:http://chuhan0916.blog.sohu.com/
|